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义
摘 要:近年来,监管层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在逐渐加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因治理架构、产权关系等方面的特殊性,难以权衡国资管控与上市管理的有机平衡,上市监管、国资管控双重标准与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面临的重点和难点。A公司作为国资控股的全国性上市房地产企业,基于自身发展和管理目标,积极开展“国资监管与上市合规双重要求”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思考与探索工作,提出了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的最佳实践。
关键词:国资监管;上市合规;内控创新;管理优化
一、实施背景
1.国资监管角度转变对公司管理提出新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资本市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资委、财政部、审计署等相关部委以“保护国有资产,避免国有资产因低价转让或经营不善而流失”为目标,陆续出台相关通知、指导意见、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国家转变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角度,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分类放权”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在由“管企业、管资产”转向“管资本”的过程中迈出了重要步伐。
2.上市合规要求持续加码对公司管理带来新挑战
2011年至今,资本市场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日益重视,我国对外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由2011年的229家增长至2018年的1942家;审计意见为否定意见的占比也逐年提升,由2011年的0.44%增长至2018年的2.68%,上市公司经营与管理问题的日趋凸显。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独立经营,促进证券交易的公平、公开、公正,证监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进一步明确、细化了上市公司各项管理要求,合规要求日趋严苛,给上市公司管理带来更大挑战。
3.经营规模扩张对公司管理带来新考验
A公司发展迅速,业务规模不断扩张,业务区域由原来一个区域增加至13个。重组后公司总股本、资产总额、资产规模均大幅提升,公司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無法适应新形势要求。提高公司经营效益效率的关键是创新管理机制,即通过减少管理链条,提升信息传递时效。更多通过监督协调、技术指导、资金调配等手段,提高管理运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发挥各项管理要素协同方促进效应,从根本上提高公司管理质量和经营效益。
二、内涵与主要做法
A公司坚持政策指导实践,在充分调研公司管理现状、总结管理问题、识别内外风险的基础上,开展了国资管控与上市合规监管要求统计研究与差异比对、外部优秀企业沟通学习实践等工作,并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创新管理思维与工作方式,积极探索上市合规与国资管控并行下的内部管理机制,提出了“一二二六”的工作目标,即以战略管控模式引领,坚决贯彻外部监管的“两个标准”,通过健全融合公司的“两个体系”、深入优化“六个平台”,切实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成效。
“一个模式”即建立对下“战略管控”模式,“两个标准”即遵循“国资监管要求”和“上市合规要求”,“两个体系”即公司 “制度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流程体系”,融合贯通,“六个平台”即公司打造的“战略管理平台”、“组织管理平台”、“资本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平台”、“信息管理平台”以及“风险合规管理平台”。
1.基本思路
(1)战略引领,明确创新管控机制的原则与思路
A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以公司整体的“战略管控模式”为引领,基于公司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以“问题导向、管理合规、经营高效”为原则,开展以“明晰权责、明确要点、协同指导、监督促进”为基础的创新管理,从整体布局、顶层设计、管控协同、标准输出等方面,探索和构建具有A公司特色的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优化。
①明晰权责
明晰界定公司与上级和下级在机构设置、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信息获取等方面的的权限边界;明确各机构、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有效把控经营风险的同时,保证公司机构、人员、财务等方面独立性。
②明确要点
基于公司整体的经营定位和管控思路,从治理机制、人力资源、综合计划、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明确上下统一的管理要求。业务板块进一步拆分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角度,分别梳理各项业务的管理要点和监督要点,明确下属企业对投资、工程、成本、市场营销等重要业务的管理重点,为业务版块工作执行和监督提供指导。
③协同指导
细化分解各项管控要求,将职责、工作要求、配合要求落实至各部门各岗位,打破原有的职权与工作方式,形成各司其职、高效配合的全新机制,推进业务高效开展,同时对各项管理标准细化分解,打造精细化的制度体系。
④监督促进
规范监督方式、统筹监督任务、严格监督过程、加强监督力量、跟踪监督落实等方式探索完善监督工作。通过强化公司内部监督职责,切实发挥法律、风控、内审的内部监督力量;通过建立内部监督协调例会制度,加强内部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保证公司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内部管理机制的落地执行。
(2)合规先行,切实贯彻国资证监双向管理要求
国资管控与证券监管的异同一直是焦点也是难点。在管理目标层面,国资管控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国有资产,避免国有资产因低价转让、或经营不善而流失;证券监管的理念则是以投资者为核心,围绕上市独立公司经营和证券交易的公平、公开、公正,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A公司全面剖析国资监管与上市合规的各项政策法规,将公司各项管理标准、业务标准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比对,全面揭示自身管理的问题,了解差距,深入分析原因、揭示影响。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管理机制与监管机制的融合探索,挖掘公司合规管理、高效管控潜能,全面优化内部管控机制,促进公司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2.主要成果
A公司基于国资监管、上市合规管控以及公司管理运行现状,结合本次探索工作的开展实施,构建形成符合双重管控标准、公司管理运营的全覆盖流程体系和矩阵式制度体系。
(1)力促合规,建立健全流程、制度体系
①建立全覆盖流程体系
