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清
摘 要 在幼儿园各学科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以丰富的资源和直观新颖的操作形式,充分展现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唤起幼儿对各学科知识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教学活动的浓厚兴趣,不但使幼儿园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且丰富了幼儿的认知体验,提高了幼儿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1-0031-02
1 前言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幼儿教育观念和手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多媒体的应用和普及,使得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广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信息技术使幼儿园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幼儿园孩子生活常识及社会经验正在初步形成阶段,很多学科知识仅凭乏味说教是很难让他们理解和接受的。形象、直观、生动的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介入,使得知识信息的展现和传授更快速、更准确、更全面,与幼儿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丰富多样的信息呈现形式既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又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如在开展美工活动“学折牵牛花”时,笔者先让幼儿欣赏美丽的牵牛花的风景图片和小电影,用优美的画面和电影背景调动起幼儿创作的极大兴趣;再展示网络上教授牵牛花折法步骤的视频,通过新颖的演示方法吸引幼儿高度的注意力和折纸欲望,从而使得他们高质量地完成牵牛花折、剪、贴的系列活动。
又如在《狮王進行曲》音乐欣赏活动中,笔者截取动画片《狮子王》中的部分影像,向幼儿展示狮王的威武和勇猛,再通过音频再现狮王不可一世的吼声,在极具吸引力和震撼力的画面与声音中,让幼儿体会到小动物们被吓得瑟瑟发抖的样子。通过这样的安排,幼儿既欣赏了音乐,又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好地得到音乐情感的感染,并对音乐有了相当的理解和热爱。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幼儿在表现与创造音乐时就容易多了。
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决定了它的枯燥和不易理解,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源呈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的探索兴趣。如在数学学科“学编加法应用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小动物及生活场景的动态课件,使幼儿理解“离开”“游走”“拿掉”“划去”等描述是和减法相关联的,而“又来了”“又买了”“又放上”等动态形式是要用加法计算的。在实际操作中,幼儿也很容易理解 “一共”“总共”和“还剩”等词语的意思,并在相关的如草地上的小鸡、田地里的青蛙、河里的小鱼、车场里的车等形象有趣的动态场景中进行多种多样的应用题的叙述练习,很好地巩固了对应用题基本表述形式的应用,领会了编题方法。在这节课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对幼儿接受知识的速度和效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又如在开展“风的秘密”科学探索活动时,笔者考虑到风虽然存在于自然中,但具体探索起它的秘密,光靠简单的说教和死板的图片,学生会像听天书一样,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抹杀幼儿的创新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探索求知的主动积极性。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笔者先让幼儿用各种生活用具去找到风的存在,如打气筒、针管、风车、扇子、纸板、羽毛、棉花、小旗子等,初步感知风的大小和使用的生活用具以及用力大小的关系;然后通过视频播放,使幼儿理解“微风”“大风”“台风”“飓风”的不同。这些视频动态效果真实,体现了极强的可视性,幼儿在观看过程中惊叹声不断,他们的表情也随着风力的逐渐增大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而变化,先是如沐春风的微笑,接着是大风吹来时的呼叫,继而是台风和飓风视觉冲击下的惊恐……幼儿在风中瞬息变化的情感体验,是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接下来在探索风带给人类的好处和危害时,多媒体网络再一次显示了其强大的信息功能和交互作用,使幼儿对风的认识上升到憧憬未来、实现理想的高度,使这堂课趣味横生,意义非凡。
3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幼儿的认知体验,提高了幼儿的认知水平
学前幼儿的认知能力很低,他们处于对生活常识、科学知识、自然现象、社会风俗等的初级认识阶段,大脑中储备的可用资源非常有限。在学习中仅凭对语言的理解和想象是很枯燥乏味的,也很难让幼儿领会学科重点。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让幼儿对实际上抽象、空洞、遥远的事物有了多种感官的感受,充分调动了他们听、看、想、说的欲望,使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形象、具体、亲切了许多,提高了认知水平。
