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阳
2012年的一个冬夜,王卫东趁休息时间去盐厂学习开停车技术;2017年的一个夏日,王卫东满头大汗地在中试车间调试中试生产。时隔5年,他从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有担当、有爱心的父亲,从盐厂巡岗工人变成了技术部科研工作者,但他爱学习、爱工作的初心从未改变。
王卫东总说:“在盐厂学习到的工艺和基本操作,对我到技术部工作很有帮助。”刚到盐厂时,他什么都不会,想学习的冲动很强烈。卤水净化师傅于荣海说:“那时我一站起来,王卫东就跟着站起来,我到哪儿,他跟到哪儿。没一个礼拜,基本操作他就都学会了,总是主动提出‘我来’。”
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是王卫东的准则。王卫东记得:“刚来的时候,有次冷却水泵出了点故障,冒了点烟,当时不是很严重。我不知道怎么处理,只能问班长。到班长下来观察时,泵已经烧坏了,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到现在,王卫东都为这件事而感到自责。他认为,巡岗基本操作不难,但一旦有突发情况,如果不清楚原理的话,就不知道怎么解决,一来一回,可能耽误了十几分钟,就会对设备造成影响。
因此,王卫东在巡岗操作之余,打印了很多学习资料,时刻鞭策自己,询问同事、请教领导,不断钻研琢磨,熟悉了盐厂整体结构,对制盐过程也有了宏观认识。后来巡岗,偶尔又出现问题,王卫东也是及时准确地解决了。
2013年,王卫东进入技术部。刚去没多久,中试车间建设这个大项目就交到王卫东所在的技术小组手上。
几乎连着2年,王卫东都在为此奔波。其中有大半年,他的工作节奏是出差考察,回车间试验,对比样品优劣,再次出差与厂家沟通……如此循环往复,家人、同事都担心他能否承受这么高的工作强度,但王卫东依旧乐观爽朗,“公司提供了宿舍,来回方便;家人又都在身边,帮着照顾孩子,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2016年,中试车间顺利建设完成,中间多少辛苦,王卫东已经记不清了。而这才是另一个起点,刚投入生产的那段时间,每个设备都要调试,调试没问题后才能投料,还要对此进行再次调试。由于大家都没什么经验,实际生产和想象不一样,出现了很多问题。王卫东和同事们不断地尝试、推翻、再尝试,这样“折腾”了个把月,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周末也不肯歇下来。
没人觉得苦,王卫东更是常常一大早就来到工厂,与工人一起操作。让他记忆犹新的是,设备刚调试完还没完全稳定时,有客户需要他们的产品,但初始最高产量只有现在的30%-40%。他与工人一起连夜加班,变得“灰头土脸”,回家孩子差点都没认出来这是谁。王卫东说:“我们自己都没搞清楚怎么让设备更稳定地运行,别人怎么搞清楚,大家一起上手做,才学得快。再说做自己工作,多做一点也是应该的,本身我们做科研的就比较务实。”
今年年初的大雪,对王卫东的意义也很不一般。当时,王卫东所在的技术小组前往淮安,要检测产品实际运用情况。由于连续下雪,几乎整整一周,从白天十点多到凌晨两三点,大家守在高速公路边,又冷又困,却不能躲在车里,每过一刻钟,就要实时观测一下路面温度。王卫东自告奋勇,一直说着“我来,我来”,蹲在地上,用尺子刮开路面细细检查,再拍好照片、做好记录。
几天劳累下来,手也冻坏了,鞋子也走湿了,王卫东却感到自豪:“平常都是小测验,这次大雪是一次大考。我们的产品抗冻涂层效果非常好,顺利通过了测试,受到客户表扬了!”
有的时候,王卫东是个文员,写实验报告、写汇报材料;有的时候,他是个销售,比对价格、采购实验器材;有的时候,他是个工人,和大家一起操作设备、调试运行;有的时候,他又是检测员……“在这儿做科研很开心,各个工种都接触了,一点都不枯燥。”
岗位上,王卫东扮演各种角色,事必躬亲,过得多姿多彩。生活中,他专心做好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孩子多病,他不厌其烦,总能有条不紊地安抚好家人情绪,带孩子看病,再送家人去工作。
曾经,他也焦虑过,彷徨过,但却从未放弃过。王卫东说:“我一直相信,中盐金坛要走得更好、更坚定,离不开一个更好的你、我。”他用了6年时间,成长、成熟、成才,迎接风雨挑战。如今,他更加踏实勤勉,更加踌躇满志,站在中盐金坛新的起跑线上,与大家一同奔向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