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兆岗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以初中体育为例,对学生的初中体育核心素养进行简单的阐述,并针对核心素养下出整体与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以供初中体育教师作为参考。
在初中阶段开展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调整学习节奏,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體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在锻炼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态度,以及健全的人格品质,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全面实现学生体能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此,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对体育核心素养的价值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主动研究和探索,有效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1 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经历比较旺盛,好奇心也比较重,爱玩爱闹是天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化教学,通过趣味性的小游戏,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进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实现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教学“排球垫球”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竞技类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化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活跃度。首先根据学生排球技能的掌握情况,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然后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穿插分组,然后进行“垫球接力赛”,看哪一组垫球的总数最多,基于一定的奖励。通过分层游戏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2 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想要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完成对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课堂的教学环节,创新课堂教学的手段,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全面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需要合理设计课前预习的环节,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了解和认知,明确自身的不足,方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吸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环节,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体育动作进行详细的分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抓住体育动作的要领,进行熟练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引导学生感受学习体育技能的乐趣,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3 开展小组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够集众家之所长,全面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进而有效实现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开展“长跑”训练的时候,传统的单一训练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参与地位,严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训练,丰富体育训练的开展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然后通过组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和鼓励,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克服长跑训练中的苦困难和障碍,高效的完成训练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培养。
总之,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想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的同时,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八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