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丹丹,邱乐兴,席 扬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38;2.陆军步兵学院信息管理中心,江西南昌330013)
柯蒂斯·邦克教授在《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是怎样革新教育的》一文中预测:将来所有的课程都将是混合式课程,技术和教学内容将越来越好地融合在一起;混合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将会越来越多样化;混合学习的不断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教育的全球化、国际化,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和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有着相同兴趣的学习者交流互动;混合学习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个性化学习,学习者可以以任何他们所喜欢的方式学习任何他们感兴趣的内容[1]。通过研读近十年的《地平线报告》(高教版),发现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23个关键趋势中,混合式学习被提及6次(2012~2017)[2]。随着混合式学习日益普及,在大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根据2017年高教版《地平线报告》可知,中国高等教育中推动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中,短期趋势之一即为更多应用混合式学习设计,中国高等教育中影响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中,可应对的挑战是将技术融入师资培训、混合采用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提升数字素养[3]。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国际背景下,对混合学习的实践教学应用进行研究,提升混合学习绩效,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学习者视角,聚焦于高校混合学习绩效的提升路径研究,以期为混合学习教学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Michael Orey把混合学习的参与者划分为3种角色,并从这3种角色的角度和观点来定义混合学习。即从学习者的观点看,混合学习是一种能力,指从所有可以得到的,并与自己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中进行选择,以适于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师和教学设计者的观点看,混合学习是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实现教学目标,即使有些事情有可能交叉重叠;从教育管理者的观点看,混合学习是尽可能经济地组织和分配一些有价值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即使有些事情有可能交叉重叠[4]。
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5]。
李克东教授则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混合学习,他认为混合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或e-Learning)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其本质着眼于信息传递通道的选择上,关注的是如何依据低投入、高效能的原则选择信息通道[6]。
混合学习研究内容及对象广泛,以上都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从不同角度对混合学习内涵的理解。本文研究的混合学习是线上线下学习的混合,即有传统课堂正式与非正式的线下学习,也有运用视频、课件等线上学习资源或线上学习交流软件进行的线上学习,目的是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益。
本研究在分析实践教学同时运用了半结构化访谈了解现阶段高校混合学习在大学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情况。访谈时间为2019年3月初-4月底,访谈对象为20名来自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大一到大四各5名。访谈内容主要涉及使用了混合学习的大学课程的实施过程、实施原因、混合学习期间的问题、教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混合学习软硬件设备和师资团队的了解情况、混合学习资源获取途径、身边的混合学习实例、对混合学习的喜爱程度等。访谈结果如下:
对教师来说,采用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更符合当今时代要求;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完善教师个人教授的不足;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库;课堂时间不够细讲所有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自学能力,学生发展更加全面;对教育管理者来说,学校在软硬件设施上投入了较多,学校混合学习环境良好;已出台的各种政策也鼓励混合学习在课程中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本次访谈虽然只涉及9个专业,但结果显示,现阶段高校使用混合学习课程涉及理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但课程的总量不多。可以看出,课程混合学习的采用与专业教师有关,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对在线资源建设、对混合学习的认识等直接影响课程是否采用混合学习。
学生线上学习主要通过超星学习通等学习软件或QQ群等社交媒体(占绝大部分)、优酷等视频播放器、思科网站(占极少部分),课后自主查找视频资源,做课后作业进行线上混合学习;线上活动基本上包括师生交流答疑、布置任务、作业提交、批改和评价,写总结;线下正式学习是课堂上的教学、互动;线下非正式学习通常在图书馆、自习室等地方自主学习。
获取混合学习资源的途径有:教师、同学、朋友、机构推荐一些学习软件如学习通、腾讯课堂、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b站等;学校官网的图书馆资源;教师在学习软件或社交APP上上传的课程文件。身边的混合学习实例有考驾照,考研考证辅导、部分选修课,至于其它的没有太多注意。
受访者普遍表示混合学习中线上学习存在以下问题:①线上学习期间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制力不强,极少和教师沟通问题,导致长期问题遗留现象,也容易出现作弊、被手机或者电脑上的其他事物影响等现象,不能确保学习时间和效果;②很多问题网上无法准确表述,需要当面问;而且即便表述了教师也经常不能及时解答,师生间互动较差;③缺乏教师的监督,学生不够认真或者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看微课资源,学习没有投入,没有真正的学习理解,导致在面对面的传统课堂中跟不上教师的步调。
传统课堂的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主要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性强,学生创新性也不强,只会跟着教师步伐走,同时这种学习方法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而线下正式学习期间传统课堂中会有教师讲解太快,学生接受度不一致,不能够完全掌握,学习过于被动,理解不透彻,遗忘过快;实践性的知识,操作步骤与方法很容易忘记;线下非正式学习期间资源太多,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恰当的。受访者均表示,需要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努力。
