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019-12-26 07:06张又衡
理论观察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就业观就业指导毕业生

张又衡

摘 要: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并由精英化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然而在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就业观存在明显误区。文章从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现状入手,指出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并分析大学生就业观误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应采取的对策,以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误区;职业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0 — 0115 — 03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普遍扩招,这就促使我们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策略的研究,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从根本上降低失业率。另外,因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观误区,在就业方面有许多盲目性,所以就会限制他们就业范围。因此,高校要加强教学管理,帮助大学生樹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提高高校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也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速度,但是每年的高校毕业生的供给增速明显超过了经济增速,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所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仍是高校一个主要难题。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增强就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概括来说,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国际、国内经济局势、行业不景气等客观环境因素;二是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就业观、职业理想、就业期望值等一些主观原因影响,使就业受阻。

1.岗位减少,增大就业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我国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存在,再加上过度的依赖于第二产业,所以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影响下,中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加之中国一直将零部件加工作为重点,因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基于这一情况,中国经济开始缓慢增长,各大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此外,中国经济不景气,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宣布破产,瞬间就丧失了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存活下来的企业为了应对低迷的经济形势也纷纷裁员,这就使毕业生就业更加雪上加霜。〔1〕

2.普遍存在招聘不公平现象

第一,就业信息流通不畅。没有保持招聘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和大学生接收该招聘信息的同步,主要在两方面有所体现:一是有的大学毕业生想到某些单位工作却无法找到该单位的招聘信息;二是招聘单位将招聘信息发布在网站上,却因无人问津而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尽管我们会认为企业为了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完全可以在一些高校发布招聘会,但是这样的企业并不多,所以无法将就业信息顺利的传递给毕业生,就给他们就业增大了难度。第二,招聘单位招聘时有不公平现象存在。每年都有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因人数较多,所以招聘单位就往往抱着宁缺毋滥的想法,给毕业生设置障碍。在招聘时,招聘单位始终是戴着“有色眼镜”,不仅要看毕业生的专业、学历,还要看工作经验,这无疑给应届毕业生造成很大压力。此外,招聘单位有时根本不关心大学生的能力,甚至将他们的性别、相貌、出身等当作是选人标准,由此就使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路上经常受挫。

3.应届毕业生质量下降

尽管高校扩招了,但是要考上心仪的大学也并不容易。如果能考上一所大学,那么只要能保证取得合格的学业成绩,并且在校期间有着良好的表现,坐等毕业证和学历证了就可以了,因为学校是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关注的重点,其他的基本不管。这就不同于国外“轻进严出”的教学模式,因此,中国很多大学生的大学生涯都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的。正是因为高校的“严进轻出”,才导致大学毕业生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到求职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

1.对就业期望过高

新形势下,经济水平得到提高,也改善了当前的生活条件,所以大学生往往就对就业有着过高期望,对自身的就业意向过于重视,眼高手低现象普遍存在。有很多大学生将外企或者国企作为首选,不愿意去基层和中小型企业工作,对自己的月薪期望过高,已经超出了他们自身的实际能力范围,东南沿海的大城市更受大学生的青睐,很少有学生愿意留在小地方发展。虽然国家给予大学生创业很多支持,但是多数大学生都不想创业,认为就业要比创业踏实。还有很多学生盲目地去考研,认为本科毕业生难以找到合心意的工作。

2.盲目追求工作稳定

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中有60%都想要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为此,有很多毕业生为了能进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便盲目地参加公务员考试。他们只是认为政府机关工作收入稳定,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晋升的机会多,而不是他们的从政意识强。针对大学生这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需要加以教育引导。

3.盲目追求个人主义

多数大学生在就业时都比较在意个人发展,所以对用人单位进行比较时,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又有较高薪资待遇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是大学生更向往的地方,他们都想寻求一份稳定又持久的工作,工作不顺心就直接跳槽。从这一事实就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就业中总是过于追求个人主义,想要从事自己喜欢的又高薪的工作。目前,还有很多大学生为了毕业后能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甚至放弃本专业,这样就使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产生人才浪费问题,这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2〕

4.不重视理论基础知识

如今,有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根本就用不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认为两者毫无关系,他们更看重的是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技能。而重视实践操作技能并没有错,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他们对操作技能过于重视,却无视理论基础知识,由此就使他们缺少扎实的基本功,没有理论知识来支撑,发展空间被限制。

5.学生没能客观的自我评价,就业准备不充分

多数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前都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就无法全面的了解现实社会,致使他们片面的认识自己的人生,只是看到自己的学历而没有认清自己的不足。不仅如此,有的毕业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还非常陌生,不知道什么样的职业是适合自己的,也不清楚自己喜欢的职业需要怎样的能力素质,更不清楚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应该是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他们在大学期间,将各种资格认证考试认定为是为就业所做的准备,包括考咨询师、策划师资格证等。但事实上,这些职业的职业能力是要求阅历丰富、知识面广、有实战经验,而不是通过某些机构来认证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地考证,既浪费时间、金钱,也没有促进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大学生就业观误区产生的主要原因

