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粉无墨敢登场 有情有感能传承
——以《雷雨》教学为例构筑戏剧教学新模式

2019-12-27 02:39方震眩
文化产业 2019年15期
关键词:侍萍周朴园雷雨

◎方震眩

(安徽省桐城中学 安徽 安庆 231400)

一、贯彻新课标,激发新模式

(一)核心素养即终身素养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内容之一。“学科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新课标》)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笔者认为所谓“核心素养”一定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应当习得的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能力的富有生命力的素养,是能形成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种子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实现学生对于所学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统一关系的理解。下面就对学习任务群10的设置的理解和实施构想来具体解说一下。

(二)核心素养与学习任务群10

《2017新课标》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10的课程内容被设定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该学习任务群所涉及的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中国现当代代表性作家作品,包括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核心素养在该任务群体现为:旨在让高中学生大体了解现当代作家作品概貌,着眼于培养高中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基础能力,提高高中学生的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充分顾及课堂内外所涉及的语文问题导向,并涉及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语文教学基础环节;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现当代大家的经典名篇,并能正面地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实现对其光辉思想及艺术成就的继承和发扬。

(三)核心素养对于戏剧作品的具体教学要求

《2017新课标》要求在研习该任务群的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课时保证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要求教师应因地、因时制宜地设计能够提升学生个性化体验的阅读活动。具体到阅读剧本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剧本的内在戏剧冲突,并建议选择剧本片段来尝试表演,在表演中具象感知剧本人物形象,体悟剧本深刻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传承戏剧魅力。

基于以上对《2017版新课标》的研读,笔者认为,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加强学生对所学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统一关系的理解,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基准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课堂教学的新型学习模式,应当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笔者利用《雷雨》教学引导学生构筑“内容——形式——内容”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的案例。

二、巧用小案例,挑动大《雷雨》

[案例]话剧《雷雨》(节选)的教学过程简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阅读过曹禺先生的《雷雨》中的节选剧目了吗?

生:读过了。

师:那么请一个同学来复述一下大意好吗?

生甲:二十年前,富家少爷周朴园为了和富家千金结婚,狠心抛弃了出身贫贱的妻子侍萍和次子大海。二十年后,他们又在异地邂逅,周朴园却不肯和母子俩相认。

师:总结得不错。看来同学们读得很仔细。你们认为《雷雨》感人吗?

生:感人!

师:那我们今天自己来表演一下,好不好?

生:(兴奋地)好!

师:课文这么长,我们先分分工:请第一大组和第二大组的同学推举两位同学表演课文开头到侍萍“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这一部分。剩下的部分,请第三大组和第四大组推举同学完成。我们按课文顺序来演,先给第一、二组同学10分钟时间准备,在他们演出时,第三、四组在外面准备,其他同学和我做观众,也是评委。

演出有序而精彩地进行,同学们表演时虽然带着书,但风格各异,有的同学甚至还巧妙地利用椅子、桌子、讲台等为道具,引来观众(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赞叹。

之后教师请同学乙、丙对演出的同学进行了简单的评议,选出了最佳男、女演员。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表演和评议都很精彩。话剧是一门将文学与舞台表演结合的艺术,演员对语言、形体、动作等方面的处理直接影响观众对话剧主题的认可与理解。我们同学在处理剧本的时候有哪些精彩之处与不足之处呢?剧本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甚至包括我们今天没有展示出来的舞台布置,为何要这样设置呢?请大家回去再读课文,并回顾这堂课各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下堂课请同学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评述他人表演,可以评述作品,也可以评述自己的表演,谈好处、谈不足均可。”

第二课时: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点拨引导。)

生甲:我觉得昨天A同学演的侍萍太温柔了。(其他同学有的摇头反对,有的赞成。)

师:为什么?

生甲:我觉得侍萍不可能对周朴园那么温柔。

生乙:(站起来反对)怎么不可能?他们不是恋人吗?

师:(对生甲)你的说法有反对者了,他的理由很充分,你准备怎么反驳他呀?

生甲:我觉得周朴园对侍萍的背叛、伤害太重了!这么多年来侍萍吃的苦是那么多,现在她对周朴园的恨应该多于爱!

生乙:可是,他们毕竟相爱过呀!而且周朴园这么多年来不是保留了关窗的习惯,不是总是穿那件旧衬衫吗?侍萍看到这些时不也想起了往事吗?而且,她的举动也说明了她还爱着周朴园啊!(生乙的发言引起了许多同学的赞同,生甲一时无语。)

师:两位同学都很细心啊,所说的也都有一定道理。不过阅读文本一定要有整体意识啊。我们联系课文所选的全部内容看一下,周朴园和鲁待萍之间还能回到从前吗?为什么?

