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

2019-12-30 04:54:12何秋萍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业会计专业考试

何秋萍

(福建商贸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一、引言

根据《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全省中职学生都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学考成绩不仅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而且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专业学习要求的主要标准。本文以中职会计专业为例,通过福建省部份中职学校开展数据调研,对学业水平考试课程融入信息化教学、调整课程设置等进行了研究,通过数据分析与预测,为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及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业水平考试会计专业知识考试大纲及分值比例分析

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三方面的考核,根据《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办法》规定,下达了各专业的考试大纲。结合我省学业水平考试实际情况,会计专业知识考核内容如下表1所示:

表1《会计基础》课程内容比例及可运用的信息化手段

由上表可知,会计专业知识考核选择《会计基础》作为必考科目,融合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知识,可见学业水平考试对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除专业知识考核外,会计技能考试包含点钞、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等基本技能。为了备考学业水平考试,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方式。如下表2所示,信息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从理论到模拟,模拟再到实践的过程,便于理解和掌握。

表2会计专业课程可运用的信息化学习平台

从学业水平考试考核的要求上分析,中职学校就必须采用灵活的信息化手段来适应这种变化。虽然目前中职会计专业中开设了信息化的相关课程,但是在教学实施上并未领悟到信息化的实质,会计信息化教学流于形式。

(二)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从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出发,设计《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问卷》,在福州、南平、三明3个地区10所中职学校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1250份问卷。其中关于“会计专业课程学习满意度”调查,可以看出表中五个维度处于“不满意”的平均比例达到75%,说明学生对学习满意度并不算高,通过分析调查,初步得到以下主要原因:

1.对会计信息化理念缺乏认识。有77.6%学生对信息化专业学习的不了解。学生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一种计算工具,是一种简化手工做账的方式,对于信息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数据综合应用和分析能力并不重视。

2.信息化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会计信息化应侧重于实操教学,以达到将来就业的需求。78.8%学生对目前信息化课堂学习内容不满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缺少校企合作的实践平台,信息化教学实践很难应用到实际工作上,造成教学与实践的脱离。第二,信息化教学软件更新缓慢,模拟训练与实际财务工作不符,以致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脱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与企业岗位对接。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缺乏实践性,教学方式机械呆板。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需要实践经验的教师演示讲解。但是,75.2%学生对目前信息化课堂学习方式不满意。因为大部分中职会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依然采取的是教师照本宣科讲解理论知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实践性,学生完全不懂数据的来源和分析应用。比如信息化财务软件大大简化了工作量,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只是机械地模仿,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际变通能力。

2.信息化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呆板单一。信息化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各种先进的软件都逐渐被应用到中职会计教学中。但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教师只会用简单的PPT 做课件,他们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只局限于“信息工具”,不认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重要的资源和手段。此外,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一般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但会计信息化课程对实际操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多样化教学方式,从而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完成了各种既定的教学目标。

3.专业教学软件缺乏系统性。虽然学校做了教学计划,但教学课时远远达不到学习要求,67.6%的学生认为对目前信息化课堂学习课时安排不满意,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式学习,导致会计基础知识得不到巩固提高,技能实操也达不到岗位要求。信息化教学内容决定了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必须依托财务软件,而参与教学的财务软件往往只侧重某一模块,造成有些数据来源不清,学生不理解各个模块的联系,难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三、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是学业水平考试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

信息化就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再加工,确保使用者能准确掌握财务信息。会计信息化是需要信息技术与会计知识的高度结合,这就包括理论知识信息化、实操技能信息化等。为保障学业水平改革的顺利实施,可以通过信息化会计教学改革,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信息化的账务处理技能的人才。

(二)信息化是巩固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主要方法

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相辅相成,如何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会计教学。一方面,教师利用信息化学习平台,通过微课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入多种财会教学软件用于实训课程教学,加大仿真训练,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信息化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