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喜欢采用混合学习模式进行课程学习,认为其高校、方便、及时、针对性强等,混合学习未来发展前景很好,未来应用将更广。
根据访谈结果,混合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涉及管理层面、学习主体和授课主体,即教育管理者因素,包括环境、制度等;学习者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和自制力、混合学习适应性、学习方法、学习观念、学习行为等;教学者因素,包括混合学习教师团队、混合学习评价机制、学习资源供给、线上活动引导监督等。因此本文从教育管理者、学习者、教学者3个维度,提出以下8个提升混合学习绩效的路径。
3.1.1 完善自身的学习资源建设,加大混合学习软硬件的投入
据访谈结果可知学校在混合学习软硬件设备上投入较大,但设备更新不及时;目前互联网上资源平台多而不精,内容不系统,功能不全,各网络平台上有大量对大众免费开放的学习资源,但许多的学习者一开始并不知道如何搜索及使用,大都靠教师、同学、朋友和机构的推荐而得知。例如中国的精品课程资源,利用率并不高,且单独进行课程的设计,实施起来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教育部应号召各个有余力,有特色学科的学校建立内容系统,功能齐全的精品混合学习资源平台,以供其他高校进行参考使用。高校除了加大混合学习软硬件的投入,加快混合学习环境建设的步伐,还应在有限的条件下,参照其他高校成功的例子,对某些课程实施混合学习模式,从而提高混合学习绩效。
3.1.2 建立完善的混合学习制度
如加拿大某高校推行的SOTL混合学习推广项目虽取得了好效果,但却因学校领导换届而被迫中止,观其本质,是缺乏完善的混合学习制度[7]。可见建立完善的混合学习制度是重要而有效的提高混合学习绩效的策略。对于学校环境,学校至少要做到从以下三方面以建立完善的混合学习发展的制度[8]:①在学校层面上制定混合学习发展战略。明确对混合学习的理解后,在学校宣传混合学习,制定混合学习的目标、试行方案等,这样即使领导换届也不会对混合学习的实施产生影响。②形成合理的管理结构。建立关于混合学习的含院领导在内的决策机构、统一的项目推广体系,制定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③提供必要教学支持。学校提供硬件环境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软件支持,建立持续的教师培训机制及激励机制。
3.2.1 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自制力
全日制的大学生因时间多、稳定、灵活,希望学习更全面和深入可能更喜欢混合学习。调查发现线上学习期间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制力不强,易出现作弊,易被手机或者电脑上的其他事物影响等现象,不能确保学习时间和效果。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自制力,有自我激励法,自我奖励法,自我约束法。如学生应在学习开始前给自己定下符合或略高于自己能力的目标,达到目标可以给自己适当奖励,没达到目标则自我激励,这样也能获得一定自我效能感,从而达到提高混合学习绩效的目的。
3.2.2 规范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
在混合学习中很多学生遇到问题不和教师沟通,只为完成任务看微课,他们的学习方法、行为、观念都不够正确。基于此,学生可采取的提高混合学习绩效路径是做好学习计划与调节,规范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如课前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或书本等提前做好预习,有问题多与同学交流,请教同学教师;课堂上做到认真听讲,课堂复习;课后自发复习;在线学习时定目标;利用教师分享的教学资源实际操作并在网上进行学习效果检验,写随笔或与课程相关的笔记来集中注意力,尽量减少干扰从而做到规范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的学习者特征不同,要想有效实施混合学习,提高混合学习绩效,不同情况要不同分析。
3.3.1 通过教师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混合学习教师团队
目前针对要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培训还不够完备是柯蒂斯·邦克教授提出的影响混合学习发展的问题之一,混合学习缺乏成型的模式,教师对混合学习各要素的认知及有效组织等问题存在误区[1]。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的混合学习对于师资团队并无了解,学校在师资团队方面可能没有或不完备,情况有待改善。教师们对混合学习感到困惑,因为他们缺乏可参考的具体实例和前人的经验,虽然国外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已经很成熟了,但国内依然有所欠缺。通过建立完善的混合学习教师培训机制,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建立一个分工明确、定位清晰、责任到位的管理和推广混合学习的教师团队,让他们知道混合学习的内涵和实施方法,才可能实现混合学习的教学甚至创新。
3.3.2 完善课程学习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不完善有以下表现: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缺乏合理的评价维度;评价设置的问题单一,对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作用不明显,无法准确衡量教与学效果。为改善这种状况,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的评价机制,让学习者有学习行为评价参考标准,进一步改善学习情况,教学者有教学行为评价参考标准,进一步改善教学情况。
3.3.3 线上活动引导监督和提供学习资源
教师对混合学习活动整体的引导、把握不足,监督不力,将直接影响混合学习绩效,为提高混合学习绩效,要重视学习社群讨论的设计和引导,管理和建设,提高学习者的投入度;提供共享资源,教会他们搜索和使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注重对混合学习方案的设计,细化课程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清晰指引;设计趣味性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4 合理采用混合学习,减轻学生负担
根据调查可知,采用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有很多优点,但并非每门课程都适合使用混合学习模式。实施混合学习过程中教学者常犯的错是:希望做多一些,让学生投入更多时间精力,而将很多资源放在网络平台上,设计很多的活动希望让学生学得更多,但结果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负担都更大,效果却不好,这也是柯蒂斯·邦克教授提出的学习负担的问题。混合学习比单纯面对面教学和单纯在线学习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学生不喜欢混合学习进行课程学习的原因所在。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布置作业贵在精而不在多,关键是教师多花时间在混合学习课程的设计上,保证教学过程的适度结构化。
本文关注点并不是“混合学习是不是最有效的”,所研究的是提高混合学习绩效的有效性路径,即采用什么样的路径可以有效改善和促进混合环境下的学习绩效。从具体实践和访谈内容出发,具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从教育管理者、学习者、教育者3个方面提出策略,希望为高校有效实施混合学习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也希望对改善当前处于困境中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进一步发展普及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