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妮
摘 要 发挥新媒体效用最大化,关键在于编辑媒介素养的提升。文章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媒介素养的现状,并指出媒介素养提升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 新媒体;学术期刊编辑;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0-0103-02
1 媒介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说法是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提出,媒介素养主要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1]。陈力丹教授认为,媒介素养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个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一种职业精神。就编辑工作而言,媒介素养既包括编辑对媒介,特别是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信息的理解、认知、利用能力,又包括编辑与媒介进行交流,对媒介进行管理的能力,这是期刊编辑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素养,更是利用好媒介服务于整个编辑出版工作的关键前提。
2 学术期刊编辑媒介素养现状
传统期刊一直在努力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从数字出版到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交流平台,新媒体的触角伸向了传统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在拓宽选题素材、扩大刊物影响力、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都能凸显新媒体的应用价值,但是学术编辑在新媒体利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2.1 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升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论断在新媒体时代演绎得尤为形象。信息资源是编辑选题策划的重要前提,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检索与超链接快捷化,各类网络出版平台、数据库及互联网上的海量资讯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既有与当下热点现象密切相关的选题素材,也有经过时间沉淀的理论问题探讨,丰富了选题策划的内容。然而,庞杂的信息也给编辑资源整合带来一定的挑战,特别是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把关”弱化,信息真伪的辨识为编辑的资源整合工作增加了难度。互联网上投稿方式众多,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来稿,如何发掘高质量文章,比传统出版时代要难得多,新媒体环境下也容易出现剽窃、抄袭以及一稿多投等学术失范现象,这些对编辑的稿件质量评价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2.2 编辑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围绕学术期刊出版的各个环节,编辑功能更多体现在选题策划与组织协调上。编辑是选题内容的策划者,也是选题执行的协调者,依托新媒体的服务作用应当加强,新媒体环境里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导致个性化服务需求增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都要有所延伸。学术编辑一面要为普通大众充当引领,另一面要为专业人士提供更丰盛的精神食粮,要平衡新媒体时代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学术文章动辄上万字,如何在新媒体传播中抓住受众“瞬时”注意力,缓解审美疲劳考验着学术编辑的编辑理念与服务意识。
2.3 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有待加强
借助新媒体技术,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等编辑环节基本在线上完成,编辑流程实现网络化,无时空限制的互动体验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增进了编辑与作者、读者等群体的情感交流。学术编辑要掌握的新媒体技能还很多,以微信公众号为例,推送刊物目录、精选文章、出版社工作动态等内容成为许多学术期刊的共识,受到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大多数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的新媒体运营工作都由编辑兼任,配备专门的新媒体编辑的出版单位比较少,这就意味着编辑还需承担数据处理、编排运行等新媒体软件应用以及信息监听维护等工作,需要学术编辑提高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学术编辑还要掌握必要的文章质量检测等辅助工具的应用,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3 学术期刊编辑媒介素养的提升
作为“意义的发现者,创作过程的操控者、组织者和协调者”[2]的学术期刊编辑,必须提升自身媒介素养,适应新媒体受众的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方式,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发挥新媒体效用最大化,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
3.1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信息资源层出不穷,学术期刊编辑要提高感知媒介信息的能力,要有迅速、准确、广泛地获取、分析、整理与利用信息的素养,为选题策划服务,这是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媒介素养的重要内容。编辑要对“信息进行良好的把控,应该严格筛选信息的传播内容和渠道,使得信息收集工作更加严谨”[3],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学习,提升学识水平,培养行业敏锐感与洞察力,及时掌握学术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善于捕捉学术创新点、社会热点等,提高选题策划意识。
新媒体时代是“微”的时代,可以不定期举办在线学术微论坛,围绕相关领域的新现象、新话题等,邀请专家、学者等进行在线讨论,并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广,进一步扩大微论坛影响力,并深入剖析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约请其撰写深度文章,提升刊物学术价值。
3.2 更新编辑理念,促进融合发展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服务对象不单是纸质刊物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等群体,还包括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关注者、论坛粉丝等与刊物有关的新媒体群体,他们都是刊物的用户群体,学术期刊编辑要形成“用户思维”。随着数字化发展趋势,学术期刊的编辑理念也亟需更新,尤其是分析与利用大数据的能力。要结合学术期刊定位,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特点,精准描绘“用户画像”,提高服务用户和个性化推送的能力。
传统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不只是实现纸质刊物网络化,还需要倾注更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来深耕新媒体领域。有的学术期刊“应景地”开通公众号,推送目录或精选文章,但对受众留言关注较少,回复不及时,推送文章的版式也是一层不变,忽略了新媒體时代受众审美需求。除了及时发布刊物目录及精选文章外,还可以在线征集选题与稿件,推送类似选题的往期文章,或选取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学术观点或文章摘编发布,并根据用户的合理化建议及阅读需求,适当调整页面设置,定期更新内容,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3 强化服务意识,开发新媒体作者队伍
与作为“自我言说”者的自媒体不同,学术期刊是编辑与作者共同劳动下的产物。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职业,要有为作者和读者编辑出版高质量刊物的服务意识。
约稿是学术期刊编辑常用的组稿方式,但自然来稿同样不可忽视,很多优秀的作者都是经过自然投稿阶段培养起来的,编辑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发掘与培养作者,鼓励作者多投稿件,不断深化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互联网上邮箱、微信等在线投稿方式众多,作为审稿主体的编辑,要认真审阅每一篇来稿,及时、热心地回复作者,即使是不能被录用的稿件,编辑也要耐心回复,并给出指导意见,而非千篇一律的“自动退稿”。
学术文章也并非只有專家、学者、学院等体制内的作者才可以写作,互联网上蓬勃发展的自媒体中不乏优秀人才,许多受关注的个人博主、公众号上也会发布精彩的理性文章,发掘与培养作者队伍,要不论“出身”,善于在体制外、自媒体中挖掘潜力作者,注重对新媒体作者队伍的培养。
3.4 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做新时代复合型编辑全才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在进行选题策划和约稿时,使用新媒体技术有助于挖掘有价值的选题,保持与读者、作者的沟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要掌握一定的数字化技能,如数字化排版技术、互联网下的版权保护技术等,做好新媒体平台的日常运营维护,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扩大刊物的宣传与效应,进一步扩大刊物影响力。学术期刊编辑要掌握微信公众号、微博、微店等平台操作能力,以及必要的音频、视频制作技能。除技术应用能力外,学术期刊编辑还要有一定的审美意识。比如,在公众号图文编排上多下功夫,要适应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审美需求,推送既符合阅读习惯,又贴题的图文编排文章,提升学术文章的有效传播,扩大读者群体。
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学术期刊编辑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素养,做与时俱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开.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播,2003(1):116-118.
[2]高生文.话语基调视角下学术期刊编辑身份研究[J].编辑之友,2018(2):88-92.
[3]刘翠云.新媒体编辑媒介素养提升路径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8(2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