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武
(合肥学院,合肥 230000)
英语作为世界最主要的通用性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育在高校培养高素质全面人才中也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大学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大学英语教育在各个组成环节中都包含着丰富的通识意蕴,能够不断拓宽大学生的眼界视野,也能帮助大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刻内涵[1]。但是,由于受到英语教学长期以来的传统束缚,英语语码转换教学模式中的通识意蕴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譬如教育依然以考试为主,教学目标还是比较功利化等问题。因此在这种客观情况下,深入分析英语语码转换教学模式的通识意蕴,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为英语学习提供坚强而有力的理论支撑。
在英语语码转换教学中,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所采取的在使用过程中交替使用两种及以上语言的现象,既有英汉语码转换,又有简单语码和复杂语码的转换,这也是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并在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点研究[2]。通识意蕴分析能够充分了解开放灵活的思维,并以此为基础,对多元性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以更加融合的姿态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语码转换是指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语码的调整,在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切换,以此来进行更好地表达。不同的语言选择可以准确地表达出参与者的真实用意,起到画龙点睛的语言效果[3]。作为语码转换的基础条件,进行转换的参与者本身要掌握多种语言,并且要有进行语言交际的实际需要。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师为非外教人员,大多以汉语为母语,大学生也大多掌握一定英语知识,具备了语码转换的前提条件,能够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及时转换。英语语码转换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帮助大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英语教学的重难点,也协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目标。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在运用语码转换教学模式时,大多遵循着语码转换教学的一般性原则,其中英语作为优先使用的语种,汉语则是作为标记性的语言进行适当的插入,并且遵循着适时、少量的原则[4]。也就是说,在大学英语授课中,教育者应当首选英语作为第一语言选择进行授课,尽最大的可能进行语言的灌输渲染和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关键环节或者必要的组成部分时,再进行有限度的汉语简单补充,可以最大程度实达到教学的效果。
在现在的大学英语教育中,全英语授课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采取英语语码转换教学就具有十分明显的理论意义。首先采取语码转换是教学创新模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是更加有利于理解个别简单的单词语句等,能够了解相应词汇在自己母语中的含义,加深理解,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5]。再次是语码转换有利于调节课堂氛围,教师在讲解重点环节内容时,进行语码转换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配合教师的教学。最后是进行简单语码和复杂语码的相互转换,体现的是语言学习的一个过程,由易到难,达到英语教育的培养需求。
通识意蕴的重点在于弥补单一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大学教育中学科划分过细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集多门学科为一体,是完善人才教育的一种理念,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更是如此。英语语言教学是大学英语的“题中之意”,是第一要务职责[6],而利用通识教育促进文化交流则是英语的另一职责。通过深入全面思考英语的独特语言特征,克服原有的教学功利主义目标所带来的制约因素,创造出通识教育的发展空间,利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掌握英语的通识意蕴,完善分级、分类等相关制度,建立全面系统的教学目标体系,提高教育的实际效能,加强引导,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和完善。
因为教学内容的兼容复杂性,取材来源极为广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内容,所以大学英语教学也就成为通识意蕴的典型学科。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覆盖英语文化国家传统文化,承载着国外不同的文化传承和思维习惯,更契合通识意蕴的养成,促进学生形成多方位的通识融合,逐步形成开放有活力的思维方式[7]。世界上任何成体系的语言都是以特定文化为基础,享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这就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就不能采用简单的语言教学模式,而是采取更加融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形成跨越文化桎梏的文化意识。教学内容的多学科相互融合,也将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观念。
作为英语教学通识意蕴的主要实践环节,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将其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适当的输出,结合知识传播与文化影响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发展形成崭新的意识形态,潜移默化中培养合理传承文化的模式,达到通识意蕴的境界[8]。目前因为前期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忽视英语文化输出,加上不重视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价值引导不够及时,也就导致了学生的文化价值甄别能力比较有限,不利于学生的通识精神的形成。为此,我们要对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既要实现教学中的文化输出,发挥出英语文化的价值,引导学生以文化的内涵,形成真正英语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在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强化全英语语言方式进行授课,同时主动减少汉语语言的插入使用,虽然可以从源头上保证学生能受到最大限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不过从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效果并不是特别完美,分析其主要原因,可以得出是由于个别学生自身英语的基础比较薄弱,如果课堂上完全采用全英语方式授课对他们而言存在较大难度,也不能保证自身英语学习的效果。结合上述的实际情况,在这种学习的前提下,恰当地使用部分汉语,进行语码转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掌握英语语言,提升通识意蕴,并大大缓解了学生关于英语学习的压力,加快了学习的步伐,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言。
在我国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缺乏外语使用的客观条件,部分大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这就导致学习英语主观上存在较大的困难,逐渐形成了学习的畏难情绪。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完全采取全英语方式的语言灌输,可能会导致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全部掌握课堂知识,更加不愿意自发主动学习英语,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继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9]。因此教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语码转换,运用汉语语言进行点拨,这样能够有利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得师生课堂互动交流变得更加充分,避免课堂授课内容单一枯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热情,逐步养成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主动。
在目前特定的社会文化交流形势下,不同的文化传承对应不同的语言应用语境,因此在英语教育课堂上,教师熟练运用语码转转模式,利用其蕴含的通识意识,就能够做到更加准确地表达另一种对应语言的意思或者概念,更加有助于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交融,能够促进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从而起到传承文化传统的作用。尤其是教师在讲英语语言所特有的语言词汇时,进行必要的语码转换,并插入对应汉语的相关部分解释,这些都是与各自的民族文化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在其他语言中不一定能够找到合适对等的相关概念或者理论,所以语码转换教学模式中蕴含的通识意蕴就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最为基础的公共课程之一,在高校培养高素质全面人才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英语教学中使用的语码转换作为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为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深入分析英语语码转换教学模式的通识意蕴,利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掌握英语的通识意蕴,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系统的目标体系,提高教育效能,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为英语的学习提供坚强而有力的理论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