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新宁
摘 要:目前农村中学生经常出现厌学的现象,这不利于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造成学生厌学的因素有很多,探讨了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以及疏导,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疏导
农村学生受学校环境、家庭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容易形成厌学心理,导致农村教育水平不高。为此为了改善这一问题,还应对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形成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内部原因
农村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学生自己产生自我焦虑、自我怀疑、自我恐惧以及自卑等。自我焦虑的产生主要来自部分中学生在小升初中考试失利,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而进入初中以后,课程内容增加,学习难度也增大,学生压力增大,一时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经过几次考试后,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而且进入初中后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在课堂上急于表现,想要得到他人的表扬和肯定,否则就会产生消极心理,造成自我怀疑,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明显障碍,如计算困难、理解困难、表达困难,从而产生恐惧心理,恐惧学习,甚至恐惧上学。同时还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学不好,缺乏学习动力,不愿意上学,甚至讨厌上学。
二、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外部原因
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外部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试教育造成初中教育过于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不重视课外活动的构建,导致初中学校生活较为单调、乏味;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不恰当,不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对学生过于严厉,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关系较为紧张,产生厌学心理;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仍然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农村一些学生的家长经常外出打工,在教育方面学生得不到家长辅导,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长期得不到关注,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社会中一些不良环境,如台球室、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而青少年思想不成熟,容易陷入其中,甚至走入歧途,为此学生就会产生厌学。
三、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疏导策略
1.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农村初中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任何事情,都要乐观面对。所以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正确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矫正学生不良心理,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鼓励教育方式,应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能够及时看到学生的进步,对学生进行赞许和表扬,特别是要加强对后进生的关注,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2)教师应经常开展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帮扶弱小”公益活动,可以将这次公益活动交给学生,让学生来组织整个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能力,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学生表现的最好,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2.加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还应加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知识,实现健康成长。首先应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教师应采取正确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其次学校教育不应只注重知识文化的学习,而是不断丰富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例如应开展绘画比赛、书法比赛、体育活动等等,使得学校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促进学生多元化發展,在学校中能够真正地快乐成长,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学生对不良社会信息的抵抗,避免学生沉浸于社会不良环境中。
总之,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在农村学校教育过程中,应分析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加强心理教育的开展,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岩.对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2(18).
[2]邓红.甘肃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调查与分析:以榆中县为例[J].兰州学刊,2008(9).
注:本文系甘肃省庆阳市教育科学2018年规划课题《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疏导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QYLX[201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