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钊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 511370)
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型语言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实践性,英语语言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进行准确表达,而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内化为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一般而言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听、说、读、写,在四项能力中说是最为关键的,但是实际交流中没有“听”这项技能的帮助,实现“说”技能也会存在很大障碍。因此,要想实现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听力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对于听力能力的培养也还比较重视,在各类英语专业能力测试中,听力占比在30%左右。但是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关于英语听力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不可避免的对英语专业听力能力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
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专门化的语言人才,在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里,学习者的听力能力培养是重要的一环,在四项基础能力的技能训练排序中,听力是被放在首位的。在日常的交际中,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平均花费45%的时间是用于听力。其次,听力能力具有听和理解双层含义,听力指的是能够听懂他人的说话,并准确理解其含义。听力对于英语语言的四项基本能力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先听懂他人的说话,才能正确的与他人产生交流。在高校中,针对英语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有专门的听说课程进行系统培养。在听力课程的学习中,除了能够提高听力的理解能力外,还能辅助学习英语的发音、语法表达和蕴含其中的语言文化,这些都是英语综合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训练听力能力的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因此,提高对英语专业听力能力的培养,重视听力能力的重要性,就是提高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
高校的听力教学是直接影响学习者英语专业听力能力培养的关键,而在英语的听力教学中有关影响听力能力的因素大致分为五个方面:
教学师资是影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听力课程一般而言也就是综合英语教师,但是教师的英语专业能力都各有侧重,不是所有的英语老师都擅长听力,甚至对于部分老师来说,听力可能是其最为薄弱的环节。授课教师的听力能力素养是直接影响听力教学效果的,这在观念层面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其次是英语教学中专门针对听力课程的教学如果仅仅是采用一般的多媒体教学,那么学生接受的就更多的是教材上的标准听力材料。教学师资在授课方面是主力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强,育人意识强,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为学生提供指导和监督。
学习者也就是高校学生的英语素质是影响自身专业英语听力能力培养的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储备过低,那么即使花费再多的听力教学实践时间,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越是专业英语素养高的学生,接受听力训练取得的成效越明显,对听力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越高。同一个授课班级的学生在英语素养方面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英语听力课堂的学生人数应该要比综合英语的课堂人数少,一般控制在30人左右是最好的。但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高校的英语听力教学课堂学生人数远超30人每班。这样会大大的影响听力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也会因为英语水平的不同得不到相应水平的教学,授课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授课。高校学生的英语素质和学习能力是影响其专业英语听力的学习效果的因素,授课班级的学生人数和学生英语素养差异也是影响听力教学质量的因素,这两者因素结合到一起对于高校学生的专业英语听力能力培养的影响不可忽视。
英语教学材料包括教材和教学设施设备等,在教材方面最为关键的就是教材内容,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授课。首先英语听力教材要在综合英语教材的难度上降低一个度,听力本身对于学生的英语素质要求就高于其他能力,只有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得到提升了才能保证听力能力的培养;其次,听力教材的内容和场景应该要贴近生活,也就是将更多的生活场景对话纳入到听力教材中去,这样可以为学生提高一个与真实生活接轨的听力环境;最后,场景类听力材料可以引入更多的影视作品原声,利用好现在的自媒体和发达的媒体资源,将电影原声或者综艺类录音作为补充教材带进听力课堂。教材只是教学材料的一部分,另外还包括英语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设备等硬件设施和各类教学软件。听力教学的教学硬件包括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房,一般是借助机房作为听力授课教室,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听力环境的安静和独立。
英语教学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包括四项英语基本能力的考察外,还应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高校英语的学习中,学生的评价体系不仅来自于教师,也来自于各类的英语专业等级测试,英语专业测试的应试能力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之一,应试能力的评价是学生群体更为关注的评价因子。高校学生的英语专业等级证书现在还是高校英语教学的专业评价指标,尤其是四六级和专业英语等级的证书可以替代学分的政策,让更多的学生更注重英语教学中的应试能力培养。在这些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并没有专门的听力能力评价指标,虽然在英语等级考试中有听力测试部分,但是那些远远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听力场景相脱离。在评价体系中英语的“听”和“说”的能力应该是一体的,听懂了才能说出来,说出来了才是真正听懂了。
要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专业听力能力就要先提高听力教学的课堂质量,那么,提高听力教学师资质量就首当其冲。在听力教学中要引进听说能力强的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的发音和听力能力的侧重上,听说课可以选取专门的英语老师教学,有条件的甚至可以直接采用外教授课。通过提高听力教学师资的素质,来提高听力教学课堂的“纯”语言环境。听力老师的发音和授课环境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发音和听力质量。对于听力教师的师资标准方面要因岗设人,提高老师的听说能力标准;其次,可以通过提专门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来提高听力老师的授课水平,具体的可以是创造更多的出国学习交流机会、英语听说外教训练营等。考虑英语听力教师最重要的标准不是学历和资质,更多的是要注重口语和听力经验的丰富度,譬如更注重老师的海外工作、生活经验。在具体授课中,听力课堂的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只有让学生主动的用心听、开口说,才能保证学生的听力能力培养。
听力课堂的打造教学手段非常关键,通过优化听力教学课堂的授课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是打造优质英语听力课堂,培养高质量的听力能力的有效途径。听力教学方法应该要注意英语的综合应用,在听力课堂应该将听力和口语结合起来,一边听一边复述,是最好的听力能力培养方式。具体而言可以采用视听说的电影原声补充配音活动作为教学案例来实施,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设备来完成演讲、角色扮演和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听力训练。在听力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听力材料灵活的选用教学方法,普通生活场景可以采用电影原声和角色扮演,正式公共场合的演讲材料可以通过复述和录音等方式,而情景对话就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等方式。听力课堂的教学手段可以更活跃、更精彩,要学生敢于发声,敢于去争论听力内容。
教学评价是基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判断的方式。对于听力教学而言,多模态的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比较全面的评价。对教学的评估首先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评价,在课堂教学上可以通过多模态的教学反应测试,针对学生兴趣持续时间长的教学环节可以进行适度发扬,而对引起学生兴趣匮乏的教学环节则加以改进或替换。当然,在听力教学评估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估,可以在每个课堂结束前进行具体的听力能力测验,测验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比如图像描述、音像复述等。
丰富的立体化听力环境是影响听力教学质量的外在因素,学生在更丰富更吸引人的听力环境中,学习积极性会相应的提高,听力环境的营造要通过听力材料的多样化来实现。首先听力材料要选择贴近学生年龄和兴趣的话题,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或者是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其次将电影原声、新闻热点、音乐作品等扩展材料作为听力环境的营造因素。另外,在听力材料的播音和朗读上尽可能采用多种人声来实现,从男高中低音的尝试,到童声、烟嗓、海豚音等不同的听力声音做辅助,来尽可能的多样化丰富听力环境。这样在营造宽松的听力环境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所听内容的期待,从而提高听力教学质量,精准培养学生的专业听力能力。
总之,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听力课程,也离不开丰富的听力环境。听力不仅仅是英语综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的英语可持续发展素质的重点,高校的英语教学,不管是听力教学课堂,还是综合英语教学课堂都要着眼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听说读写的联合培养,突出听力能力的激发。结合听力教学现状,影响听力能力培养的因素有多方面。因此,听力教学师资的素质、听力环境的营造和及时更新的听力教材内容、多模态的听力教学评估,都是需要提升和改进的积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