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贤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个性化教学中,因特网微课资源的应用是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表现,也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本文首先对微课与个性化教学作出阐述,然后对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因特网微课资源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借此文和业内展开有效交流,以促进教学水平得到共同提升。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是高中教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个性化教学理论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对学生个性特点以及发展潜能予以全面考量,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予以有效设计,进而对学生自由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本文中,微课主要指的是以微视频作为主要载体,让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组合。而个性化教学主要指的是针对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风格、学习基础以及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设计,进而让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得到满足的教学活动。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个性化教学中,因特网微课资源具有高度可行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针对学生学情特点,教师可以对差异化微课资源进行开发、制作,让学生学习具有循序渐进性;
(2)利用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对学生讲授个性内容,让一对一辅导工作得以完成;
(3)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视频,对于学生知识巩固以及自主练习具有积极影响。
2.1 应用原则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个性化教学中,应用因特网微课资源时的主要教学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符合学习心理。高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经历存在差异,其兴趣点也多有不同,在选择微课资源过程中,需要保证资源具有趣味性,内容与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相符。
(2)符合教师习惯。教师教学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更改,不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习惯采用的教学方法、擅长使用的教学策略也各有不同,在使用因特网微课资源时,教师应保证该资源使用后的教学策略制定符合自身教学习惯,保证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3)符合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个性化教学原则,部分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高、学习方法掌握程度较好,基础知识学习对于此类学生往往没有难度;还有部分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学习方法掌握较差,基础知识学习对于此类学生具有较高难度。教师只有在微课资源新选择时融入个性教学思想,进行分层教学,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2.2 应用策略
2.2.1 微课内容制作——开展课前检测活动
在微课内容制作过程中,为保证内容具有个性化特点,教师应在课前开展学生检测活动。具体检测内容包含学生学习基础水平、课本内容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会受到学生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可以明确学生特点。在检测活动开展后,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分析,并将教学目标划分为多个具体目标,进而完成微课制作工作。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初级学习目标、中级学习目标以及高级学习目标,初级目标主要为教材内容学习目标,中级目标主要为教材基础上适当拓展目标,高级目标主要为学生拓展提高学习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微课制作中,考量到高中生学习注意力特点,需要保证微视频时长约为10min左右,与此同时,应保证微视频教学内容具有明确化特点,应利用微课讲授教学重难点知识。
2.2.2 微课内容学习——调整学生学习目标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依照课前检测情况以及学生基础学习情况对微课资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然后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微课内容学习环节,教师需要明确部分学生所制定的学习目标、所选择学习的微课资源内容并不准确,如果部分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相对较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如果发现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过高,教师应在一段时间观察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适当采用委婉语气帮助学生调整目标,对合适微课资源进行重新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有效监控,对学生完成微课布置中微练习任务完成情况予以查看,进而保证学生学习进度监督效果,如果学生任务完成存在问题,那么教师应根据学生喜好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如部分学生喜欢面对面答疑,教师就可以当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如部分学生性格内向,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在线答疑方法,保证微课内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质量。
2.2.3 微课内容辅导——弥补学生学习差距
因特网微课资源在课后辅导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学习知识得以内化吸收,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弥补学生学习差距是主要目标。在微课内容选择中,主要内容应是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利用微课作业布置形式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进而让学习目标得以高效完成。与此同时,因微视频特点,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暂停、循环播放等方法复习课堂学习内容,进而弥补学生学习差距。
3.1 “文本信息加工”教学
以“文本信息加工”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主要为文字处理、页面排版以及图文混排。在教学开始之前,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与摸底测试方法,进而了解学生学情特点,清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之后细化教学目标,将学生分为初级组、中级组以及高级组,从互联网中下载微课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并布置学习任务。在文字处理技术方面,初级组微课制作内容主要为汉字特点及发展,文字演变发展历史,中级组主要为文字特点、类别,汉字输入法发展,高级组主要为方块汉字探究、创造属于自己文字;在文本信息处理方面,初级组主要为Word操作入门、文字编辑加工,中级组主要为流程图制作、段落排版、图形处理、表格加工以及版面设计,高级组主要为图标制作、邀请函设计、邮票制作、目录编辑以及页码设置等。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主题制作海报,并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个性辅导,与此同时,笔者也会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对现存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最后,可以針对学生作业提交情况进行小组互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个性教学活动得到有效完成,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中提高自身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3.2 “网络信息下载”教学
以“网络信息下载”教学为例,因学生日常计算机使用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前,笔者采用了问卷测试方法,问卷主要为客观题,如文件夹建立、信息检索、迅雷软件使用、网页图片保存等多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笔者可以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在初级组中,教学目标主要为学习利用软件进行文件下载、学习网页图片文字下载以及掌握信息分类管理方法;中级组学习目标除了基础目标以外,还包含了利用浏览器下载临时文件方法;在高级组学习目标中,还应掌握特殊文件下载方法。针对个性化教学目标,笔者可以在互联网中下载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资源,在资源中,主要包含迅雷使用方法演示、IE浏览器下载演示、OCR技术图片文字转文本演示等。在学生观看微课后,学生可以依照笔者下发学习任务单开展具体学习活动,学习任务主要包含“在D盘根目录建立文件夹,对其进行命名,如软件、图片”、“利用学习资源包,开展微练习活动,在相应文件夹中存放操作结果”等,最后,学生可以将文件夹完成作业发送给笔者,而笔者可以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开展个性化辅导工作,让学生学习差距得以缩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任务完成中获得成长,进而保证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开展课前检测活动、调整学生学习目标、弥补学生学习差距的主要策略,可以让因特网微课资源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进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让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得到满足,对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