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杨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CRRT)临床上又称连续性血液净化[1],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血液净化的方式,可有效的清除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给予患者一定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的恢复。行CRRT治疗以危重患者为主,在治疗过程中,对治疗风险的预估,降低风险的管理与对策的实施,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地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本文针对风险管理与对策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CRRT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5岁-86岁,平均年龄(60.12±0.11)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5岁-85岁,平均年龄(60.13±0.12)岁。两组患者病种类型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心力衰竭、肾脏肝脏衰竭、高钾血症等,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给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详细记录,关注患者有无不适情况等。
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与对策干预。(1)风险评估:对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点进行确认,护理风险主要发生在对患者监护不到位、并发症的预防及发现延迟、CRRT的运转、患者自身情况等。(2)护理措施: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后,建立护理风险责任管理制度,明确班组各成员职责,并对及时发现护理结构的缺陷,进行总结分析。将问题总结成册,护理小组成员做到熟悉、理解并可熟练应用于相关操作中,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对患者治疗前情况进行评估,如生命体征、导管通路的固定及稳定性、血压情况等。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访视,由于重症患者多次接受治疗,情绪难免存在不稳定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帮助患者进行情绪的疏导。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报警情况,严格按照应及预案处理程序,保证患者血液循环的通畅性。定时监测患者凝血功能,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导管的脱落等。体外循环的正常性是重点关注的指标之一,各压力指标需要进行重点关注严密监测,将停泵现象,降至最低。护理小组成员护理质量纳入绩效考核标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n(%)]
表2 两组满意率比较[n(%)]
2.2 对比两组满意率 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临床上,重症急症患者广泛应用CRRT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基于患者病情的危重性,常规的护理模式,达不到患者对于医疗护理的需求[1]。CRRT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参与,如何有效地提升医疗质量,首先需要提升护理人员个人综合素质水平。对CRRT疗法的熟练掌握,治疗过程中敏感治疗的全面了解,可随机应对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使得不良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然而,专业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与风险管理水平以及风险对策的制定密切相关,针对行CRRT治疗的患者,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风险敏感指标进行评估,重点关注事项进行重点培训,增强患者风险意识,提升医疗质量。数据表明,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的应用效果理想,明显地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了护理满意率。针对CRRT治疗患者,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