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龙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石佛镇杨家庄初级中学 甘肃 天水 741028)
化学学科文化即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构建的化学理论体系,其中涵盖了化学学科的方法、思想、定理、概念,以及人文精神、价值体系、科学精神、衍生产品、语言符号、行为习惯以及教学方法等[1]。其中,教学方法、行为习惯、价值体系、语言符号、思维方式、学科知识则是构成学科文化的主要内容。
作为自然学科的一部分,化学知识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化学成果的有效运用,不仅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还推动了社会与文化的进步与创新。如今,化学学科已发展至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学工程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等分支,并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在不同领域发挥着作用。
化学学科文化与学科知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科文化的形成需要学科知识的奠基,需要通过学科知识的发展为学科文化的形成提供依据,并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学科文化。例如:在《原子的构成》教学中,了解原子结构历经实心带电球、枣糕模型、太阳系模型、查德威克模型等系列的模型,不仅丰富了原子结构的理论和知识,还通过假设、建模、论证等一系列的流程丰富了化学知识的研究,扩充了初中化学学科文化。在《常见的酸与碱》的学习中,不仅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物品,还能够在丰富的学科知识中了解酸碱概念、理论的发展,由此明确了化学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学科精神。
同时,学科文化是化学学科知识与学术发展的原动力。化学学科发展的核心在于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坚定遵守化学研究规范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科知识。例如合成稀有气体化学物、发现新元素等,这便是科学应用化学知识所取得的成果。
不同学科的发展会通过不同的指导方法开展研究,由此形成各个学科自身的思维定势。化学学科方法既是发展该学科文化的重点所在,也是化学研究人员所具备的思维方式。
化学研究一般采取以下方法展开:数学方法、归纳法、实验法、观察法、假说与模型。化学研究通过实验获取结论,推理依据、总结概括,习惯于从微观的角度揭示物质的变化,习惯于通过环境对性质的影响和体系状态的影响发现问题,习惯通过假设、构建模型、验证等步骤总结总结研究,这些便是化学科目生成的思维方式。
语言符号是表达文化不可缺少的方式,是突出思维之外表现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靠近学科文化的窗口。不同学科衍生的思维方式都会形成其独特的语言体系与表达符号,学科研究人员便可利用这些语言符号开展思想、学术上的交流,而这些都是在相应学科特定的价值观念下完成的。
化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语言符号。其中包含了图表、文字、符号等语言,以及简捷、通用、普适等特定的化学语言,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出物质性质、变化、组成、结构,如HCL,表达的即是一个氯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的一个氯化氢分子。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能够通过许多化学方程式、结构式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规律、性能以及结构。由此可知,在化学教学与化学学习中,语言符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2]。
初中化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学生初识化学,通过对化学基本理论与概念的了解,以及对化学发展历程的了解,认知化学知识的发展与演变。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化学知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同时能够展现学科文化是如何依靠化学知识的教学与实践不断进步与创新,而更新的理论又是如何拓展成为新技术、新成果的;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史,了解在历史发展中有许多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化学家及其为后代留下的累累硕果;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科目发展的原动力,明确化学学科发展对现代化社会生产生活及科技发展的巨大作用。
真实性是化学学科的一大特点。教师从该特点出发开展初中化学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养成以诚待人的好品德。化学是以实验作为论证原理与理论的科目,实验是该课程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展化学知识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化学实验课,不仅能够让学生参与实践学习,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领会化学学科精神,即实事求是,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与科学精神。化学知识贴近于生活,与生产实践息息相关,促进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由此能够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关注生活,促使学生树立实证、实干精神。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同教学模式的应用,如探究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解决问题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当下教育教学的要求。
不同学科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标准。学生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感受学科文化中存在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学科特定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学习初中化学知识,形成对应的学习方式并不仅仅用于化学知识的分析与解决中,还适用于学生面临的其他问题中。
初中化学已然生成了固定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并在不断发展中改进与创新,拥有自身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套素材。化学科目在研究物质过程中,通过抽象演绎、实验、假说、观察、建模、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一系列方法促进化学的发展。化学知识的教学亦是如此,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套用的方法、分析的过程亦是不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实证精神。由此可见,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不仅能促进化学知识的学习,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学生在初中阶段初次展开化学知识学习,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还要强化实验教学,促使学生了解化学,转变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同时,明确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能够利用生活常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促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中涵盖的人文精神,由此达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