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迪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技术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由此可见,BIM技术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已经使得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它的应用已成为建筑行业在未来市场中生存的前提条件。但是BIM人才紧缺使我国BIM技术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我国一些重点高校已经开展了对BIM相关课题的研究,例如清华大学与广联达公司成立BIM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与鲁班软件双方就BIM技术研究等方面举行合作签约,将先进的BIM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另外,2018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也新增了BIM技能大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技能大赛)。这也为土建类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指引了方向。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基于BIM技术的人才培养以开设《BIM技术》课程为主,内容主要以Revit技术应用为主,教学内容以三维建模为主。而BIM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设计、识图、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以及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等方面。这样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会误导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三维建模技术或者几种软件建模就可以,而不能从宏观和整体角度理解BIM技术的本质。因此,基于BIM技术的人才培养,不能通过开设一、两门专业课程来解决,而必须通过将BIM技术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知识领域和知识点进行对接,通过各个学期的教学,渗透在对应的专业课程建设和发展中,以实现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基于BIM技术的人才培养。
通过分析建设工程管理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缺失和主要问题,结合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本专业学生特点,按照技术路线,逐步完成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引入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突破:第一,开展BIM技术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知识领域规划分析研究,找准基于BIM技术的专业定位;第二,开展BIM技术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知识领域规划分析研究,创新BIM人才培养模式;第三,开展BIM技术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可对接的课程分析研究,构建基于BIM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并确定可对接的课程;第四,开展与BIM技术可对接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分析研究,并进行可对接课程的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的制(修)订。
(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行业企业问卷调研、座谈等形式,对调研及座谈结果进行分析,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以掌握BIM建模技能和BIM的专业应用技能为主,掌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能力,掌握通过BIM技术对工程重难点分析、设计与交底能力,具备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现场组织与管理的综合能力等。
(二)调整基于BIM技术的课程体系。在原有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BIM技术相关的课程,将BIM技术与传统课程相对接,将BIM技术引入传统实践教学中,将BIM技术引入毕业设计中,形成完善的BIM课程体系,以实现基于BIM技术的建设工程管理。如表1所示。
表1 2019级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引入BIM技术课程体系
通过将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对接,将BIM技术有机地融入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将BIM技术与专业课程相对接,有针对性地构建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一)实现基于BIM技术的课程对接。即BIM技术对接课程的开发。根据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领域,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对接课程,如BIM施工组织设计、BIM造价软件应用技术、BIM建模实训、BIM场布实训等,以突出BIM的核心地位。
(二)完善基于BIM技术的对接课程的教学目标。即BIM技术对接课程相关教学文件的制(修)订。以BIM技术为引导,设置与BIM技术交叉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确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基于BIM技术的人才培养改革中,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如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的广度及深度等方面,但会在后续研究中进行全面分析及改革,以上改革思路及成效希望能对其他高职类院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基于BIM技术的人才培养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