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核心要义与实践导向
——基于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的研究

2019-12-27 06:07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陈岛精神家园队员

林 洋

(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党校 办公室,浙江 绍兴 312300)

一、“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组成部分

(一)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内涵与外延

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团结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心理、情感以及精神的统一体,也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1]由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内涵可看出:它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并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性,而且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还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此后,各个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根据各个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先后确立不同的奋斗目标并完成不同的任务,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的外延随之扩大。首先,“红船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南泥湾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的重要成分。其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继续增添“大陈岛垦荒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和“大庆精神”等新的内容。再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快速地丰富发展,“小岗精神”、“深圳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奥运精神”等新时期代表性典型性精神层出不穷。最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共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有了一个崭新的重要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会依然如故,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也会继续温暖如初,并进一步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中增添新的内容,这些新鲜营养的成分将为中国共产党的茁壮成长不停地补充养料,这也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在奋斗的道路上不容离身的珍贵行囊。

(二)“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核心要义

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一江山岛,大陈岛的外围屏障由此失去,国民党毁坏岛内设施并向台湾撤离,解放军进驻大陈岛。大陈岛被收复后,当地政府启动重建工作。1956年1月,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呼吁温州青年组成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同年1月31日,第一批227名青年来到大陈岛开始垦荒生活,至1960年一共有467名垦荒队员聚集于此。在垦荒和建设事业推动下,曾经满目疮痍的大陈岛得到根本改观,老一辈用血汗凝聚而成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必将在大陈岛建设者身上一代又一代地延续。

“创造、奋斗、奉献”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核心要义。第一,“大陈岛垦荒精神”是思想武器,与“创造”要义密不可分,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思想武器不断传承和创新,充分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也是大陈岛垦荒和建设事业得以成功的有力保障。第二,“大陈岛垦荒精神”之所以是精神支撑,与“奋斗”要义紧密相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陈岛人无论是进行岛屿设施重建还是实现大陈镇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一路上面临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都在奋斗中克服和通关。第三,“大陈岛垦荒精神”是道德力量,与“奉献”要义息息相关。从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鼓励大陈岛人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垦荒和建设事业融为一体。为此,“大陈岛垦荒精神”滋润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优良传统。同时,“大陈岛垦荒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与政治本色的完美展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精神和时代精神三者的有机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里,“大陈岛垦荒精神”弥足珍贵。

二、“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现实需要

(一)“大陈岛垦荒精神”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2]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党之本、生命所系和力量所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律”,巩固执政地位并实现长期执政提供根本保证。在“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创造”是其本质,“创造”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

1956年1月29日,共计227人的第一批垦荒队员来到大陈岛,他们带着一面写着“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旗帜,高声呐喊着“把青春献给大陈岛”。一年之前的大陈岛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而炮火连天,硝烟滚滚,当时进入队员眼帘的是一个连码头和像样的商店也没有的荒岛。这些大多来自于城镇的年轻人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用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行为投身垦荒和建设事业中。一方面,垦荒队员热衷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积累生产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技能以及经验,为垦荒和建设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垦荒队员虽远离城镇现代化的生活,却在大陈岛上学习并学会捕鱼捉虾、养猪喂牛和筑路修屋。227人的垦荒队员在大陈岛上的第一年就迎来大丰收,不仅收获大量的马铃薯、番茄等蔬菜,满足补充营养以生存下去的需要,而且还在大陈岛上开办小规模的实业。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人们让大陈岛退去萧条凋敝景象,该岛也成为当时和后来的垦荒队员下定决心安身立命并实现干事创业梦想的温土。

(二)“大陈岛垦荒精神”呈现中国共产党精神面貌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3]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各项事业和各种工作的行动指南,无论党在前进道路上遭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曾发生动摇,当好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卫士。在“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奋斗”是其特色,“奋斗”也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精神面貌。

大陈岛的垦荒和建设事业让这座具有特殊意义和历史背景的岛屿迎来新生。如今的大陈岛发展依然是当地党委政府时刻关心的大事,心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共产党人仍然带领大陈岛人继续奋斗。2004年,台州市提出建设“三岛四基地”的总体目标,即是生态岛、休闲岛、能源岛和海洋生态渔业基地、海岛旅游休闲基地、石油储运以及风力发电基地,这一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为大陈岛的新一轮建设提供前进方向。2009年,大陈岛全镇的渔工业总产值达到1.7亿元,财政总收入为977万元。而2017年,大陈镇在党委政府的科学规划下,继续发扬老一辈垦荒队员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19%。岛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31元,同比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4024万元,同比增长16.7%。由大陈岛过去到现在的华丽蜕变可见:理想信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灵魂和思想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精神追求,新老大陈岛人身上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时刻守护着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

