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研讨会综述

2019-12-27 04:35:29柴素芳张婉陶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河北大学思政课理论课

柴素芳,张婉陶

(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为思政课)的重要讲话精神,很多高校都在探索教学改革创新模式。2013年以来,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微电影为载体创新了实践教学形式,教师们组织大学生在暑期用手机拍摄与思政课教学内容契合的微电影3500多部,促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大学生在拍摄影片过程中创造幸福,在欣赏影片过程中体验幸福。有103部优秀影片“入驻”北京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中心的课程资源平台,成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资源。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河北日报和河北电视台等报道20多次。2016-2017年,河北大学举办了两次全国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研讨会。为进一步推进微电影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2018年12月22-23日,河北省教育厅主办,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柴素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承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二届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颁奖晚会暨全国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研讨会在河北大学成功举行,来自全国4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获奖师生代表等500多人参加了活动。

12月22日晚,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廷山、河北大学党委常委杨立海等领导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颁奖现场播放了获奖影片《旗士的天空》《幸福阳光2》。与会领导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奖。河北大学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改革创始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柴素芳,河北大学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改革研究中心实践研究部部长王华玲及获奖学生代表先后发言。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们表演的诗朗诵《中国红》将晚会气氛推向高潮。

12月23日上午,“全国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研讨会”在保定举行。河北大学党委常委杨立海、河北省教育厅思政体卫艺处副处长蔡杭州、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执行主任邰丽华出席研讨会,来自全国8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主任)和教师代表发言。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云明作大会总结。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和成果如下。

一、关于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改革的经验分享

柴素芳以《仰望星空,触摸大地——以微电影为载体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亲和力与实效性》为题发言。她介绍了河北大学微电影教学改革的特色:

一份初心确立改革定位。河北大学微电影教学的初心,不是为了艺术和参加各种赛事,而是以微电影为载体,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促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践行理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切实体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用微电影记录自己大学期间最青春亮丽的风景,让插上艺术翅膀的思政课展现润物无声的育人价值。

一部影片点燃星星之火。2013年,柴素芳率领师生团队根据开展幸福观教育挽救轻生学生真实经历创作了首部微电影《幸福阳光》,该片运用到十多所高校后,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激发了柴素芳带领教师们全面推进微电影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也点燃了微电影教学改革的星星之火,从此,微电影教学成为河北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突出特色。

形成“九多”改革成果:一是参与改革的教师多。学院全体教师47人全部参与改革。二是受益的学生多。5年内有2万多名大学生参与了微电影实践教学。三是微电影数量多。共诞生3500多部微电影。四是影片题材多。微电影主题与五门课的教学内容相契合,引导大学生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是优秀作品运用多。共有300多部影片获得各种奖励。习近平总书记赞誉的“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中心”在其“资讯平台”专门为我校设置了“幸福微影”栏目。目前103部影片、58份精彩花絮、48份学生实践感悟成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资源。今后会有更多作品上传到该栏目,发挥更大更好的服务作用。六是媒体报道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等报道20多次。七是辐射影响单位多。有60多所高校来我校交流学习;柴素芳在各地介绍经验20多次。八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成果多。承担教育部课题3项,其中有:获批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柴素芳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获批教育部首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以微电影为载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研究》;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推广计划项目《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改革运用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微电影教学论文6篇;成立“河北大学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改革研究中心”,分为理论研究部、实践研究部、幸福研究部和对外联络部。九是获得奖励多。获教育部“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三等奖3项,获得河北省“我心中的思政课”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一等奖2项,获其他各级各类奖励10多项。

二、关于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改革的功能界定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新春分析了微电影教学体现的四种功能。

初级功能——把微电影作为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形式。目前,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2学分与理论教学的14学分是融合在一起的。而河北大学的实践教学是2006年开始的教师在完成理论学时之后开设的一门独立的社会实践课程,占2学分,共34学时。2012年之前,该校实践教学形式是学生完成调研报告。2013年至今增加了微电影形式。所以,微电影教学是河北大学创新运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

中级功能——把微电影作为“教学材料”来运用。河北大学思政课教师不仅是组织学生拍摄了数千部微电影,而且把优秀影片反哺到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和各种考核中,这种改革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知识传授、思想启迪与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实现育人目标。

高级功能——把微电影作为“校本思政资源”开发。目前,河北大学的百余部优秀影片已成为全国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资源,“幸福微影”栏目设置了微电影(剧情片、记录片和动漫动画)、精彩花絮、实践感悟三个板块,每部影片下面标注了“适用课程”和“影片简介”内容,便于教师们教学参考借鉴。

