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君
我们为什么要创新?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
有篇流传甚广的谈论书法“创新”的文章披露,在书法艺术领域,“创新”成为一种迎合“大赛、大展和展厅艺术”的时弊。许多“创新”名目下,人们不是去扎实研习书法经典作品,提升艺术基础水准,而为“创造”出与数千年中国书法传统相异的“创新作品”殚精竭虑,弄出了许多惊世骇俗的“写字花招”,粗鄙不堪。
文章说的是书法艺术领域,但这种“创新”思维和方式,在其他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为创新而“创新”;或把“创新”作为时尚标签到处贴;或所标举的“创新”完全经不起时间和事实的检验。著名思想家萨托利曾谈到:社会中存在一种“求新癖”,“即不惜任何代价地求新”,“求新癖患者又滋生出超越癖”。他指出,这种“求新”是人类社会前进的一种障碍。
我们为什么要创新?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
真正的创新非常珍贵,具有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功能,甚至影响未来的社会结构。但真正的创新并不容易,所谓“十次创新九次错,还剩一次不合格”。创造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对于“创新”,我们应坚守敬畏和审慎的科学态度。
所谓“创新”,就是不把事情固化在原点上。人类社会创新呈现“颠覆式”、“渐进式”等形态。“顛覆式”创新能量巨大,但可遇不可求。很多时候,创新都是由“渐进式”来实现的,即通过累积的、持续性的小突破,实现一定的创新目标。爱迪生做了7000多次实验,试遍1600多种材料,才发明可连续点亮40多个小时的灯丝。可以说,“渐进”是创新最基本的方式。
几乎所有创新做得好的地方,“渐进创新”是最常态方式。在硅谷,著名的口号是“行动、试错、改进”。在关于创新的理论中,没有一步到位、宏大叙事的创新。任何一种创新,都建立在前在事物基础之上的,都是“积小胜为大胜”。
在创新方法论上,存在“刻意的”创新和“无意识”创新的不同类型。很多情形下,创新产生于“非刻意”。以色列60%的土地是沙漠,水资源非常匮乏。有人偶然发现沙漠中一些地方长出了植物,仔细观察,原来是水管渗漏的极微量水滋养了生命。以色列人由此发明了闻名全球的“滴灌技术”,以约十分之一的水量,可养活相同数量规模的植物。这项伟大创新,堪为生态文明上的重要突破,大大节约了人类水资源,但这项“创新”是无计划、非预设的。
“创新”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产生于解决客观问题的流程中。熊彼特创新理论强调,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没有问题的解决,就谈不上“创新”;没有实质性突破,也谈不上“创新”。创新泛化,遍地创新,动辄创新,浮躁求成,是平庸的另一种方式,事实上也构成了对真正创新的巨大障碍。
要坚决遏制把创新当口号、作标签的倾向。无论社会、企业,还是机构;无论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任何创新都要经受科学理性和社会实践的检验,都要经受起时间的筛汰,这是创新的人类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