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 的治疗效果

2019-12-30 01:51高峰庄熙晶何学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3期
关键词:消融术瓣膜置换术

高峰 庄熙晶 何学志

【摘要】 目的 研究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0.0%, 辅助呼吸时间(16.74±2.66)h及术后住院时间(8.42±1.83)d短于对照组的(24.80±3.36)h、(11.27±2.33)d, 围手术期死亡率5.0%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开展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与单独采用瓣膜置换术方法比较临床效果明显, 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射频消融术;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心房颤动;临床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17

心脏瓣膜病变的主要发生部位在主动脉瓣膜、肺动脉瓣膜、三尖瓣膜和二尖瓣膜, 不但会导致患者心脏血流异常, 还影响患者心功能, 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心脏瓣膜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风湿热、缺血性坏死、退行性改变、感染、创伤等, 但临床上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用人工健康瓣膜置换病变瓣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手术方法。重度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多会合并房颤情况, 单独采用瓣膜置换术效果并不理想[2]。本次研究分析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采用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1月~2018年

5月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80例,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19例, 女21例;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40.89±10.38)岁;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6.35±1.47)年;病变类型:二尖瓣病变15例、主动脉瓣病变16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9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22例;年龄36~71岁, 平均年龄(42.31±10.06)岁;

病程1~9年, 平均病程(5.84±1.63)年;病变类型:二尖瓣病变16例、主动脉瓣病变18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患者诊断为心脏瓣膜病变[3], 并且合并房颤;②心功能分级>Ⅲ级;③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70 mm, 左室射血分数<0.40;④患者符合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适应证, 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瓣膜置换手术,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 2. 2 排除标准 ①患者有心脏手术史;②临床资料不齐全;③精神异常、严重疾病无法进行手术者。具体如下。

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开展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

1. 3. 1 心脏瓣膜置换术 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手术治疗, 沿着胸骨正中线, 在剑突下缘5 cm做切口, 用体外循环替代装置连接心脏, 切换到体外循环, 胸骨鼓膜用电切刀切开, 将患者心脏充分暴露在术野下, 对心脏病变情况进行探查, 探查循序為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主动脉, 对置换瓣膜位置确定后在左心房作纵向切口, 将人工瓣膜和心瓣膜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完成缝合, 将缝合线拉直后将人工瓣膜放置在瓣膜环内, 确认人工瓣膜位置后再缝合固定, 人工瓣膜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缝合切口。

1. 3. 2 射频消融术 采用迷宫手术方式利用消融系统进行手术治疗[4], 消融路径与心脏探查循序相同, 在完成消融治疗后, 对患者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开展常规抗凝、抗感染、补充血容量等后续治疗。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效果指标, 包括即刻窦性心律恢复情况、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死亡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 5 疗效判定标准 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根据患者心功能变化进行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术后心功能分级提升≥2级;有效: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提升1级;无效: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无改变甚至下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恢复效果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0.0%, 辅助呼吸时间(16.74±2.66)h及术后住院时间(8.42±1.83)d短于对照组的(24.80±3.36)h、(11.27±2.33)d, 围手术期死亡率5.0%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脏瓣膜病变在发病后无法逆转, 随着病情的发展导致患者心脏功能障碍, 严重的会发生心力衰竭。随着人工瓣膜置换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该术式治疗重度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价值也受到广泛关注。心脏瓣膜疾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包括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 导致心脏血流发生异常, 出现心功能障碍, 直接威胁患者生命[5]。因为人工瓣膜和机体组织间的相容性有限, 无法避免置换后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在术后患者需要终身进行抗凝治疗, 并且存在一定的临床应用局限性, 需要进一步研究。心脏瓣膜病变随着病情的发展容易发生房颤, 房颤还能够增加瓣膜病变的严重程度, 固在人工瓣膜置换术中进行除颤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效果[6]。射频消融术是降低心律失常、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消融术瓣膜置换术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的临床应用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心率的变化特征分析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疗效分析
“烂”在心里
对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90例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1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