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水浒传》女性形象

2019-12-27 11:59胡雅琴
文化产业 2019年13期
关键词:王婆西门庆潘金莲

◎胡雅琴

(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50)

女性主义批评作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之一,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欧美,而且随着时代的变革,其理论内涵与实际内涵也在不断更新。这种理论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一些男性文学作品当中扭曲妇女形象的问题进行批评,为男权中心文化束缚下的女性发声。

女性角色虽然在《水浒传》中不是被重点描述的对象,但是在书中每个女性角色都是鲜活的,都深深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笔者希望可以从中挖掘出在男权文化中女性的境况,这对于理解女性主义批评的内涵也有一定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女性的地位在古代是很低的。儒家创始人孔子曾说过说:“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近之不逊,远之则怨。”这种思想使得男性成为古代社会、家庭的主宰者。女性受到各种压抑、排挤和束缚,没有属于自己的任何权益,她们只能夫贵妻荣、母凭子贵,好像她们的价值实现要靠取悦男性。虽然历代文人骚客都有赞颂女性的一些作品,但是男尊女卑始终都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把女性描述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这些女性大多美丽善良,或是善于料理家务,她们的职责也只是相夫教子,以丈夫、儿子显达为荣耀,说到底也只是男子的附庸品。若是女子被抛弃,只能自怨自艾。

朱义禄先生曾说:“女性的肉体与灵魂,女性的外在行为与内在精神,都在人格境界之中被扭曲、被蹂躏,失却了作为人的基本尊严和各个性价值”[1]。这直接导致了古代女性理想人格的缺失。

二、《水浒传》中的多种女性形象的解读

女权主义批评认为,传统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都是男权主义影响下的产物,因此女性形象都不可避免带有男权制的影子,也必然带有性别歧视。第一种倾向是将女性塑造为“天使”,即按照男性的标准和要求设计女性,虽然“美丽”却并非“真正的女人”;还有一种倾向是把女性塑造为“魔鬼”,这类女性形象是按照男性意志建构的,她们通常具有某些疯狂或者变态特征,或者趋向男性化[2]。女性主义批评认为这两种女性形象都是男性的附属品,不能把女人作为独立人格的个体充分展示出来。

按照女性主义批评的标准,《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两种都有,但更多的偏向第二种。既有固守贞操的不畏权势的林娘子,也有美女潘金莲,还有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三娘。

(一)“贞洁”弱女子的形象

80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娘子正是《水浒传》中众多弱女子中的一位,她要是生活在现代,可以算得上小“富婆”了。而且在书中,她与林冲也很恩爱,算得上幸福的小女人。但是,一次她去庙里上香,遇上了浮浪子弟——高衙内,被强行霸占,先是丈夫因为她吃上了官司,发配沧州,接着又不得不接受被休的事实,再后来在高衙内屡次逼亲的折磨下,她为了守住贞洁不得不以死来抗争这不公的社会。可见,在古代的社会中,女子的贞洁比什么都重要,与其说林娘子是为了守护爱情,还不如说她是那所谓的“贞洁如命”思想的牺牲品。

(二)“女汉子”的形象

《水浒传》中更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是孙二娘,她是一家黑店的老板娘,在孟州道十字坡开着人肉包子铺,绰号“母夜叉”。虽然作者表面上描述的是女性的打扮,但是却总显得有点怪异,她说起话来不是拍手就是大声喝道,全然没有大家闺秀的姿态。她在为人处世、性格方面更是与传统的那种温婉、柔弱女性形象截然相反,整日里干着害人性命的勾当。在管理她那家店铺时,她那“女汉子”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应对客人可谓是得心应手、巧言善色、毫无胆怯之意。当然,她也绝非胆小怕事之人,当武松被官府通缉时,她不怕受牵连,掩护他逃走。

孙二娘身上的女性特征不复存在,浑然没有女性千娇百媚、温婉娇弱之态,更显“女汉子”形象。她所从事的事情跟男人差不多,那些胭脂水粉、珠钗,在她身上并未使她显得更有魅力,相反更增加其霸道、凶悍的男化的形象。

(三)“恶妇”的女性形象

王婆,在《水浒传》中是开茶馆的,全凭一张巧嘴,生意不管黑白,只要能赚钱、有利可图,她才不管缺不缺德。王婆猜中了西门庆对金莲的心思,于是她做起了“月老”,殷勤地帮助西门庆制定周密的计划——“十步走”来勾引潘金莲。如果西门庆不名一文,她绝对不会如此卖力。为了圆这对奸夫淫妇“长久夫妻”之梦,她精心策划了一桩谋害亲夫案,挑唆西门庆和潘金莲毒死武大郎,并且事了后要西门庆重重答谢。王婆可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拜金主义者,轻践他人性命,在利益的驱使下,她可以做出不仁不义的事情,她那种有违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事做法,必然会受到严厉的道德谴责和法律惩罚。最后,王婆被押赴刑场,骑了一炉,吃了一剐,死状极其惨烈。我们不能只是看到一个十足可恶的女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就去称赞当时社会还是有公平正义,而没有看到在男权主义社会下塑造女性这个人物形象的贬低含义。

小说中另一个恶妇,就是阎婆惜的妈妈阎婆,阎婆把自己的女儿当摇钱树,为了报答施舍之恩,不顾女儿的感受,一心把女儿嫁给在郓城县响当当的人物“及时雨”宋江。她想牢牢守住这棵摇钱树,让自己以后的生活有保障。甚至当女儿与宋江关系破裂之后,她仍然要女儿维持与宋江的关系。在这里读者都能领会到,她并不是为自己女儿的未来和幸福着想,而是为了私利,为了有个好靠山,女儿只是她手中可利用的棋子而已。

不管是王婆还是阎婆,都是险恶、圆滑、工于心计的老妇人形象,这些恶毒形象就是被扭曲、丑化的女性形象,是男权主义的产物。她们的疯狂甚至变态的特征,正是反面的男性化形象,她们只是男权制下的衍生品而已。

(四)“荡妇”的女性形象

潘金莲在《水浒传》中可谓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女人,从“挑逗武松”到“私通西门庆”,潘金莲从一个良家妇女沦落到千古荡妇、一个悲剧的角色、一个不灭的形象。在潘金莲身上,她的欲望膨胀大于道德,在她那里是没有道德观念的。自幼为奴,后被赏或被卖给矮小丑陋的武大郎为妻子,她大概也不识几个字,也没有多少见识,本能压倒了理智,所以最终走向了毁灭。潘金莲是可怜的,也是受压迫的。在封建道德体系束缚下,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完全没有自主权,别无选择,只好忍受,女性完全没有独立人格。虽然潘金莲是美的天使,但是她的美给她带来了祸害。她的美也是男性标准下的美女形象,是男性意志下的产物,她的美丽只是用来取悦男人。

三、结语

总之,在女性批评主义视野下的《水浒传》中,女性的形象是具有双重性的,一面是天使,一面是恶魔。虽然有一些较为正面的描写,但是背后是一种对女性的压抑,更多是对女性形象一种丑化、扭曲。因为在男权主义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想要真正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是不可能的,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的描写难免带有男性色彩。

猜你喜欢
王婆西门庆潘金莲
王婆酿酒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西门庆亦曾萌萌哒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可怜可恨说王婆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卖瓜的“王婆”原来是个男的
西门庆的“邂逅”
潘金莲幻想一对一的情爱是悲剧
西门庆是“软饭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