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在我国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研究

2019-12-27 07:08吴雪琴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精准

吴雪琴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交通分院,江苏 无锡 214151)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全国13亿多人口的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使命光荣。全面小康,必须解决目前3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因此,扶贫攻坚工作,特别是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不同特定人群实际进行精准扶贫,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如期脱贫,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接“地气”的教育,是民生教育和平民教育。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产业大军,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进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精准扶贫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职业院校在我国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虽然各职业院校做法不尽相同,但比较具有代表性且取得实实在在效果的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优化专业结构,瞄准农村和农民需求。近年来,伴随市场经济的大潮,一些职业院校面临“招生难、就业难”的窘境。为了摆脱困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一些职业院校瞄准“互联网+”时代的农村和农业市场需求,不断深化专业改革,办出了自己的专业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也实现了学校自身的良性发展。例如,抚顺农业特产学校,立足服务“三农”,在“特”字上做文章,适应辽东山区特产种养业的需求,开设了“经济动物饲养”“食用菌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类专业,学校专业设置不求“大而全”,力求“少而精”“少而特”。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培养的实用技术人才做到了“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

(2) 发挥智力优势,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面对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职业教育应该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将办学重心逐步下移,广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解决生源不足问题,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教会农民一技之长,提升农民的职业发展能力。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辽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投身精准扶贫攻坚战役的号召,利用学校专业和人才智力优势,从2014年至2017年,在辽宁省内举办了98期“中国新型农民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10 000多人;举办“农民合作社技术管理培训班”35期,累计培训农民合作社技术管理骨干2 100人。该校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值得同类院校学习、借鉴。

(3) 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发展农村远程教育。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乡网络的互联互通为职业教育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了便利。职业院校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网上课堂,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学习、在线辅导、在线答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战役中,也需要不断深化各项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手段,对农民进行终身教育。其重点是对广大农民、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失地农民培训、转岗农民培训、复员军人培训以及季节性返乡农民工培训等,在精准扶贫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

(4)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带动一方农民脱贫致富。“精准扶贫”有别于过去的“大水漫灌式扶贫”。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精准扶贫要解决好“扶持谁、由谁扶、怎么扶”等一系列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扶贫资金、技术、政策等精准到每一村、每一户、每个人。在继续坚持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扶持贫困地区的同时,中央号召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帮扶结对”活动。职业院校应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与“帮扶结对”活动。学校可重点联系一个贫困村,处室(分院)重点联系一个贫困户,党员重点联系一个贫困对象。当然,结合工作实际,帮扶结对的重心不能仅限于资金扶持,主要是要发挥学校的专业和智力优势,在“扶智”和“扶志”上做文章,用知识和技能武装贫困人口的头脑,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好持续和长久脱贫的问题。

(5) 开展定点、定向培养,直接为贫困地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我国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技术技能人才严重匮乏是重要原因之一。职业院校特别是东部地区的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专业人才密集的优势,开展跨地区的定向招生,直接为贫困地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以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从2007~2009年与甘肃省天水市教育局合作,先后举办了“机械制造”“船舶制造修理”中职班3期,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00多名。他们当中部分人回原籍就业后很快成为技术骨干,部分人在江苏船舶行业就业,每月可获得4 000~5 000元的经济收入,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2017年,江苏省职业院校响应政府号召,进一步为贫困地区定点定向培养专门人才。如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近300人的“贵州班”和“青海班”,并为学生资助三年学费410万元;无锡市教育局与云南省大理州教育局开展“东西部精准扶贫”合作;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几所无锡地区职业院校开办了数控、焊接、航空服务等专业的“云南大理班”,积极推荐学生在无锡企业就业,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2 职业院校在精准扶贫中要有新作为

精准扶贫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校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迎难而上,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所作为,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贡献。

2.1 提高认识,主动出击,主动作为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与产业经济发展的高度关联性。职业教育与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系老百姓的民生福祉。职业教育就是民生教育,就是就业创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具有其他类型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的管理者对此必须保持十分清醒的认识,要主动出击、主动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服务经济社会、参与精准扶贫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用精准扶贫的业绩赢得社会认可、赢得老百姓口碑,塑造职业教育良好形象。

2.2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实力总体提高。但是,与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表现为投入不足、教学手段陈旧、师资力量匮乏等等,不仅迟滞了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也限制了其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发挥。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应有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加教育教学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信息化手段建设,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3 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职业院校要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坚持不懈地抓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要效益,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实施“蓝青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质量观,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诊改运行机制,建立第三方就业质量评价反馈机制,促进职业教育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转型发展。

2.4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契合度

当前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吻合度不高,一方面有些行业和企业招聘不到人才,形成“招工难”和“技工荒”;另一方面,有些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造成“就业难”和“难就业”。因此,要继续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专业人才与产业经济的契合度。一是要搞好区域内职业学校专业分工,合理配置职业教育资源,改变热门专业“一哄而上”、专业同质化发展引起的恶性竞争等现象;二是适应贫困地区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及重大工程项目需要,增设一些新的专业和专业群,为这些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三是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促进专业提档升级,促进传统专业焕发新活力。

2.5 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精准扶贫协作有效机制

我国职业院校数量众多,但却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和管理部门。在精准扶贫中往往处于条块分割、“多龙管水”、无序竞争的局面,很难发挥1+1>2的整体效能。因此,各有关部门在精准扶贫中应该通力合作,构建精准扶贫的协作机制。通过建立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职教集团,实现集团内合理分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能;将分散的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建立起统一领导、高效务实、密切协作的管理运行机制,统筹使用扶贫培训资源,变“多龙治水”为“一龙治水”,努力提升培训工作效率和效能;开展职业教育东西部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东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支农、支教、支边活动,加快中西部地区师资队伍交流培训,打造优秀教学科研团队,从根本上解决中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3 结语

总之,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职业教育责任在肩。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解决扶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扶志”和“扶智”问题;不仅要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及学生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就业创业的一技之长,还要培养他们的发展能力,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变被动“输血”为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真脱贫”“脱真贫”的问题,真正实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的目标。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精准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精准的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