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媛,李 芸
(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眼科;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心血管内科,陕西延安716000)
白内障属于常见、多发于老年群体的眼科疾病,主要与免疫、遗传、老龄化、局部营养障碍及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可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皮质纤维细胞变形、晶状体浑浊,严重阻碍光线透射视网膜[1,2]。手术治疗是治疗白内障的首要治疗手段,但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后应激障碍、视力障碍、缺乏对健康知识正确、客观认知等因素,极易出现负性情绪,加之出院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不佳,进而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视力康复效果[3]。因此,对于出院后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院外系统性、连续性的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显得十分重要。跟踪式健康教育是通过收集管理对象的个性化信息,并对其健康知识知晓度、需求及生活方式等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个体化追踪干预实施一系列健康改善措施,长期监控患者疾病管理健康行为,以提高管理对象对风险行为认知度,达到疾病快速康复的目的[4]。本文探讨跟踪式健康教育对我院15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负性情绪、自我管理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及视力等康复情况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病例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152例。纳入标准:符合白内障相关诊断标准者;符合白内障手术指征,且手术治疗耐受性良好者;年龄在55~80岁,病程在6~40个月者;符合赫尔辛基基本宣言,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青光眼、眼部外伤、先天性眼部疾病等并发白内障者;合并糖尿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眼部感染者;视网膜脱离者;眼底出血者;角膜中央斑翳或白斑者;既往眼部手术治疗史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意识模糊、精神疾患或认知功能不全者。将以上符合纳入标准的152例患者以抛硬币法进行随机分组(正面为对照组,n=76例;反面为观察组,n=7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布均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对照组于出院前1 d行常规出院指导,指导方式以口述为主,告知患者避免过度用眼、强光刺激、暗光环境下看书或看电视,保持良好作息,现场为患者演练助视器使用方法,告知其定期进行门诊复诊,若眼部感到明显不适需及时就诊等。
观察组同对照组干预时间给予跟踪式宣教干预,①跟踪管理模式:第一步、信息收集。于出院1 d,主治医师评估患者一般情况、病情等,制定个性化康复措施,并建立康复病例跟踪档案,内容包括:a.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住址、联系方式);b.病情指标:视力情况、手术情况等。第二步、健康风险评估。对复诊白内障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需求调查;了解患者对白内障术后健康知识了解度和依从性进行评估。第三步、健康改善。基于第一、二步基础上进行资料总结,并结合临床实践,在患者出院前采用一对一沟通的方式自行设计和总结白内障术后跟踪宣教计划,出院后将康复病例跟踪档案和跟踪宣教干预计划转交至患者所在居住地的卫生服务站或社区医院,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跟踪式综合健康教育,康复治疗师定期到卫生服务站点随访或家访,以评估和纠正患者不良自我护理行为,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②跟踪计划实施与效果监控:根据健康评估中患者存在影响术后视网膜脱离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适合的纠正目标及指导意见。宣教要点:白内障相关知识、术后注意事项、助视器使用方法等。干预内容:出院后,每2个月定期举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座时间为60 min,讲座内容包括指导患者学习助视器使用方法,采用现场模拟法强化患者助视器使用技能,指导患者在低视力情况下掌握生活技能和行走技能等,讲座结束后,组织患者间进行相互交流、提出疑问,以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随访期间,观察患者心理状况,并针对负性情绪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主动倾听心声和主诉,并真诚、积极回应,鼓励患者建立正确理性信念,告知其心情愉悦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采用正面积极案例鼓励患者建立术后康复自信心和希望;每月提前3 d,采用电话告知患者及时进行复诊;电话随访期间,告知患者维持眼部卫生清洁、注重用眼方法等自我护理要点,并评估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掌握不佳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干预,以保证患者熟练掌握术后康复护理技巧。指导意见:切勿剧烈运动,避免头颅遭受强烈撞击而影响眼部伤口愈合;未经医嘱指示,患者不可擅自随意将纱布拆开;注意饮食搭配营养均衡与丰富,多摄入易消化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注重个人清洁卫生,术眼切勿接触免灰尘、水,每日定时用冷开水及消毒棉球清洁眼部;医嘱用药,掌握滴眼药水和涂眼药膏方法;学会观察术眼恢复情况,若术眼出现红肿疼痛、无故出血、视力突然模糊等情况,及时就诊,并将上报主治医师。追踪方式:由专门跟踪随访小组对患者进行定期电话、卫生服务站访问或上门随访,随访次数为10 d/次,电话随访时间在20~30 min,上门随访时间在40 min左右,跟踪调查时间为6个月。
