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以优质就业为导向,以不断提升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定位于把本专业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理念先进、校企合作紧密、课程体系合理、专业教学资源丰富、社会认同度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省级特色专业。
根据生源类型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目标定位不同,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施“分类、分层“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生源类型,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配备不同的师资力量。
在校企合作方面也打破原来一刀切的做法,与企业共同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生源职业发展需要的实习、就业项目,区别管理。在教学方面邀请来自于企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校方的兼职教师,参与校内的实践教学指导任务,实施校内实训“双教师”制,即校内实训同时配备两名教师,一个是来自于企业的兼职教师、一个是来自于校内的专业教师。这种做法一方面让学生接触到了企业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解决了专业教师实践短板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拉近了与企业的合作距离,进一步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对学生的真实需求,更有利于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共同培养双师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订单联合培养。通过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实现物流职业教育现代化,形成互惠双赢的良好合作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推行信息化、模块化、案例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围绕若干个学习模块,构建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根据企业岗位要求,进行综合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以实训为主,围绕物流流程及岗位要求开展教学活动,突出物流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物流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深化以物流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以物流各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结合岗位工作具体流程与具体工作内容,参照物流行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制定课程标准,构建并提炼职业岗位能力特色,形成由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三大课程模块构成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内培外引”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借力企业资源,完善校企人力资源双向交流机制,与企业共同打造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专兼结合、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国内外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在省内有影响力的物流专业带头人,将教师挂职锻炼机制常态化,除专业带头人外,每年假期还安排其他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 “顶岗实践”锻炼,提升教师团队的实践技能。在兼职教师管理方面,专门制定了《兼职教师聘用与培养管理办法》,通过认真选择、规范聘用、科学管理等方法及时动态更新兼职教师资源库,为物流管理专业打造了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专兼结合、理念先进、教研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学团队。
按照“校内实训室建设职业化”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岗位化”原则,升级改造了现有物流配送中心,使得校内仿真实训环境完全符合物流行业、职业岗位要求;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继续扩建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顶岗实习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为学生认知实训、岗位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提供条件;引进一家企业,提供场地供其驻校,形成“校中企”,使学生随时都有机会参与“全真”的企业岗位训练。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总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同时可开展400人的实践教学,生均实训设备值得到大幅提升,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达到10家以上,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实践类课程均可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开展。
遵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物流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按照物流岗位及物流人才发展规律的需求,针对通过中高职衔接以及高考(专科、“3+2”本科)进入高职学校的学生实际,有计划地每年完成多套基于物流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的、按流程及岗位工作内容设计的“分类、分层”的物流人才培养方案。
联合培养阶段,物流管理专业加强与武汉市财政学校、武汉轻工大学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动,并组织教师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联合培养阶段课程衔接、师资和实践资源共享等问题,以实现不同 “3+2” 类型学生培养质量持续不断地提升。目前高职与本科衔接已经有一届毕业生顺利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并获得了来自于武汉轻工大学的高度认可,学生在本科院校学习热情高涨,对自己未来的学业规划充满信心。
尽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如校企深度合作问题、师资队伍建设问题、“3+2”培养无缝衔接问题等,笔者也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设策略。
(1)校企合作难于突破,合作内容亟待深化
建设策略:打铁还需自身硬!凡是校企合作做得好的,无一不是教师服务社会有能力、学校人才培养有优势、解决企业难题有妙招。因此,首先要了解自身资源,做足自身功课,培养过硬的师资团队才是关键所在;其次,做到专业对接产业链、专业建设紧贴产业发展,不仅要提炼和引进世界知名企业的岗位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法和工作任务,更要与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校内外实训教学等,确保学生能学到最前沿、最先进的专业技术。
(2)师资队伍缺乏稳定,团队建设亟待加强
建设策略: 团队不稳,何谈建设!凡是专业建设好的,大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专业团队基本稳定,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各有所长,在专业带头人的领导下,协调配合的很好,如若有从本专业晋升上去的学院抑或是学校层面的上级领导,则可以站位更高,给予专业更多的有力支持。因此,稳定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为了避免优质师资的流失,提升团队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学院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在职业发展方面给予专业教师更多的政策指导帮扶的晋升引导,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机会,让专业教师发挥更重要的专业建设任务。
(3)“3+2”衔接难于无缝,资源共享亟待提升
在联合培养过程中,衔接体系有待继续完善;联合培养对接学校对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各自为政,缺乏培养的整体性问题;联合培养过程中缺乏深入频繁的交流问题;联合培养高校师资和实训没有实现资源共享问题;联合培养方案课程和实践合理化问题;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及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等。
建设策略: 拟成立由专业人员、高职院校和本科/中职院校教师共同组建的项目研究小组,形成定期交流机制,研究“3+2” 本科/中职与高职联合培养模式政策,进一步整合高校和社会资源,在对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全面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推动“3+2”联合的人才协同培养工作,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形成比较完善的协同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保障机制。
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和提升,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如若仍停留在原有的人才培养层面,将很快会被发展大潮所吞噬。因此,探索专业特色建设,走出一条差异化的专业发展之路,才可避免被洗牌,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