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连文
摘 要: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让学生在学校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成为班级和课堂的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教师应该从身边小事上启发和鼓励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学生在实践中才能学会生存、学习、创造,逐渐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在当今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自我管理;良好班风;目标管理;班级活力
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最忙的要算是班主任了,班主任经常是每天早来晚走,督促和考察早自习和下午自习、课间操、劳动甚至体活时间,可谓兢兢业业、不辞辛劳。这种“保姆式”“警察式”的管理方式不仅让班主任感觉累,而且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他们会觉得学校生活是枯燥和乏味的,更是失去了自由的。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强调班主任作为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及个体的存在,这样无法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团结,无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更是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叶圣陶老先生针对教学活动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对班级管理来说我认为是“管”是为了“不管”。班主任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适当放手让具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来扮演领头羊的角色,让学生去管理学生,实现他们的自我管理。
一、培养其具有良好的习惯树立优良的班风
优良的班风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建设良好的班风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说明环境和人之间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组织一些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风气的活动,比如召开主题班会,设计板报、班训等,这些活动可以关于爱国、父母、师长、同学、纪律等,让他们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在学校大型活动中更要教育他们养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情操,比如在课间操和体育运动会上,要具有班级集体意识,把班级的荣誉放在第一位,这样结合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比如努力学习、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互敬友爱、遵守纪律等习惯。从一件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的情况下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些良好的班风和习惯也是进行班级自我管理的坚实基础。
二、通过目标管理使学生的决策呈现民主性
共同的目标是班级学生的共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班级也就缺乏了竞争力。而良好的纪律是班级能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没有竞争力和凝聚力的班级渐渐地会成为一盘散沙,学生得过且过逐渐便丧失了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制定班级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它要符合学校的常规管理目标和班级学习目标,制定这些班级目标和制度时,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他们是班级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其中,用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觉性,从而使其具有主人翁意识。在班级中师生通过决策的民主性共同制定了两个目标,第一要学习优秀,使班级成绩总体上能达到优秀水平。另一个目标是制定各项优秀的班级制度,如学习条例、纪律条例、文明礼仪条例、卫生条例等并要求学生自觉地去遵守,通过这两个目标争创优秀的班集体。学生有了共同的目的和管理方向,生活和学习也就会多了奔头和动力,也就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目标的能动性,更好的成為学习和班级的主人。
三、给学生进行角色分工使他们参与其中
在班级的自我管理中,必须将学生定位于班级的角色管理中,这样不仅能提升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还能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通过选拔和竞争来选举班干部,让他们通过竞争上岗,实行两套班委干部轮流执政,这样不仅能让他们互相监督而且还能互相竞争。同时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由他们监督同组成员的学习及纪律。这些班级事务分工明确地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协作意识,让学生不仅学会管理自己还学会了管理他人,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在班级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强调每个学生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琐事,尽量不给他人、不给班级添麻烦,但同学之间有困难也要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尤其在教室卫生方面,每名学生更要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使教室整体上明亮而整洁。这样学生无论在学习和班级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使自己成为班级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为班级出谋划策,多做好事、实事,从而为争创优秀班集体而努力。
总之,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并不是弱化班主任的管理作用,而是需要班主任整体把握班级的发展趋势,避免学生自我管理出现随意性、混乱性的误区。因此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大胆和细心,让班级在学生自主管理下能够沿着正确轨道顺利发展。使班级这个大花园,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能够百花齐放,让芳香飘散在整个花园中。
参考文献:
[1]杨清双.中学班级管理方法浅谈[J].中国农村教育,2018.
[2]罗祖兵,尹佐兰.消极班级管理的积极价值及其实现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