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娜,李娜
(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衡量现代大学存在价值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高校服务社会的方式有了更大的发展和创新。高校如何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等,摆脱传统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供形式多样知识服务、产学研服务以及教育服务等是现阶段高校社会服务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以产学研一体化为主,即通过产学互动、校企结合的形式,把教育与科研、行业生产等活动和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同时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我国高校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科研项目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而且高校与所在的省市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不仅为省市提供智库服务,同时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研能力提升,是一举三得的有利途径。传统高校的社会服务的形式有校企共建研究中心或者平台、高校为企业咨询服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高校成立企业集团进行技术转化。
1.1.1 校企共建研究中心或者平台
高校与企业合作,依托高校的专业优势,通过相关的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中心或者合作平台,致力于专业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同时,企业为高校提供人才培养的建议和人才实习实践基地,以促进高校、企业、学生的共同发展。例如,清华大学的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等专业,重庆邮电大学的大数据智能化专业、湖南大学的企业工业、华北电力大学的智能电力、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陶瓷等均利用该校专业优势为对应的企业或者行业提供服务。
1.1.2 高校咨询服务
高校有丰富的资源,以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的形式,为政府、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政策咨询、决策咨询等服务,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和加油站。例如,湖南大学为社会提供财政金融、经济贸易、企业管理、湖湘文化、新闻影视和市政环保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北京大学与50 多家企业签署产学研协议,服务各个领域。
1.1.3 企业集团
以山东大学典型代表的企业集团,是新型的社会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全资企业集团,依托高校资源优势,为社会提供技术转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资产运营、企业整合等方面的业务。
“互联网+” 的基本内涵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衍生出新的行业和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背景下,要求高校的社会服务广度、深度、准确度上都有所改变。而传统的社会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更好地实现广度、深度和准确度的延深。
1.2.1 高校社会服务的广度受限于地区和行业
传统的高校社会服务在区域上仅限于所在的省市,或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如华北电力大学社会服务主要是在广大能源电力企业; 中南大学局限于国家材料行业; 厦门大学服务于厦门经济特区等,这阻碍高校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更大发展。因此,在国家大力的开展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农村等偏远地区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师生利用“互联网+”的普遍性和低廉性特征,为社会提供培训、科研、咨询以及网上图书馆服务等,扩大社会服务提供者以及受益者。
1.2.2 社会服务的深度有待加深
高校社会服务具体表现为: 面对面的集中培训以及知识传授、实地指导、或者书信、电话等形式。这些传统的形式,限制高校社会服务的深度,无法实现实施互动,及时解答并深入指导。在互联网充分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通过“互联网+”重塑行业模式,推动行业纵深发展。因此,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实现实时互动、手把手指导、及时反馈和解决,提高服务效率和社会服务成效,同时降低多方面的成本。
1.2.3 社会服务准确度有待提升
高校拥有最新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技术或者成果并一定适合对接的企业,产生供需不协调的矛盾;或者高校为企业提供的人才支持并不一定能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或者高校提供的服务并一定是服务对象所需的,等等。这些信息不对称矛盾造成高校社会服务精准性缺失。因此,高校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信息透明,沟通交流及时,需求供给掌握充分。高校可以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而服务对象更能掌握高校的服务内容,采用点餐式服务模式,为服务对象提供精准服务。
各地政府根据当地产业需求,将各大高校现有的研究院(中心、平台)、优势资源、企业技术需求进行对接,以“政府主导、市场需求、研用结合”的原则,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研究项目、技术支持、资本支撑、人才需求与产业无缝对接。这种模式虽然只有网络平台、却能实现获取多种资源、技术和服务为我所用的方式,多个高校或者高校和企业联合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方案解决等问题。
【国际原子能机构网站2018年9月14日报道】 2018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2018年气候变化与核电》报告,并在报告中表示,核电可以在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电力的同时,为实现气候变化目标做出重要贡献。该报告是2016年版报告的更新版,在其中加入了有关能源生产与气候变化之间联系的最新科学信息和分析结果。原子能机构希望这份报告能为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论坛活动的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
高校通过运用资源,发挥多学科优势,与企业的技术优势进行联合,共同解决企业、行业、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校企建立网络沟通途径和工作沟通机制,联合成立技术、方案等解决中心,促进各学科领域的交叉合作。
互联网是一种先进的技术,4G 网络成熟,5G 网络出现,使得互联网技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为各种群体所熟知和使用。因此,高校的社会服务深度和广度得到充分的延伸。借助于互联网技术,高校通过建立网络课程实现培训服务,如以慕课、云课或者视频直播的形式将知识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群。高校的师生通过平台实现与受益人群的互动,及时解答问题,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同时,采用网络定制服务,有针对性的为特殊的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河北外国语学院为社会提供翻译、培训、咨询、教育等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翻译服务内容: 河北外国语学院现有69 个语种,外籍教师166 人,借助于圣兰翻译公司为社会提供计算机、建筑、艺术、医学等多行业的翻译工作。培训服务内容:河北外国语学院教育培训学院、行业培训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等提供多种语言培训、艺术培训以及职业培训。教育服务内容:河北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社会提供高起专、高起本以及研究生教育,社会各界人士均可参与。咨询服务内容:圣兰公司下属多个子公司,如圣兰工程咨询公司、圣兰旅行社、圣兰艾特信息技术公司、圣兰教育投资公司等,提供建筑、计算机、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服务。
3.2.1 社会服务对象多样化
河北外国语学院的社会服务对象从幼儿园到老年,有适合幼儿的美术、舞蹈等;适合中小学生的课业辅导;成人的职业考试,如会计证、护士证等培训;适合老年人的书法、美术、舞蹈等,可以说服务对象呈现多样化形式。
3.2.2 社会服务宣传多样化
3.2.3 社会服务效度高度化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社会服务的效度将大大提高。这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便捷性特征。现阶段的互联网技术使得生活越来越便捷,只需要一台无线设备就能实现,而且,5G 技术出来以及将来的广泛应用充分保证服务的及时性、急速性以及高效性。河北外国学院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将学校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多种格式在网络上发布,建立多种平台和适合移动终端的APP 形式,实行资源下载、咨询服务、专业指导、在线直接交流等,将学校的各种服务和研究成功广泛推广,受益社会。
高校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支持、人才支持等服务,协助居民、企业、国家等解决相关的问题,发挥智库作用,同时,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创新学科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有效途径。通过互联网平台,节省时间、人力及财力成本也是高校社会服务快速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