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黑虎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7年8月10日的北京饭店,中国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和前来看望他的中国科大副校长严济慈亲切握手,久久难分。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磨难和岁月煎熬,85岁高龄的郭沫若校长已经失去了往日挺拔的腰杆,但他脸上的笑容却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这笑容有热情,有勉励,是否亦有一份托付的深沉意味蕴含其中?严济慈副校长时年76岁,身体依然硬朗,微笑着面对自己的老领导、老朋友,他是否从郭沫若的目光和笑容中读出了旁人无法察觉的内涵?从现有的史料来看,我们无从得知郭沫若校长对自己的继任人选有没有过考虑或者交待,但巧合的是,1980年2月,在郭沫若校长永远离开中国科大之后不到两年,严济慈成为中国科大第二任校长,带领中国科大开启新的历史征程。
中国科大前两任校长的亲密关系可以追溯到1949年底,中国科学院刚成立,时任院长的郭沫若邀请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担任中科院的行政领导工作。严济慈委婉推辞:“一个科学家离开实验室,他的科学生命就等于结束了。”郭沫若更进一步:“你说得对,但是如果因此使千万人进入实验室,这不是比我们自己在科学上做出贡献更有价值吗?”严济慈打消顾虑,决心搁置个人的科研追求,任职中科院办公厅主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77年的这次握手对于中国科大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象征意义,似乎意味着严济慈从郭沫若手中接过中国科大科教报国、勇攀高峰的接力棒。
1977年8月5日至13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会议。郭沫若校长虽然一直关注此事,无奈身为国家领导人国务繁重,同时身体状况欠佳,却没能参加此次会议。10日下午,包括严济慈副校长在内的与会中国科大代表,集体来到郭沫若下榻的北京饭店看望久违的老校长。当郭沫若出现在会客厅时,大家长时间热烈鼓掌,很多人情不自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郭沫若和大家一起谈起了中国科大的过往、现在与未来,对中国科大寄予厚望,他表示等明年天气暖和了,很想到合肥去看看科技大学的同志们。最后,他给中国科大写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条幅,为中国科大的发展指明方向。相聚总是短暂,郭沫若离开会客厅时依依不舍,频频向大家挥手,眼光中包含着对中国科大的深情和期待。郭沫若校长在文革期间遭受冲击,羁留北京,而中国科大1969年迁往安徽,此后天各一方,无缘得见。
8月13日,在郭沫若校长的亲自关心和推动下,中国科学院第一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会议圆满结束。会议提出一定要办好中国科技大学,使之既成为一个教学中心,又成为一个科学中心。19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次会议并在编后语中评论:“在教育要大上的形势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迈开了一大步”。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科大率先从“文革”的混乱中走上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工作的正轨,奏响了中国科大教育改革的序曲,为中国科大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
这次会谈后不到一年,1978年6月,郭沫若校长与世长辞。虽然他没能再回中国科大,但在北京饭店的会见中,看到了这么多中国科大人,为学校在关键时期的发展出最后一把力,也算是了却了他的夙愿。
在郭沫若的最后岁月里,中国科大是他的心心念念。逝世前,他嘱咐将15万元稿费积蓄奉献给国家,用作中国科大奖学金,激励青年学子勇攀科学技术高峰。1980年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科大设立“郭沫若奖学金”,这是第一个很可能也是唯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高校奖学金。首届“郭沫若奖学金”得主获赠一枚银质奖章和人民币200元。如今的奖金额度已上升到10000元,虽然不是中国科大奖学金的最高额度,但“郭沫若奖学金”在中国科大学子心中的地位一直是最高的,这是他们在中国科大学习生涯中全力争取的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