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篮球“技+体”融合教学体系的策略

2019-12-30 09:40郭连英宿红马龙
体育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篮球融合

郭连英 宿红 马龙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中篮球教学内容作为实践研究,探寻合理的篮球“技+体”融合教学体系,便于体育教师们更好地进行篮球“技+体”融合教学设计,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发展其体能,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掌握一技之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篮球;“技+体”融合;教学体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2-0024-04

一、“技+体”融合教学体系的内涵及意义

“技+体”融合教学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学习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的有机融合。重在技能教学中,运用技能自身适宜的运动负荷量,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和合理的组织,有效发展体能特别是专项体能,毕竟专项体能是提高技能的必要条件。

“技+体”融合教学体系是指在运动项目教学中,主要围绕教材中技能和其发展体能的教学目标,确定其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确立技术间、技术与其关联的体能间的联系,明确学习技术的先后顺序,然后再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并以此进行遵循技能形成规律的大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最后对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技能和其发展的体能)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形成的教学体系。

“技+体”融合教学体系利于学生不断地掌握运动技能和提升体能,能充分体现运动项目特点,更利于学生运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掌握一技之长以及培养学生自信、遵守规则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可避免“单纯动作模式”教学、“简单组合式”教学、“片段式”教学以及“分割式”教学,为运动项目开展和普及打下良好基础。

二、构建篮球“技+体”融合教学体系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课题组以人教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中篮球教学内容作为实践研究,探寻构建篮球“技+体”融合教学体系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设计应体现运用技术和其发展相关体能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一般设计为了解或掌握技术、战术以及规则等知识,而缺少运用技能发展其相关体能的知识;在技能教学目标中一般设计成基本掌握、掌握以及熟练掌握某项技术,而缺少在运动情景中运用技术的学习情况;在体能目标中设计的教学目标多是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设计得笼统不具体。如一节原地單手肩上投篮的体能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上肢力量,这样设计容易使人产生疑惑:发展学生上肢力量是运用俯卧撑,还是单手肩上投篮,抑或其他方式呢?如利用单手肩上投篮发展学生上肢力量,那以何种方式(行为条件)?如果理不清,就很容易设计成单纯的做俯卧撑或“俯卧撑+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简单组合等,从而忽视了投篮技能和投篮专项体能的同步发展,偏离了“技+体”融合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内容不仅有技能还要有与技能关联的体能内容

“技+体”融合教学思想认为,专项体能是提高技能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技能的提高可以发展专项体能,同时一般体能也同样得到发展。由此引导体育教师以技能为载体,运用技能自身适宜的运动负荷量发展体能,重点是发展专项体能,否则容易走上发展一般体能的老路。

下面笔者以七年级篮球教学内容为例做进一步说明。七年级篮球技术有移动(持球、侧身跑、变向跑、滑步)、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战术为二过一。而技能所能发展的主要体能(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为速度、力量、灵敏、耐力(表1)。如移动技术中侧身跑、变向跑、滑步技术可以发展学生的篮球项目所需的专项速度(与短跑等项目所需的专项速度是不同的),同时还可以发展一般速度。再如投篮、传球对发展学生上肢力量起主要作用;变向跑和滑步对发展学生下肢力量有很大帮助。

(三)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把技能和其发展的体能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的内容体系

从表1可以看出,篮球技能能发展相关的体能,关联的体能也能够促进技能提高,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此运用篮球技能为载体,以教学目标为目的,把七年级篮球技能和与其所能发展的体能进行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的篮球“技+体”融合教学内容体系(图1)。由此也可避免忽视专项体能的“简单组合”教学。

(四)教学设计应先明确学生的兴趣点和技术间的联系与学习技术的先后顺序,然后再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

篮球运动具有集体性、趣味性、对抗性等特点。在目标引领内容,内容又影响目标达成的思路下,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应先明确七年级学生的兴趣点和技术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技术的先后顺序,然后再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如此设计能充分体现体能发展、篮球项目特点以及技能形成规律。可避免“单纯动作模式”教学、“片段式”教学以及“分割式”教学。

首先明确学生的兴趣点。投篮是七年级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点,特别是在游戏或比赛中投篮成功或获胜易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其次明确技术间的联系与确定技术学习的先后顺序。七年级学习的篮球技术都是比赛中常用的技术,均可任意组合和围绕投篮进行组合、游戏或比赛。技术学习的先后顺序可以先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和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再学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以及二过一战术。移动技术可安排在准备部分学习,然后在基本部分巩固。当然了,至于先学什么技术,后学什么技术,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学情和教学的需要来确定。最后明确基本部分的教学步骤。笔者把基本部分教学步骤归纳为“三步”:第一步,学习或复习单个技术;第二步,练习组合技术;第三步,运用技术(进行游戏或比赛)。

