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监督与管理

2019-12-30 01:39王晓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1期
关键词:抗菌药物妇科围手术期

王晓红

[摘要] 目的 讨论研究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管理与监督办法。 方法 该院妇科于2018年7月开始实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与监督工作,选择2018年7—12月60例接受妇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选择2018年1—6月行妇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对抗菌药物实行监督与管理后,观察组预防用药时机、品种选择、用药疗程、住院时间、药物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干预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减少(P<0.05)。结论 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实施监督与管理,从而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使抗感染用药向着安全、有效、经济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1(a)-0172-02

为不断规范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并进一步规避不合理用药的发生。该院分管院长、医务科、临床、感染科、药剂科等多方协作,制定了相对完善且临床可操作性强的药物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监督与落实工作。药事管理委员会下设的抗菌药物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经过半年的干预和持续改进,该科室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显著提高。2018年1—12月间对该院妇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在干预前后的不同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8年7—12月妇科接受手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1~51岁,平均(36.3±15.1)岁。同时选择2018年1—6月接受妇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2~50岁,平均(36.1±15.2)岁。

1.2  干预方法

①药师参与制定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各项制度、实施细则。临床药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除常规进行查房外,可增加每周或每月1次行政查房,及时发现用药过程中不合理或不规范的用药行为,及时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指出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合理的改善用药意见,帮助临床用药进一步规范化。②将每周或每月应用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与统计后将结果反馈至临床,不仅有助于促进其进一步落实合理用药的规范与事项,更可为进行相关合理用药的培训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将统计结果提交医务科、感染科等相关管理科室有助于利用数据分析更好地落实合理用药的管理与干预计划。③将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汇总与记录,对临床医护人员不断加强各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教育与培训。临床药师应不断将各类抗菌药物的知识、药物学特点及配伍禁忌等提供给临床医师,帮助其更加合理规范地应用药物。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并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中,提高医护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④规范开展围手术期各类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严格控制术前预防用药。着重无菌技术,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不提倡使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⑤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对各项检验标本进行正确采集并使用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⑥加强对临床药学指导工作及各类药品的管理工作,尤其对于部分限制性药品及特殊使用级的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并严把审批关。使用过程中只需药物抗菌谱能覆盖手术部位可能的污染菌即可,不宜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及万古霉素[3-4]。

1.3  评价标准

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评价,参照《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等相关文件,结合该院具体情况制定。(1)有无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指证。 I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大;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③患者具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④II类、III类切口。(2)品种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常选头孢菌素,以一代、二代头孢为主;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严格掌握适应证并根据污染情况使用,避免选用超广谱抗菌药和喹诺酮类药物。(3)给药方法。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时间在手术开始前0.5~2 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 h,或出血量大于1 500 mL时应根据药物半衰期,追加第二剂。I类切口术后用药应不超过24 h或不用抗菌药物;II類切口术后用药时间应在48 h内;III类切口术后用药时间应在3~7 d。(4)联合用药。必须要有明确的联用指征,选用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联用,以两联为宜。忌毒性大的药物联用。

1.4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与监督前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及相关指标变化。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管理监督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对抗菌药物实行监督与管理后观察组用药时间与住院时间、药物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药物使用不合理原因分析

干预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次数显著少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可显著降低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概率,对提高手术治疗效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5]。但随着抗菌药物种类的增多,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不断加重,而由此所导致了细菌耐药菌群的不断增加及患者治疗费用不断攀升等各类问题。

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抗菌药物应用规范等文件的解析、新进展及药代动力学、细菌耐药性等也很擅长,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督管理并促进合理应用也是药师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次研究中药师参与临床抗菌药物的监督与管理的干预、监测工作,一方面促进药师更加注重专科临床诊疗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协助临床医生开展工作和与之交流,有助于医师制定出合理用药方案;另一方面,通过药师深入临床宣传与培训干预可填补临床医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不足,杜绝使用误区,避免不合理用药。该次研究发现,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用药时机不正确、药品种类选择不合理及用药疗程长等,造成这些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临床医师对药物缺乏全面的认识、无法正确判断药物使用的指征及预防用药的目的有关。尤其在妇科围手术期用药时由于用药指征较为宽泛,可能存在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的情况,长时间用药及用药时机不合理是临床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研究人员指出[6],抗菌药物在麻醉期间给药是较为安全的,可在手术切开时获得足够的血清及组织药物浓度。术后给予抗菌药无法有效地抑制或杀灭已侵入组织并已进行繁殖的细菌。已有各类文献证实,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在手术结束后是没有必要的,多次较单次的预防给药并未获得更多益处。在抗菌药使用剂量、种类选择问题也较多,预防用药一般要足量使用才能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的目的。品种选择不当,预防手术感染需依据手术野污染菌种选用,从感染学角度分,手术切口感染主要由G+球菌引起,故应选用对G+球菌作用强的一代头孢和对G-杆菌兼有作用的二代头孢。三代头孢是对G-杆菌作用强的广谱抗生素,个别情况才能选用。选用原则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及相对价廉的品种。尽量避免多药联用。

该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经监督与指导后患者用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用药合理性显著提高。证明对妇科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提高妇科抗菌药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及经济性。

[参考文献]

[1]  车敏,陈丽平,林炫,等.妇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6):140-141.

[2]  仇雅芬.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及效果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29):120-121.

[3]  永雪薇,木拉塔力·克力木.婦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1):303-311.

[4]  周乙.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及干预方式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1):89-91.

[5]  罗红,卢婉琪.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7,20(16):146-147.

[6]  雷东兰,李慧柳,卫奕荣.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2(15):3334-3336.

(收稿日期:2019-08-07)

猜你喜欢
抗菌药物妇科围手术期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健康教育在妇科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