1.不完善的就业导向

国家近年来为了吸引毕业生去基层和西部工作,不仅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而且待遇优厚,但是由于尚未成熟的就业导向影响,使很多大学生仍喜欢呆在大城市工作,而不选择去小地方。

2.国家经济增长困难

尽管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而如今经济却在缓慢的增长,国民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调整时期。我国原本经济基础就比较薄弱,再加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状况,使我国经济在调整时期難以增长,主要表现为:第一,生产过剩问题比较严重。国内的钢材及煤炭产量要明显高于社会需求,这一原因就造成产品滞销,进而使经济增长很困难;第二,急剧上升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企业的创新能力又不够,所以企业只能对投资经营成本进行一定的缩减;第三,城乡间的不协调发展现状,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这些因素造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局面。在整体经济下滑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也很难增长,经济不景气迫使各大企业开始裁员以度过经济危机,这就使就业压力更大,进一步提升了失业率,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来说时非常不利的。

3.高校教学管理建设滞后于学校发展规模

随着全国高校扩招以及教育体制改革,使以往的“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教育”转变。尽管高校不断扩招,但是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并没有按照相应的比例一起增长,所以对比学校发展规模,已经明显的落后了,尤其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建设还远远达不到基本要求。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个教师带好几个班级学生的情况,教师在授课时还要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还有极其恶劣的宿舍卫生条件等。生源虽如此庞大,但是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影响到高校教学质量。另外,由于高校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培养其实践能力及其综合素质不够重视,所以使整体大学毕业生质量下降。

4.学生的专业培训机会少

从高校的当前情况看,毕业生们主要的就业渠道只有参加招聘会、网上投递简历、熟人介绍、学校推荐、考公务员等。学生在择业和从事工作的过程中,专业的培训机会太少,没有正确就业观的引导,最终就使得这些毕业生对就业内涵没有深入的了解,在就业观上产生偏差。

四、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应采取的对策

1.增设就业岗位,推进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因素致使我国国民经济不景气。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三大产业比重的态势为“中间高,两头低”。第一产业发展稳定,尽管近年来减少了所占比例,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来说,仍占了太大比重;第二产业因高速发展而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是缓慢发展的状态,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较大。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第二产业过度依赖,伴随着资源严重破坏、污染环境的程度加深,从国民经济发展中可以发现第二产业后劲不足,已经阻碍到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要解决好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应该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推进第三产业发展:首先,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需要大力发展,确保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其次,重点发展那些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的行业,比如,旅游、商业、影视、餐饮等,以此来帮助更多毕业生就业,解决就业难问题;最后,通讯设备、交通运输、社会福利等公共事业应重点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3〕

2.招聘过程要规范

首先,招聘单位应将招聘信息“及时”发布出来,既要早发布,还要保持互动。将工作岗位、工资待遇等提前告知毕业生,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而利用“校园招聘会”可以有效避免招聘信息流通不畅给双方造成损失,所以该方法是每个招聘单位都值得借鉴的。其次,建立完善的招聘选拔制度是招聘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且招聘单位在人才选拔时要按照招聘制度进行,使招聘过程中人为因素干扰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确保招聘工作的客观性。再次,招聘单位对招聘的要求应该降低。在进行招聘工作时,招聘单位对毕业生不能要求过于苛刻,应该依据岗位要求招聘适合的人才,而不是盲目的要求工作经验。最后,要有一个公开透明的招聘过程。在招聘工作的进行中,要求招聘单位必须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使招聘工作公正公平,择优录取。

3.高校加强就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有很多高校已开设了就业培训课程,但是该课程未明确就业方针,也缺少理论支撑,更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做指导。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就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结合社会对用人的需求情况,引导大学生能对就业过程中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正确看待,进而能对自己的择业心态做出相应的调整,对社会市场需求有客观地认知,还能对自身的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最终才能保证制定出的择业目标是合理的,另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培训。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指导学生在就业中不要眼高手低,要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

4.打造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由于高校学生众多,所以为了确保毕业大学生的质量,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重点是实现其职业化、专家化,这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稳定性。为了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首先建立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就是极为必要的:就业指导队伍选聘机制以及就业指导队伍的培养机制需要完善、就业指导队伍管理制度应健全、就业指导队伍发展机制也要进行不断完善、还可以在高校将“就业指导”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立,从而促进学科的专业化。

5.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

第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高校毕业生要正确对待就业问题,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树立起正确就业观。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只要能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第二,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组织协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都是高校毕业生需要提高的,为此,在校期间就要加强培养自身职业素质,多参加一些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的阅历更为丰富。

结语

总之,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盲目追求个人主义,对就业期望过高,普遍存在就业观误区。而误区产生的原因则在于国家的就业导向不完善,用人单位存在制度问题,学生参与培训的机会太少。因此,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高校要开设就业培训课程,大学生也要调整心态,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

〔参 考 文 献〕

〔1〕张琳.论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时代教育,2015,(09).

〔2〕王雪峰.对新形势下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0).

〔3〕李斌.浅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正确就业观的引导〔J〕.科技经济导刊,2017,(08).〔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就业观就业指导毕业生
以就业为导向在中职化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