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爱兰
(长治学院 沁县师范分院,山西 长治 046400)
《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里程碑,其文学价值十分高,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作家雨果以深刻真挚的感情来对美与丑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进而成功塑造出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故事人物形象,并且将作者自己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运用到极致。他不仅对中世纪宗教的虚伪性进行了批判,还深刻揭露出当时封建统治的昏庸黑暗。本文主要研究该作品中美与丑的体现。
《巴黎圣母院》是作家雨果所作第一部大型的浪漫主义题材小说,其主要是通过借助历史题材来反映出现实生活状态,此作品的背景是中世纪时期封建制度的巴黎,描述发生于十五世纪法国的故事[1]。在小说中,对中世纪巴黎的风貌,尤其是对巍峨的圣母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说其是中世纪的巴黎心脏,是封建国家的权威象征,同时在情节上却为所有矛盾汇合点。作者雨果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出发,对封建王朝的上层社会相关人士的丑恶进行了揭露,同时,还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对一流浪汉所聚居的乞丐王国进行了虚构,对下层平民高尚的品德进行了描绘赞扬。作者运用其浪漫主义美丑对照的手法,将善恶、美丑、崇卑通过对照进行了鲜明的呈现,同时作者对故事的时间、发生的环境、故事的情节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夸张,进而呈现出强烈对比的效果。
1.人物外貌与内心美与丑的对比
在作品中,名为爱丝梅拉达的女主角是一位热情可爱与美丽善良的少女,她为了救名为甘果瓦的诗人,没有丝毫犹豫的和当时两人还陌生的甘果瓦成为名义夫妻,且还不计前嫌在刑场上为卡西莫多去送水,对爱情十分忠贞,体现出了自身的美与善,实现外表美以及心灵美的有效统一,也体现出作者理想的真善美[2]。
而作品中的卡西莫多,代表了外丑内美形象,他集合人们想得到和想不到的一切丑陋于一身,但是在他那奇丑无比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知恩图报和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他对爱丝梅拉达的爱是永恒且执著的。但是弗比斯尽管英俊非凡,却是一位逢场作戏和虚伪自私的军官,和卡西莫多比较,空虚且轻浮使弗比斯所谓的爱情变得廉价而可悲。
2.人物自身行为美和丑的对比
在作品中,名为弗罗洛的副主教,原本为一位富有爱心和热爱知识的年轻人,十分谦虚且求学若渴,收养了丑陋弃婴卡西莫多,正是由于人性美让他成为了受人信任和尊敬的人,但是后来于灵魂和人性挣扎中逐渐成为宗教禁欲主义牺牲品,进而因爱生恨导致不相信神圣爱情,对世间美好事物进行仇视,对爱丝梅拉达不断迫害,正是嫉妒与邪恶的占有欲对其灵魂进行了扭曲,让他最终变为道貌岸然和邪恶丑陋的人[3]。另外,在起初卡西莫多被人们称作“野兽”和“魔鬼”,其听命弗罗洛对爱丝梅拉达进行劫持,但在刑场上却得到了爱丝梅拉达帮助后感化,之后陷入爱情成为正义感之人,并显出其具有的人性美。
1. 爱丝梅拉达和弗罗洛美丑对比
在作品中,作者塑造的爱丝梅拉达和弗罗洛间鲜明的对比,是其体现美与丑以及善与恶的代表。爱丝梅拉达美丽善良、可爱热情,同时还具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心灵和外表都十分美丽,虽然她到处在流浪,在生活上也比较悲惨,但若别人存在不幸,她就会竭尽所能对别人进行帮助。她是纯洁美丽且散发圣光的天使,但如此完美的天使却惨死于封建社会的专制下。
作品中的弗罗洛尽管表面上不错,但却是阴险毒辣的,他往往为欢乐的氛围添加恐怖的阴影、为光明的环境罩上沉重的阴影,尽管他披着神明的外衣,但内心却是充满灵肉情欲。他对所有能够引起人欲念的东西十分痛恶,但看到了青春美丽的爱丝梅拉达,就开始像幽灵一样用尽手段去追逐她,在他通过引诱没有达到目的时,就采取了劫持的卑鄙手段,而在劫持失败后就要实施迫害,甚至还当众逼迫爱丝梅拉达,在遭到了她断然的拒绝后,用黑袈裟将其掩护并杀害。弗罗洛的人物形象不仅体现出宗教具有的黑暗和虚伪,还呈现宗教的禁欲主义以及封建专制具有的罪恶。爱丝梅拉达体现极致美,弗罗洛体现魁首恶,通过两者人物的美丑对比,让读者时刻体会到丑和美是彼此存在且相互衬托的,这样美者愈美,丑者愈丑[4]。
