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2019-12-27 02:39邹德芳
文化产业 2019年15期
关键词:医药中医药传统

◎邹德芳 邹 雯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 南宁 530200)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医药不仅要发扬光大,还要迎接新挑战,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推进对外传播进程,打造中国传统医药发展的新格局。

一、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历史回顾

中医药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医药学具有深厚人文哲学思想和科学辩证思想的传统。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相互补充,为民族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传统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历史悠久,传播的内容有医学典籍、文学作品、民俗、民谚等文化形式。根据《史记》记载,最早的中医药文化交流是在公元前210年,徐福东渡日本采药。562年,苏聪带《本草经》《明堂图》共164卷典籍赴日,途经朝鲜,开始了中朝两国的中医药交流,促进了朝鲜医学的发展。苏聪抵达日本后,又将针灸医学传到了日本。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鲜的中药用药与中国的几乎一样,这显示了当时中朝两国中医药交流的频繁。隋唐时期,中国的炼丹术、脉学、本草等传入阿拉伯。明朝大力发展中医典籍的翻译事业,《本草纲目》《瘟疫论》译本在海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清朝中期之前,东南亚、东北亚、日本等国借鉴了中国医药教材、医药卫生管理、医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中医药贸易和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此外,印度、不丹、伊朗等国的传统医学也深深地打上了中医药的印记,显示了国外医学与中医药的深度交融。

在古代中医药对外发展历程中,代表人物有被日本奉为汉医始祖和“日本文化的恩人”的中国高僧鉴真,还有被奉为医神的唐代名医孙思邈。他们在中医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医药对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法国学者米·德卫兹认为,在1800年以前,她从中国获得的比她从欧洲所获得的要多得多[1]。

到了20世纪早期,一批华工远渡重洋,将中医传播到海外,并使其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进入21世纪,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给中国传统医药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新契机。

在全方位开放的“一带一路”格局下,传统医药对外传播形式多样,传播网络精密,路径立体化,极大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统医药的经济贸易价值。根据《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计划2020年基本形成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2]。

二、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困境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由于政治、经济、医疗、文化、思维方式等的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存在共生冲突的矛盾关系。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与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认知体系迥异,要打破对外传播的文化壁垒,才能输出传统医药的精神文化、思维、医技。

作为中华民族医学体系的主流,传统医药在近代面临着四大危及:学理危机——中医是否科学;存亡危机——应否取缔中医;价值危机——西医在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等方面成就显著,临床也不断发展,中医对社会是否还有价值;权利危机——教育系统和卫生行政应否给予中医地位。这很好地概括了近代中医命途多舛的状况[3],也反映了现代医学体系对传统医药的冲击和质疑。

近年来,中国传统医药的价值在国际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但在西方主流医学体系中,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仍面临不被信任的尴尬境地,传统医药文化的信心受到了打击。在信息化时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锋势不可挡,抱残守缺只会错失文化交融、文化自信提升的契机。应当看到,具有生态保护优势的智慧传统医药在现代医学中倍显珍贵,应与西方医学体系建立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和谐共生的关系。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还存在传播的深度不够与传播的内容准确度不足等问题。中国传统医药术语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和辩证思维,这与以精准实验为基础的西方医学存在巨大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传统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时遇到障碍,难以被接受,传播深度不够。

文化对外传播,主要通过翻译作为媒介和桥梁,传统医药文化的术语翻译存在标准不一,未能参照文化差异来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等问题,导致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播质量不高,影响力受损。中医药在海外很多国家未能获得合法的行医资格,中药无法公开销售。在欧盟区域,中医药仅作为保健品,其医学疗效被低估。国家政策层面原因导致的对外传播受阻需要中国政府在推进文化对外交流方面起积极作用。

可喜的是,一部分政策和措施已经产生效果。如中国和俄罗斯启动“海外惠侨工程——中医关怀计划”,切实落实中医药在俄罗斯的传播与发展[4]。

三、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策略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加强对外传播与交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扩大传统医药对外投资贸易、提升传统医药文化和传统医药医术国际影响力有重大作用。对外传播的策略如下:

(一)海外孔子学院的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教育

教育是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走出去,请进来”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模式。一方面,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孔子学院,积极充当文化交流使者。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可以加快传统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速度和质量。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4年成立,截至2017年,全球共有51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34所孔子学院、130个中小学孔子学堂,欧盟28国、中东欧16国实现全覆盖[5]。在孔子文化课程中,中医课程设置占据着一定比重[6]。除了课堂教育,还可以通过开展传统医药文化讲座、传统医药文化与历史展示、到社区宣传传统医药保健知识等方式来丰富传统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形式。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教育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尤其是到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药等传统医药。开放的教育格局是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对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互联网+”形式的对外传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新媒体传播比传统的传播方式迅捷、覆盖面广、信息量丰富,更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传统医药文化借助“互联网+”平台,丰富对外传播的渠道,打造立体多维媒介,开创振兴、弘扬传统医药新时代。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中医”,之后与传统医药文化相关的微信、微博层出不穷,打造了信息化传播平台。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凤凰资讯等重要媒体开设的海外版中开辟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栏。传统医药文化借助新时代媒体,扩大影响区域、提高传播速度,打造良好的传播格局,宣传效果必将得到彰显。

(三)传统医药文化典籍的外宣翻译

传统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离不开翻译,翻译能搭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消除对外传播的阻力,加深西方对中国传统医药疗效和理论价值的理解。据统计,1992-2005年公开发行的《黄帝内经》英译本共8本,《伤寒论》英译本有3本[7]。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的《中医药文化》期刊发行英译版,这使传统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成为可能。《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等词典的出版发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语言的障碍。有些地方相继开放了中医药博物馆,其中外国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开创了传统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新路径。

然而,传统医药术语翻译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很大的争议。目前的传统医药文化译本虽然缓解了语言沟通的障碍,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医疗体系的不同,翻译仍需提高质量和标准,在考量文化差异基础上找到更为西方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统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才能深入。

(四)加强传统医药文化人才培养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主体是人,通晓传统医药文化的人才是对外传播的关键环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对外开放的格局日趋成熟,各个中医药院校成为留学生来华接受传统医药教育的主要机构,国家应出台各项鼓励性的政策,鼓励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传统医药,接受中医药教育。留学生是拓宽海外传播路径的重要环节,开设多语种的传统医药学历教育、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是现实可行的,我们不仅要传统文化走出去,也要把传播主体请进来。其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传统医药复合型人才。通过编写传统医药文化教材,培养通晓医学和语言表达流利的师资队伍、建立对外交流临床教学基地等多措并举,势必能培养一批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传统医药对外交流人才。

四、结语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深厚悠久,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在全球一体化形势下,传统医药面临冲击和挑战。加快传统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优化对外传播路径,是对传统医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医药中医药传统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