(学生们基本都说不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同学保持了沉默,似乎仍在思考。)

生丙:不可能。周朴园在没认出侍萍之前是那么温情,可是当他得知眼前人就是侍萍时,却慌了,他和侍萍之间没有恋人重逢的喜悦,只有欲盖弥彰的恐慌。可见他是多么虚伪!

生丁:他对初恋的感情也许是真的吧,他毕竟也是人嘛!

生卯:我赞同丙的观点,他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不认,还那么无情地戏弄他,他哪有一点人的天性!

师:同学们对周朴园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深刻了,那么他这点人的良知都被什么泯灭了呢?

生(纷纷答):利益、金钱、地位。

师:是啊,马克思说的好:“资本主义揭去人与人之间最后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正是这种阶级利益的冲突导致了爱情、亲情的毁灭呀!那么侍萍对周朴园的认识清楚了吗?

生甲:我觉得她认识得很清楚,她不是大骂“真,真是一群强盗”吗?

生乙:我觉得有一个过程:一开始她还抱有一丝温情和幻想,后来周朴园的表现,特别是对大海的表现让侍萍真正清醒了。

师:那么,A同学,请你自己评述一下自己演的侍萍,好吗?

生A:我现在明白了:侍萍在经历那么多苦难后,面对初恋情人,又是给了她终生伤害的人,她应该是很痛苦的,但她的后来的表现又说明她是一个比较理智、坚强的人。我昨天演得是太过温情了。谢谢甲同学。(学生们纷纷报以掌声)

师总结:刚才我们就A同学的表演说开去,实则是分析了剧本中侍萍、周朴园的形象,也同时了解了这并不是一出家庭伦理剧,而是一部揭露阶级冲突、思想冲突的伟大剧作。可见,要准确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就必然得从情节、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来综合揣摩、体味,并且不能断章取义。(板书关键词)总之,要从文本形式出发去理解文本内容,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和课文的主题思想好吗?

(由于前面同学们讨论充分,教师又引导学生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方法,几个发言的学生的回答都比较准确。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三、反躬教和学,自省得与失

《2017新课标》中指出,学习任务当以高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高中语文的主要学习方式,凸显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雷雨》是一部伟大的戏剧,其人物形象细致生动,主题深刻,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但由于时代的差异,学生对主题可能产生肤浅、偏差的理解。因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意在让学生用表演的方法在趣味中熟悉文本内容,并为下堂课的讨论做好准备,做好构筑“内容——形式——内容”学习模式的第一步;第二课时意在通过讨论表演得失或讨论剧本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设计来揣摩人物形象,深入探究本剧悲剧产生根源,从而构筑“内容——形式——内容”学习模式的后两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采取的方法灵活,适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又加以了合理的引导、组织,因而激发了学生的主观学习与探究的能动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了戏剧基本内容,再以此为基础,揣摩了文本中人物语言、情节的设置等形式与人物形象、思想主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第二课时的后半段,教师只做总结、告知方法的工作,其他的课堂教学部分由已经被激发主动性的学生来完成,这样,既能够授学生以渔,又能够避免学生只重实践操作而忽视理论总结的弊端。真正地做到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前半段学习内容的梳理、总结,等于在无形之中让学生再度重温了“内容——形式——内容”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构筑新型的学习基本模式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明显作用,远胜于教师灌输、学生被动记笔记。

在这一课的教学流程中,自然也有不少缺失,特别是在第一课时的实施过程中,考虑到提前让学生排演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给其他班带来影响等后果,因此上课时才让学生准备表演,但是具体实施时才发现学生们缺少表演经验,演出效果不够好。幸好评论的学生也不苛求,否则第二课时恐怕在进行时会有难度。另外,我回顾第二课时的实施,感到过程还不够清晰。这些不足只能有待以后去校正了。

所幸,由于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明确,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以片段表演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深究戏剧矛盾,使学生能够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探讨,因而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难点也得以突破,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内容——形式——内容”整个学习模式的基本构筑,落实了对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这点上说,笔者所做的尝试应该有些积极意义吧。

总之,青年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就敢于不饰粉墨登台表演。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的真情与作品中的深厚内涵有机结合,这就能使学生自己主动去发掘传承优秀作品的思想情感。而这也正是《2017新课标》的意向所在。

猜你喜欢
侍萍周朴园雷雨
僧院雷雨(一)
雷雨天
《雷雨》中的“雨声”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如何看待《雷雨》周朴园其人
——周朴园对侍萍的情感分析
雷雨
爱与虚伪
由《雷雨》节选中的舞台说明浅析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雷雨》(节选)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