传统的会计教学只关注会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学业水平考试是对学生能力的全方位考核,侧重学习会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会计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形成。职业素养可以通过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培养,比方说模拟财务岗位,分小组完成实训任务。可见信息化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真正实现了管理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中职会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影响因素分析及验证

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下选取三个地区中职校二年级学生作为分析对象,采用会计专业学业考试模拟成绩作为结果变量。获得来自10 所中职学校的有效数据960个。现对与本文有关的变量进行如下分析:

(一)模型与数据

研究变量包括解释变量和结果变量,其中学生个体层面的变量、学校层面的变量、教师层面的变量、教学方法的变量和课程设置及信息化的变量,这五个变量为解释变量。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成绩变量为结果变量。

6.结果变量。

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成绩变量,根据SCORE(i),表示成绩结果变量。

(二)实验设计

本文针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采用多层次的线性模型,依据各样本数据统计分析,探讨影响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因素及差异。

(三)提高学业水平模拟考试成绩验证及结论

学生成绩变化受相关因素变化而变化,重点分析课程设置及信息变量,个人层面的变量,教师层面的变量三种参数变化得出的结果。由以上成绩及参数变化影响变化值可以看见,学生受信息化影响变化值较大。通过实验教学,得出以下验证结果。

1.学生方面的因素,学生学习情况较差,认真程度不高,需要老师严格负责,学生自身智力因素、升学意向也会影响成绩提高。

2.学校层面的因素,学校教学设施,学校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因素也影响成绩提高。

3.会计教学信息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兴趣、考试成绩等,教师信息化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等,因此引入信息化教学对提高成绩有较大的作用。4.教师层面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手段,对学生成绩提升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五、对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信息化人才,就需要中职会计教学要从实践角度出发,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笔者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当前中职会计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对新形势下的会计教学改革提出相关的措施,希望对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发展有所帮助。

(一)加强学考管理,增强信息化专项训练

在教师层面,学生并未真正重视学业水平考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会计学习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学习会计技能,二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所以加强学生学习管理成为教师很重要的任务。在学校层面,学校调配有经验的教师参与学业水平考试课程教学,加大学考课程信息化专项训练,提高学生参与学业水平考试积极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采用信息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方法,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创设模拟实验情境,让学生熟练软件操作流程。在模拟实验中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合理规划教学环节,安排教学进度,将具体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与运用。

2.创设理实一体教学情境,融入信息化实操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任务设定,让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由于会计是实操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学习的同时应配合实操教学,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设仿真软件教学情境,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仿真教学也称为模拟教学,就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验环境,从而替代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仿真模拟软件创设的模拟环境满足学生实训操作,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仿真课件,演示账务处理流程,突出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等学习环节,再配合互动练习,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三)根据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构建信息化课程体系

教师必须应根据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在第一学年加大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侧重专业技能课学习。因此,信息化会计教学融合应贯穿于各个学期。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的分析,根据岗位信息技术的要求,构建了信息化课程体系。

(四)发挥信息化手段,构建全面性知识体系

信息化教学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利用互联网资源建设精品课,提倡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企业信息化的贯通展示会计数据在各部门的流转,让各部门都参与到企业管理。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通过学习平台微课,讲解数据信息是如何流转的,再通过软件演示整个账务流程。以《会计电算化》这门课为例,某校18级学生通过信息化教学系统学习了整个账务处理流程,期末平均成绩比只学习总账模块的17级学生提高了16%。

(五)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建立专业群

中职学校要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向信息化方面进行优化整合。例如在师资建设上,加强校企合作的平台,一方面聘请有经验的企业的财务人员担任实训教师,建设会计信息化案例题库,鼓励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资源共享,将一些相近专业组合成群,例如会计、金融专业的优化整合。财会专业群建设应突出学科特色,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使人才培养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猜你喜欢
学业会计专业考试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中学语文(2019年34期)2019-12-27 08:03:46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 13:01:01
你考试焦虑吗?
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 05:35:38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准备考试
35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9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