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结合”在大学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30 09:38原蕊张艳
知识文库 2019年2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质运动

原蕊 张艳

“体医结合”是一种促进健康的新研究方式,是医学和体育科学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产物。虽然“体医结合”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但其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上产生的积极作用是无法忽视的。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后备力量,大学生拥有强壮体魄是国家昌盛的有力表现。从“体医结合”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健康促进的实践模式,有利于丰富高校中健康促进的理论研究,扩展实践探索。本文拟从“体医结合”模式下提高大学生体质方面归纳分析“体医结合”在高校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现代体育和现代医学都发展迅猛,二者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学科,但它们都有共同点,就是“为健康服务”。促进“体医结合”的培育和形成,既能逢迎体育产业与健康促进相互融合的内在诉求,又能缓解健康需求与医疗供给之间的食宿相兼。

1 概述

“体医结合”是将体育运动方式与医疗计划相融合、相互渗透来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不光是在两个学科领域中技术手段上相互学习、渗透和使用,更多的是二者在思想、理论等诸多方面的紧密结合。对患病的人来说,其能起到恢复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对未患病的人来说,其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对近年来,现代体育和现代医学都迅猛发展,防已病、治未病的“体医结合”将是健康促进方向的必然趋势。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普遍下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缺乏运动而引发大学生的体质下降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全民健康被放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位置,大学生健康演变发展过程中,强化学校体育对实现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体医结合”应用到大学体育中,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更能使其了明确体育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作用。

2 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策略

2.1 加大政策监管力度

近年来,虽然国家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健康状况,但结果却让人失望。就大学生而言,电子设备占据了其大量时间,而且大部分高校没有完善的体育运动管理制度。此外,长期以来,竞技体育一直位居国际性发展战略,历年世界性体育赛事中我国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却发展滞后。在大部分经费被投入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教育投入就显得渺不足道,更别说体育教育。因此,要打破学校体育运动形式化、资本化的现状,需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2.2 体育与医疗结合

体医结合就是体育运动与医療相互结合,是科学性运动的有力保障。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是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在医学上对解剖学的运动结构基础分析,进而在运动前做一些针对性的准备运动来预防损伤,达到在体育上的科学训练、减少运动损伤的目的。在学校体育方面的体医结合教学方式是运动,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运动的形式也五花八门。现在,高校的体育锻炼中,如何减少大学生疾病的发生?如何制定运动的强度?如何避免运动的损伤?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关于运动负荷的把控只有基本靶心率这单一指标,在体质健康标准的判断只停留在速度、力量的考核,长此以往,势必会使一大部分大学生与发展灵敏协调素质的“敏感期”擦肩而过。通过科医疗技术来确定学校体育标准,进而建立负荷量标准势在必行。总而言之,在高校中实施“体医结合”不仅可以将慢性病杜渐防萌,也可以让大学生明白缺乏锻炼和过度锻炼的危害,只有养成科学运动的锻炼习惯,才能真正保持身体健康。

2.3 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加快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步伐,有利于两体育和医学在实践层面走向融合。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药笼中需,也是两大学科发展的内在诉求。在体医结合过程中,专业的人才培养十分重要。体医结合人才培养的实施,无论是在体育教育,还是在医学教育,都立意标新。通过贯彻落实体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不光是在体医结合,更是未来众多学科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2.4 关注残弱学生的体质健康

今年来随着教育的公平化,越来越多的残弱学生有机会进入学校的大门。作为全国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残弱学生的体质问题不容忽视。与正常学生体质测评相比,残弱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体育活动的内容、体育的手段与方法、体育场地设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残弱学生的体质测评工作相对滞后。根据《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残疾人也要积极参与到群众性体健身活动中来。研究表明,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智力、情绪等方面。因此,在面向残弱学生的教育中,必须实施体育教育,使他们和正常人一样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掌握体育文化知识、科学健身的基本技能,从而使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

3 结语

“体医结合”的实践是其价值理论的体现和反馈,高校中“医体结合”新型健康模式可以为学生带来“实惠”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医体结合”的人才培养是其发展和创新的源泉,不仅对以后研究医学和体育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机制有指导作用,更是在公共卫生防治、积极干预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中“体医结合”模式的发展可显著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适应社会。。“体医结合”健康促进模式是解决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手段,是必经之路。将“体医结合”渗入大学体育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文系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体小医(项目编号201913980010Y)。

通讯作者:张艳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质运动
体育运动
兼加体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呆呆和朵朵(13)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