2.加西莫多和弗罗洛的美丑对比
对于加西莫多和弗罗洛的美丑对比主要体现在两人对爱丝梅拉达具有的爱上。故事中的加西莫多为弗罗洛所收养的孤儿,其长相奇丑无比。尽管加西莫多外表非常丑陋,但其内心却十分善良,他对待有养育之恩的弗罗洛就像对待上帝一样,为弗罗洛不惜对爱丝梅拉达劫持而受酷刑;在爱丝梅拉达命在旦夕时,其奋不顾身去劫法场;在知道弗罗洛对爱丝梅拉达陷害时,其义愤填膺的把养父推下了钟楼等。尽管加西莫多的外表最丑,但心灵十分美,通过加西莫多的形象塑造让人得出衡量美的正确标准。
与加西莫多的纯洁以及深沉的爱相比,弗罗洛的爱则是一种纯粹的自私性的占有欲望,他为了得到爱丝梅拉达,不惜采用了引诱、劫持和胁迫等下流手段,在这些都不能奏效时,他就用毁灭变态的心理对爱丝梅拉达进行诬陷,把她推向了断头台,他的这种爱是自私的和变态的。以上两种爱产生了鲜明的对比,给予读者强烈的心灵和思想冲击[5]。
3.爱丝梅拉达与弗比斯的美丑对比
在作品中,爱丝梅拉达与弗比斯两者间的美丑对比是通过他们对待爱情不同的态度体现出来的。前者将爱情之树种在心间,她对救她的弗比斯十分爱慕,进而不顾一切的爱上他,但是弗比斯却不愿与她结婚,而她却是心甘情愿的成为他的情妇。为了爱情,她丢失自我和放弃生死,对所爱忠贞不渝。与爱丝梅拉达不同的是,弗比斯尽管拥有漂亮的外表,他的内心和精神却是自私和空虚的,他通过卑鄙手段获得爱丝梅拉达之爱,但又嫌弃她。在明知爱丝梅拉达被诬陷后,也不为她出庭作证,且带人去到处抓她,把她当女巫卖于宪兵队,并眼睁睁的看她被送到绞刑架。这充分体现出了他是卑劣小人的面貌,呈现出上流社会的纨绔子弟和花花公子之态[6]。两人之间的爱,是不对等的爱,正是弗比斯的丑陋之爱,衬托出爱丝梅拉达爱的纯真和执着。
4.爱丝梅拉达和甘果瓦美丑的对比
爱丝梅拉达的美丽和善良受到民众喜爱和敬重,无论人是多么的凶狠,在看到她时都会变得和善开朗。名为甘果瓦的流浪诗人,为追求她而误入了“奇迹王朝”,按照穷人的法律规定,对擅闯到乞丐区域之人要进行处死,但若有女人会愿意嫁他,就可免除一死,而爱丝梅拉达为了救他就和他成为名义上的夫妻。爱丝梅拉达为救一个和自己不相干之人而舍弃了自己的名誉,这体现出了她的人道主义以及同情心。而甘果瓦却是贪生怕死的,尽管有文人的外表,但是灵魂却是十分庸俗,不感恩爱丝梅拉达救他,在爱丝梅拉达被陷害入狱后,还对她背叛,并且在弗罗洛的胁迫下,带着爱丝梅拉达全部的财产走掉。作品通过甘果瓦贪生怕死和爱丝梅拉达舍身相救进行对比,更好地体现了美丑。
在《巴黎圣母院》作品中,借助相应的写作背景来对其存在的丑恶进行了呈现,在法国路易十一统治期间,不管是政权还是宗教,多是呈现出相互勾结的社会状态,并且监狱以及绞架在法国到处都是,不管是国王和市长,还是贵族与法官都表现出骄横残暴姿态,这些人和人民也是处处作对,对下层的人民进行侮辱、迫害和镇压。而作者雨果在作品中则是塑造出诸多和此类上层社会人士具有鲜明对比的美丽且善良的劳动人民,如“奇迹王朝”内,褴褛衣衫的平民、流浪者以及乞丐等,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互助互爱的氛围,他们为了营救同自己生死患难的兄弟姊妹,就不顾一切的对封建王权实施进攻,和法国统治阶级展开英勇的战斗[7]。作者借助下层人民身上所发生的悲惨遭遇,来对法国封建王朝的残暴行为实施揭露,且通过统治阶级呈现出的冷酷虚伪来对下层人民身上所散发出的正义感进行衬托,进而呈现出路易十一所暴虐统治的王国和团结友爱的“奇迹王朝”之间的鲜明对比。
此作品本身呈现出悲剧性的色彩,而作者在其悲剧情节内却是插入了一定喜剧性的场面,不仅使小说的情节更加的曲折跌宕,还让作品呈现出戏剧悲喜交织之效果。这在作品中的体现也是比较多的,如爱丝梅拉达是在热闹表演的场合出场的,其出场时具有热闹的氛围,和其悲惨的结局就呈现出鲜明性对比;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有时厄运临头,但却又是在绝处而逢生,于绝望中同生母意外的相认,但仅仅只是短暂的团圆就变为永别之痛;还有穷诗人误入“奇迹王朝”的故事以及聋子法官在对聋子进行案件的审理等,不仅使作品剧情更丰富,也呈现出鲜明的美丑对照[8]。
综上所述,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通过对人物自身、人物形象间以及情境场景等的美丑对比,既揭露出封建统治的残暴性,也体现了对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赞美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正是美丑对比和人道主义的提倡赋予此作品深厚的内涵和文学价值,使其成为经典,历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