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海溶
摘 要:小学是学生性格养成以及自信心确立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管理对学生思想价值理念的构建以及人格精神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学和管理愈发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精神的引导,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也逐渐被柔性管理以及激励教学管理模式所取代。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激励教育模式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构建途径
课程改革推动了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机制被广泛应用到班级管理中。鉴于小学生性格不够稳定,缺少良好的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的状况,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深入应用开来。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合理构建激励机制,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就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构建激励机制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的原则
鉴于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时应当遵循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
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对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和态度进行相应的奖励,对于违背班级教学目标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惩罚,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冲突,把握好其中的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采用正向激励为主,负向激励为辅的管理模式,从而营造出相對公平以及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将物质性和精神性两种激励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行为。物质激励可以是小红花或者小星星,而精神激励则可以是口头表扬以及各种荣誉称号等,两者的结合可以有效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的途径
1.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班级榜样,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胜心理十分强烈,对于优秀的榜样有着积极的学习和模仿热情,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各种真人真事都可以成为小学生的榜样,尤其是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所模仿,因此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学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规范行为,符合师长的模范要求和规定,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相应的榜样。此外,学生的激励榜样最好还是班级中的优秀学生,从班级中挑选在学习、体育以及劳动或者其他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予以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为学生树立起相应的模范对象。例如: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设置相应的光荣墙,将班级中学习表现优异以及体育表现突出和劳动优异的学生照片和事迹贴到墙上,以此作为榜样激发学生的好胜和比较心理,从而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表现,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开展一定的班级竞赛和活动,采用竞争激励的方式
激励机制的构建可以保证学生在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同时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与事物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刺激,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各项指标。为此,教师在班级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开展一定的班级竞赛和活动,各种形式的竞技类比赛可以有效促进激励机制的构建,实现最佳激励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将两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开展相应的体育或者学习竞赛活动,对于优胜的队伍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失败的队伍也要进行相应的鼓励,激励其继续努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竞赛中取得优胜。针对小学生好胜心理强烈的各种形式竞赛,可以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在竞技中提高自身的素质。
3.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教师的管理活动以及激励方式过于固化和单一,灌输式的讲述和激励无法打动学生的内心,使得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无法充分发挥。归根结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情感交流较少,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阻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为此,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在学生面对失败与困难的时候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以及语言上的心理安慰,一个微笑也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小学生的心理十分敏感脆弱,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和鼓励,教师实施积极的管理评价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激励机制的构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建立。这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做好相应的激励工作,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树立榜样并开展竞赛,促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保证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相西红,刘洁.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中国校外教育,2017(8):35-36.
[2]边巴罗布.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36):111-112.
[3]刘现忠.基于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