顶级功能——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强有力科研的支撑下,形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微电影教材,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实现由接受教育向享受教育的突破性转变。目前,河北大学已经形成系列微电影研究成果,包括课题和论文,未来规划中将出版系列丛书,对前期微电影教学改革进行系统总结与经验提升,为其他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微电影教学改革贡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成果。

三、关于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改革的情与理

保定学院思政部主任赵云耕以《情理交融——论河北大学思政课微电影实践教学模式》为题发言。他从“情”“思”“理”以及“体和用”“个人和团队”“教学和科研”三个统一角度,高度评价了河北大学微电影实践教学模式是以我党初心“幸福论”为引领,牢牢把握思政课课程定位,紧密结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功破解了困扰全国思政同仁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一艰难课题,为新时代全国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崭新的方法论,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借鉴。他指出:一部成功的微电影,必须体现出思想性,必须渗透着科学的“三观”,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还要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生活,学生的时代性。每一部微电影的出品,都会让学生对他们所选择的思政课有了否定之否定的深刻认识。作为指导教师,也就完成了从教材体系向课堂教学体系转化,然后通过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延伸到第二课堂,真正使思政课教学内容进大学生的耳、脑、心。这个过程正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过程,这就是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模式的独有魅力所在,也生动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四、关于微电影教学在各门思政课的运用问题

杭州师范大学张坤老师以《微电影教学与中国近现代纲要课教学质量提升》为题发言。他认为,微电影教学是适合“纲要”课教学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微电影教学有利于提升“纲要”课的教学水平,“纲要”课程也为微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在微电影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微电影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微电影政治性与娱乐性、历史与文学影视作品、付出与收获五对重要关系,同时抓好任务布置、剧本研讨、学生拍摄、成果展示四个环节。微电影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的刘洋利以《微电影教学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索——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基础课”为例》为题发言。她认为,微电影与“基础”课的结合问题在于“内容”与“形式”如何统一。她用微电影教学方法,按“章”设定微电影拍摄任务,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并围绕影片进行讨论,最后对这一章内容进行深化总结,把理论转化到生活中,使理论联系实际。

河北中医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张学茹以《以微电影为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在场》为题发言,他认为,师生生命在场是高校思政课取得实效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微电影为载体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有助于拓展课程的生命空间,实现教育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生命在场,为有效打造思政课师生共同体、牢牢吸引同学们回到教学现场,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提供有益借鉴。

黑龙江省大庆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吉芬院长以《以传承红色文化为灵魂的微电影教学研究》为题发言。她提出了如何结合学校特色将微电影教学融入课程的问题。该校的做法是以微电影的形式,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这种改革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更好地实现了立德树人目标。

五、关于“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省)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的建议

河北师范大学安巧珍老师认为,“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省)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的主体是高校大学生,客体(即内容)是大学生心中的思政课,故此次评奖的一个重要标准应该是与大学生的思政课直接相关,而不是间接或隐性相关。针对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安老师提出:第一,“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要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既要结合教学内容,以解决教学中某个问题为核心,又要为教学服务,拍摄的微电影应该服务于课堂教学。第二,“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要与大学生实际相结合,既要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又要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第三,“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要与教师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相结合。安巧珍老师还提出,要避免过度看中比赛的结果和成绩。过度投入人财物和过度重视艺术性的背后动因是过度看中比赛的结果,为了得到大奖而去拍摄。

北方民族大学杨红星老师认为,“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活动需要注意“点”与“面”的问题。首先,微电影教学应该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中广泛推进,形成一定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大学生受益。其次,在积累一定“面”的基础上结晶成“点”,打造精品影片,而不能集全院、全校甚至全力整合社会资源,在没有“面”的铺陈状态下而全力攻“点”,打造精品参加大赛。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获得全国大赛奖励,但因参与学生少、受益面窄、耗资较多而有悖微电影教学改革的初心。

六、关于高校思政课微视频(微电影)的运用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认为,使用微视频(微电影)需要注意话语选择、话语构建和设计问题。提出了导入型、叙述型、说理型和说明型四种话语类型,具体分析了使用微电影(微视频)话语的四种方式: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话语、把逻辑命题转化为情境话语、历史事件的回放话语、复杂过程的简明化话语。河北中医学院的张学茹老师提出,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模式应尽快完成“两转化、一结合、一统一”,即微电影制作从业余走向专业的转化、微电影语言由思政话语体系到电影话语体系的转化,碎片化的微电影与系统化的知识理论有机结合,微电影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综上所述,“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二届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颁奖典礼暨全国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研讨会的召开,成为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改革新的里程碑,必将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组织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表明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后,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更加重大,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改革将拥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河北大学思政课理论课
赵浩岳作品
大观(2022年7期)2022-08-18 13:42:24
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
中国测试(2021年4期)2021-07-16 07:49:32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2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招生现状分析
人间(2015年11期)2016-01-09 13:12:58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