①负性情绪: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抑郁自评量表(SDS)[5]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估,各条目得分相加换算成标准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②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评估: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用由Lofig改编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5]和自我管理量表[6,7]对两组患者进行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评估。GSES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1~4分)评估每个条目,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信心越高;自我管理量表内容涉及认知管理、疾病管理及生活管理共3个维度,14个条目,以5级评分法(1~5分)评估每个条目,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③康复情况:干预6个月后,评估两组康复情况,内容涉及白内障认识、态度、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定期复诊情况、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精神心理共6个方面,于患者复诊时填写,每个方面以4级评分(1~4分)法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越良好。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
观察组关于白内障认知情况、护理知识掌握度、定期复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反复感染情况及精神心理共6个方面康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分)
白内障手术患者由于承受视觉功能受损和术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等因素影响,加之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极易出现负性情绪,影响其术后视力视力康复[8,9]。因此,临床针对白内障术后患者开展院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康复认知和自我护理知识知晓度,纠正患者非客观、理性信念,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传统健康教育主要采用随机口头宣教、发放出院指导手册或书面条文等方式,以上方式对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评估不够全面和完善,对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态度、知识结构和健康行为起到的作用并不显著,医护人员也仅将其当做一项任务完成,干预过程常常流于形式[10]。跟踪式宣教干预有效将医院、卫生服务站点、家庭等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对患者进行个性化信息收集和健康风险评估,并实施跟踪式、连续性、针对性强的宣教干预,以改变患者不良遵医行为和生活习惯,从而达到促进疾病康复、减少疾病复发、降低就医成本、节约医疗资源的目的[11]。本文对我院白内障手术患者应用跟踪式宣教干预取得良好护理效果,以期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有明显下降趋势,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有所提高,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跟踪式宣教干预可纠正白内障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能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原因,本文中跟踪性宣教干预通过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个性化信息收集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再依据患者健康知识了解度和依从性进行评估和对健康教育需求建立康复病例跟踪档案并制定个性化跟踪宣教计划,转交至患者居住所在地的卫生服务站,对患者实施跟踪式综合健康教育,定期在卫生服务站点举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为患者讲解助视器使用方法,解答患者疑惑,可有效纠正患者非客观理想认知理念,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其次,随访跟踪期间,采用电话或上门随访方式,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对负性情绪患者实施一些列心理疏导干预和正面案例积极暗示等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续,建立患者对疾病恢复的自信心,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利于其医嘱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为患者术后视力康复奠定基础;随访期间,对患者进行一些眼部护理指导,告知其饮食摄入均衡、营养的重要性,掌握医嘱用眼药水、眼药膏方法,提高对术眼并发症的紧急防治意识,可利于患者术眼视力快速康复,降低术后术眼并发症。因此,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关于白内障认知情况、护理知识掌握度、定期复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反复感染情况及精神心理共6个方面康复评分均得以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跟踪性宣教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利于其术后视力恢复和精神心理健康,降低其术后感染反复复发风险,康复效果显著。旭英赵等[12]采用跟踪式健康宣教干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与本文论点相仿。
综上所述,跟踪性宣教干预用于白内障手术患者院外延续性护理中,可纠正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其对疾病康复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其术后视力恢复和精神心理健康发展,康复效果较佳,适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