曹炳友
“思考性课堂”的设计理念,是以培养“会思考的人”为目标,以问题为资源、以课堂上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思维活动为载体,以评价与反馈为保障,旨在培養善思考、会判断、能创新的青少年学生。
一、“思考性课堂”的意义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功能是“传授”,即把自己已有的知识传递或教给学生。这种认识在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相对缓慢的时代是可以接受的,但已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因为随着信息的快速更新,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知识,还需要学生实现知识创新,因此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即进行生动的创造。
因此,“思考性课堂”的意义,是改变“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深层理解力为目标,使学生能够进行深入学习,理解知识的本质,做到举一反三,同时缩短学生反复训练的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从长远来说,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才能较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从国家层面来说,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只有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二、“思考性课堂”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思考性课堂”的研究目标,是探索形成一套具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关于“思考性课堂”的实践策略,并在此策略下形成“思考性课堂”操作程式,以创新课堂生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以教材和现实生活情境为问题资源,研究设计能够凸显“思考性课堂”教学效益的优质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载体,建立一套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大胆表达思维成果的课堂机制;通过建立并实施科学的评价与反馈系统,不断促进和完善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思考性课堂”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课堂核心要素的研究。教师要深入研究“思考性课堂”的理论基础、价值目标、基本内涵、具体结构、操作程式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等要素。
二是“思考性课堂”的问题设计。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缘由。一方面,“思考性课堂”所用的问题来自于教材。针对教材上的抽象概念、重难点知识,设计出能够揭示问题本质、对知识理解有一定帮助的具体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和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可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将课程标准中不同要求的知识点设计成相应思维水平的问题,做到教学要求和问题思维水平相匹配。另一方面,有些问题也来源于现实生产和生活环境。针对某些教材内容,可结合现实生活设计出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这些问题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对理解抽象概念有着特别的意义。另外,有些问题还来源于学生。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性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
三是学生的思考活动设计。优质问题的设计为“思考性课堂”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然而,问题的有效解决才是“思考性课堂”的最终目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思考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好学生思考的时间跨度、必要的提示语、问题由哪些学生回答、如何评价学生的回答等多方面的问题。
四是小组学习活动。小组学习是“思考性课堂”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当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有差异或感到困惑时,便可以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小组学习的价值在于利用不同学生的思维差异进行思维碰撞,在碰撞中相互启迪并达成共识。同时,小组学习也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团队精神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小组学习效率,还要对如何分组、如何制定组内规章制度、如何评价小组成员的思维表现等一系列的学习小组建设问题进行研究。
五是评价与反馈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且恰当地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回答。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示尊重,并用眼神和表情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其次,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联系学生表达的内容,联系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善于抓住要点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特别要向全班学生推介该生思维的特点和创新点,以此激励全班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高水平地理解和回答问题。最后,当学生很难回答时,教师要给学生再次思考的时间,或给予必要的提示,以启发学生作出回答,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向其反馈信息,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在提示和引导后继续让其思考和回答,直到其回答接近正确为止,以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三、对“思考性课堂”的评价
一是“思考性课堂”的教育价值评价。“思考性课堂”旨在改变传统的“输入式”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会思考的人”。简言之,就是要提高课堂上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具体来说,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和本质,以及学生所表现出的条理性、逻辑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
二是“思考性课堂”的问题质量评价。具体问题是“思考性课堂”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载体,若没有优质的问题,就不可能使学生生发优质的思维活动,因此对所设计的问题的评价是“思考性课堂”评价的重点之一。高质量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征:学生对问题的情境比较熟悉;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对核心概念的解析和关键知识的理解;问题要有层次性,要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三是“思考性课堂”的活动评价。“思考性课堂”的质量还关乎是否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因此,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思考活动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和调控学生的思考活动,并在合适的时机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来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总之,“思考性课堂”是一种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范式,它是基于优质问题的设计、课堂上有效思维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学生思维成果的科学评价与反馈而形成的,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着一定的时代意义。
(责任编辑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