如仿编诗歌《小雨点》有三项教学目标:感受下雨的优美意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产生拓展性思维;初步学习编儿歌的方法。其中,理解诗歌内容是重点,仿编诗歌是难点。每一项目标看似很简单,但要高效实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单靠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式的互动和说教,收效甚微。
在教学时,笔者先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原有的对下雨的认识。如:你们所见所闻的下雨的情景、声音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幼儿观看下雨视频,加深感受和认识,同时让幼儿看看雨都下到哪了?不同物体在雨中发出的声音一样不一样?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模仿比较像?如果雨点落到身上,会有什么感觉?因为刚刚从听觉、视觉、感觉上经历了下雨,幼儿自由发言时就很踊跃,并讲得很到位、很贴合实际,如回答声音是“沙沙沙”“叮叮叮”“哒哒哒”“叭叭叭”等,还能说上雨点遇到什么物体时是“沙沙沙”的声音,落到什么物体上是“哒哒哒”的声音,如果落到身上是“簌簌簌”的声音等。
可爱的灿灿说下雨的声音是“咚咚咚”的,好多幼儿笑了,说:“灿灿骗人,下雨怎么跟打鼓一样呢?”笔者也很纳闷地问他:“你什么时候听出下雨有咚咚声的?”灿灿一脸无辜,说:“老师,我没有骗人,刚才我看到雨点打到窗户外的塑料纸上时是咚咚声。”笔者半信半疑地回放了视频,里面有一个画面就是屋檐和窗户间有一大块的塑料纸被雨打得发出很大的声响,细细听来真的有闷闷的咚咚声。如果不是视频的回放,笔者真的无法相信灿灿的回答是真的!这个环节不但更新了幼儿的认识,也更新了笔者对雨的声音的认识……
笔者利用多媒体的影像记录和回放特点,从声音的探索出发,让幼儿对雨的探秘有了很大的欲望,并用刚才的声、影及后续的大量课件图片展示,为思维拓展环节和诗歌创编打下感性的认识基础。幼儿争先恐后地描述雨点落在花园里、田野中、池塘里的情景,还想象出雨点落到树叶上、草丛里、操场中的样子,可谓脑洞大开,表达欲调动到最强。笔者利用投影与他们一起找诗歌中句式相同的部分,从而使诗歌的创编水到渠成、完美收官。
可以肯定地说,多媒体的铺垫和呈现对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起到助推作用,而他们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又有效促进了课堂任务的高效完成,可见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4 多媒体信息技术极大地方便了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赋予幼儿园各项活动极强的可操作性和感召力
经历了传统教学模式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师都深有体会,教学改革实际上是伴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飞速发展而进行的,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使得教育改革在每一次飞跃中更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曾经只靠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让学生倍感枯燥的课堂还历历在目,投影机在教学中的运用使人耳目一新,课本上的知识被制作成连环画般诱人的幻灯片,教师的讲述不再只闻其声,而后电脑的使用填补了投影机只有图像没声音的缺憾。现在,声光电全方位立体的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呈现更让人感觉到科技对教育设施优化、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资源利用所具有的巨大推动力,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更具可操作性。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生活常识安全等行为教育时,如果少了多媒体,真不敢想象教师课前准备的艰辛。信息技术的利用有效地帮助教师直观地解决了幼儿园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对诸如交通标志、食品安全标识不理解的难题,也使得安全活动课更具有实际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为了上好“认识禁止标志”一课,笔者制作了许多有禁止标志场景的课件,由于有场景的提示和禁止标识的比对,幼儿很容易就能说出标识的意图。例如:行走的孩子图片上有一斜杠,表示禁止从这里通过;火焰图片上有一斜杠,表示严禁烟火;游泳的小人图片上有一斜杠,表示不能在此游泳;等等。幼儿经过对课件的认知,不但理解了各类禁止标识的意义,还很踊跃地对可能发生意外的教室环境进行了安全标识的设计。通过图片资源和场景资源的合理利用,笔者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多媒体的相助功不可没。
在教授小班幼儿美工课“折青蛙”时,虽然笔者在空中、讲桌上、胸前边折边讲了好几遍,很多幼儿在折青蛙腿部时还是一脸茫然,情急中保育员老师一句“放投影展台讲”提醒了笔者。在展台上,笔者调大细节展示距离,双三角的折法和腿部回折的方法尽收眼底,每一个步骤清晰展示,终于有孩子折出来了。笔者请折得好的孩子进行展示,并对其他幼儿说:“只要折得好,谁都可以上来在展台上展示。”幼儿的积极性被激活,就连平时最不愿“出头露面”的萱萱也抢着完成了青蛙折纸的制作。课后,笔者对保育员老师风趣地说:“是投影展台救了我哦!”可不是吗,不起眼的“小”设备,在这堂课上帮了大忙!
5 结语
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优化了教学情境,促进了教师“教”的趣味性和幼儿“学”的主动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培养了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对幼儿认知水平和感受能力的提高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一定要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开创多媒体教学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