具体来说,第一步,单个技术一般为新授技术(简称新)或复习技术(简称旧)。单个“旧”一般是前次课运用时发现该技术掌握得不理想而专门安排的。第二步,组合技术一般是“新+旧”“旧+新”“旧+旧”“旧+新+旧”等,组合中“旧”是前次课或前几次课学过的技术。但要注意,要设计篮球比赛中常与投篮有密切相关的组合技术且包含第一步的单个技术。如,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后,组合技术可以设计成“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投篮”“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防守+投篮+抢篮板球+运球”等。这样的组合技术设计让已学的技能有连续性且不断的递进练习、复习巩固、逐步提高,为技能运用和形成自动化以及达到随机应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要注意,在此阶段,对学生要不断提高要求。另外,组合技术中根据学生掌握技能情况加入防守(由弱防守到正常防守)练习,有助于学生对组合技术需要的连续性、灵活性、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得到充分的体验和领悟,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第三步,运用技术一般是运用本节课所学技术环节,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运用技术→积累经验→再运用技术→再积累经验”,真正达到掌握技术并形成篮球技能的目的。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技术的方法、时机以及团队协作方法等,这会大大促进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激发学生学练的兴趣。另外还要有重点地提出与正规比赛不同的要求。如本节课学习的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求学生在比赛中,同队间连续传球2次或3次后方可投篮,目的就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运用刚学过的技术。此环节也是评价学生运用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环节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环节,以便后续课的教学。

如此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技能学习,能充分体现篮球项目的特点以及技能形成的规律,很受学生喜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利于学生形成技能和提高体能。但在教学组织上要注意:第一,要合理地分组,保证足够练习的时间;第二,改变练习的时间、次数、距离等方式,保证练习的运动负荷;第三,要严要求,保证练习的质量。

(五)篮球项目需要大单元教学设计且课时教学内容要遵循技能形成规律

传统的篮球教学是把所学技术分到各个学期分散学习,几个课时就“完成”任务了。至于完成如何,实践证明,学生很难学会“一技之长”。篮球项目是初中生非常喜欢的精学类运动项目,教学过程需要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此,只有确保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遵循技能形成规律,才能保障学生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篮球技战术。再者技能的形成规律是一个“泛化—分化—自动化”的过程,要想熟练地掌握技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的集中学习、练习和巩固,否则就会成为“蜻蜓点水”。如果再与大课间、课外活动、学校运动会结合起来更利于精學类篮球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一两项技能的目标就指日可待了。当然了,课时次数的安排和课时教学内容还需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表2是篮球“技+体”融合教学体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从表2可以看出:在准备部分就比较注重球性练习。让学生在各种“慢”的练习中多接触球,同时还做了准备活动。在基本部分遵循从单个技术→组合技术→运用技术递进的教学步骤。让学生先熟悉单个技术,然后巩固组合技术的衔接,最后逐步过渡到运用技术。这期间的技术学习,既有新授技术的学习,又有复习技术的不断巩固、运用。在结束部分,也可以利用篮球做上下肢以及躯干的抻拉运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练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篮球的利用率。在此不再列举。

(六)学习评价既要评价技能掌握情况还要评价体能表现能力,并且要在运动项目比赛中评价

合理的学习评价内容具有激发和导向作用,能有效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往的学习评价一般是单纯地评价技能,缺少体能和技能运用的评价。如此评价会导向教师为测试而教,学生为测试而练,从而会重现学生会技术不会运用的“窘境”,还容易打击他们学习篮球项目的积极性。“技+体”融合思想认为应对所学技能和其相关的体能都要进行评价,并且都要在该项目比赛中评价学生运用所学技战术的熟练程度和体能的表现。这样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练习单个技术、组合技术以及运用技术和发展相关体能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健.篮球教学中运动技能与体能融合设计的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8(1):42-43.

[2]曹强,高博.谋“球”合作 融得合理[J].中国学校体育,2018(2):28-29.

[3]赵超君.“技体融合”是强化体育课的重要切入点[J].体育教学,2015(2):23-25.

注:本文系山东省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篮球教学‘技+体融合体系可行性研究”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2018DZZD015)。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篮球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快乐篮球进山乡
拍篮球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