(三)“大陈岛垦荒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价值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最高价值取向,“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不仅是毛泽东同志一直强调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和规范,而且是党员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之一。在“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奉献”是其宗旨,“奉献”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具有决定性作用。大陈岛的垦荒和建设事业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因为垦荒队员们不怕客观条件的恶劣,让个人的命运与集体的发展时刻连在一起。来自城里的垦荒姑娘在一天的高强度劳动后,手掌满是血泡,但第二天仍然包扎好手,把血泡视为“光荣泡”,继续扛起生产工具,去战天斗地,去搏海抗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四年半的默默奉献让这座荒岛有了生机与活力,让绝望变成希望,成为一个精神的高地。1960年,一位留守在大陈岛的垦荒队员为救援购买鱼肥的农民,毅然跳入鱼肥坑中救人,最终因吸入化学气体过多而献出年仅24岁的生命。除此之外,在大陈岛垦荒和建设事业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无数垦荒队员也像垦荒姑娘和留守队员一样默默奉献,队员们风餐露宿、夙兴夜寐,只为给党和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把大陈岛建设好。为此,“大陈岛垦荒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致,更是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要遵循的根本价值导向。

三、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根本主题,价值理念是一切发展活动的核心导向。98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其力量支点在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大陈岛虽条件艰苦,垦荒队员却有理想信念支撑,与当地民众奋勇向前,接受生与死、苦与乐的种种考验,书写出一部可歌可泣的垦荒历史。“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4]当前,中国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种风险层出不穷,各种矛盾也交织不断,难以预见的问题和接连不断的考验与中国共产党人并行。这时,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定理想信念,方能达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状态。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不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还要根据5月13日中央政治局有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会议精神,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学习上收获,在思想政治上洗礼,兼顾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从而点亮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明灯,培养高尚正气情操,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共同奋斗。

(二)突破困境,创造辉煌

中国共产党创造力是指党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党的创造力不仅与党的命运息息相关,而且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5]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近14亿人口大国的领导核心,要不断增强创造力;人数近9000万的党员也要汲取人类科学文化精华,探寻人生目的,提升创造力。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曾说:“垦荒精神不老,红船精神永存。”浙江台州大陈岛上的垦荒和建设事业与嘉兴南湖红船上的一大建党伟业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恒久的。在今天,台州人正用垦荒的决心和姿态加快改革开放,争当新时代垦荒精神的传承者、垦荒故事的书写者,为国家强大、民族复兴、家乡发展以及人民幸福不畏困难,争创功绩。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要突破困境,创造辉煌。第一,要从当前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基本矛盾和问题有宏观上的认识,也要透析本地区本部门遇到的难题和具体工作中可利用的条件,来做好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预备工作。第二,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好群众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群众的智慧,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夯实群众基础。第三,要做到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借助各种学习资料,增强理论功底,提高方针政策实践过程中的科学判断力、现实解读力以及行动执行力。

(三)为国为民,担当奉献

“如果问世界上哪个政党最有担当、最有抱负,很多人马上会想到中国共产党。”[6]不管社会发展到哪步,时代变化到哪个阶段,人民幸福生活与民族强大复兴,都放在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宏伟蓝图上,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真抓实干,敬业奉献,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时期的事业上不断写出锦绣文章。

曾经的大陈岛是炮火连天中的荒岛,而如今的大陈岛是碧海蓝天中的“东方明珠”。当年,国民党军队从大陈岛败退台湾,劫运大陈岛居民1万余人,此后5批467名青年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登岛垦荒。勇于担当并默默奉献的大陈岛人当下正积极构建海岛垦荒精神传承示范点,打造“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示范岛”、“零排放生态美丽岛”和全国“现代化海岛建设示范区”。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要为国为民,担当奉献。每个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动摇,强化政治担当,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不仅在宏观工作中把十九大上确立的全面小康社会和伟大复兴中国梦记在心中,了解并掌握中央的顶层设计和地方的发展规划,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在微观工作上要延续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淡薄名利、舍身忘我,不为利所忧、不为名所累,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把分配的各项工作都谋到新处、落到实处、精到细处。

四、结 语

毛主席曾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不仅彰显对社会的美好追求,对个人更高的要求,而且表达出对知识的无限渴盼和对人民的无比重视。虽然精神不是万能的,不是绝对的,不能解决所有个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的问题,但人如果没有精神动力的支撑,必定是万万不能的。精神的力量来自于个体的信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改革开放41周年的今天,一方面,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要人们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要人们始终做到突破困境、创造辉煌,为国为民、担当奉献。另一方面,延续宝贵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提高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建设水平,也要我辈在干事创业过程中统一思想认识,凝聚磅礴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陈岛精神家园队员
全球首条35 kV 低频海底电缆入海
守望不朽的精神家园
——评《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大陈岛,更与何人说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我与大陈岛垦荒精神
和谐文化是澳门诗人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回信勉励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热爱祖国好好学习砥砺品格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