遵循“流程体系全覆盖、工作内容标准化、业务指引清晰化、业务开展规范化”的原则,以风险为导向,充分结合经营实际,建立从识别问题到要点分析、风险应对、评估改进、经验固化、更新完善的工作机制,从流程框架、流程和表单管理三方面对进行优化公司流程体系。
②建立矩阵式管理制度
制度体系的建设遵循“合规高效、落地执行”原则,在对原有制度进行审阅修订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级矩阵式制度体系,以公司章程为纲领,针对不同管理层级、不同业务板块、不同管理职能构建了全覆盖、全贯穿的管理制度。
(2)打破壁垒,全面融合流程、制度体系
以“经营目标”和“合规目标”为逻辑起点,打破现有流程体系与制度体系壁垒,使职责与制度、流程与制度、制度与制度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整体,从而使体系组成要素之间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进而全面融合制度体系与流程体系,提升其专业适用性和落地可操作性,制度体系与流程体系深入融合,相互支撑,助力公司的合规发展、高效运营。
3.主要做法
基于公司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结合管理经营实际,探索搭建公司涵盖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资本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以及风险合规管理六大管理平台。平台构成及主要职能如下:
(1)战略管理平台
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方向,以综合计划、绩效管理为抓手搭建公司战略管理平台。
①明确发展目标,建立相应层级规划
公司基于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确定业务发展及对下管控思路。首先,拟定管控模式,通过加强风控管理、法律合规、内部监督等职能,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其次,明确以股东权益与自身发展战略为核心,以风险管理为目标,以业务流程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构建长效管控机制。再则,进一步厘清内部权责边界与管控范围,本着机构设置精简化、职能分工专业化、整体运作高效化的原则,确保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盲区。
②加强综合计划管控,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扎实推进综合计划的分解与执行,重点抓好项目策划定位、规划设计等关键前置节点,提前预警、及时调度,提高节点计划完成率,进而加强综合计划的管控,并将计划执行信息,作为运行分析和绩效考核的依据。
③强化全员绩效,完善绩效目标管理
弘扬正确价值导向,通过绩效激励引导全员树立工作正能量,建立事业发展大局观。通过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绩效公开、绩效登记细化到人、量化考核标准等措施,切实发挥绩效目标的正向导向作用。
(2)组织管理平台
以公司治理、组织架构、人事管理为主线搭建公司组织管理平台,推动公司横向和纵向权限的界定、职能职责的分类。
①着力完善治理结构,科学规范授权管理
公司依法建立和完善治理体系,全面规范各级企业职责,明确各级管理范围和业务职能,确定上下级企业间报告、审批、备案事项的流程和规则。科学设置企业授权机制,促进各专业、各层级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②优化治理决策流程,保障决策程序合规
一是全面优化公司治理层面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细化完善会议通知的发布、股东内部决策授权提示、会议准备、集体决策等事项的相关要求,保障公司治理决策合规高效。二是全面梳理治理机构的运行信息,对三会运作、党委会及总经理办公会运行进行全面评估,客观分析治理机构运行效果与风险,通过决策事项督办、跟踪与反馈,保障公司决策有效贯彻。
③明晰监事会权责,加强治理制衡与监督
一是根据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进一步厘清监事会职责边界与权责要求,通过制度的细化分解、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进行调整和细化,完善监事会制度体系,使各项监督工作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提高监事会的议事效率和监督水平。二是通过会议研讨、调研评估等多样化的形式,丰富监事会的工作内容,对重大事项决策与实施中存在的問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有效监督和推动相关工作开展,提升工作质量。
④强化独董履职要求,保证决策科学透明
提升独立董事的专业性、独立性。对独董的学历教育、专业资格、就职经历等方面全面调研,在满足国资及证监方要求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兼具专业与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独董;通过聘任程序、行权监督、兼职限制等措施,提升独董独立性。为独立董事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以及必要工作条件,确保独立董事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知情权、调查权等权利。
(3)资本管理平台
①加强资本运作政策研究,助力公司运营发展
一是探索融资新途径,对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可转债、可交换债、非公开发行、资产证券化、类REITs等融资方式及可行性进行研究。二是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及监管政策变化,紧密结合公司转型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房地产项目跟投、再融资、新能源、商旅地产资产证券化等研究,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三是践行重组承诺,解决同业竞争,根据不同单位实际进行收购、委托经营管理,确保同业竞争问题妥善解决。四是结合宏观调控及市场导向,积极探索公司转型发展思路,制定公司三年发展规划。落实工作部署,实现公司资本运作试点创新。
②切实维护投资者关系,持续树立良好市场形象
一是完善重大事项报送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密切跟踪转型发展执行、日常关联交易、重大合同、重大诉讼仲裁等重大事项进展及资本市场动态,确保应披尽披,降低信息披露违规风险。二是定期对公司股权结构进行梳理,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多维度、多形式加强投保知识宣传,多渠道、多角度加强与监管机构以及投资者的多边交流,确保公司舆情平稳,市值相对稳定,切实履行股东回报规划,持续树立资本市场良好形象。
(4)财务管理平台
以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金支付管理为主,打造公司财务管理平台,强化公司财务管理作用。
①加强预算管控,强化资金集约调配
一是组织效益测算,加强预算管理。做好年度预算批复下达,加强预算执行分析,编制公司三年滚动预算与半年效益测算,动态把控全年指标;按月做好预算执行分析,根据盈利承诺分解计划,加强项目经营诊断。二是全面开展公司全口径月度现金流量预算工作,加强现金流月度预测和完成情况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持续提升月度现金流预算执行率,确保公司现金流安全,不断提高资金收益。三是强化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刚性,逐步实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按月开展现金流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
②动态监控资金池,完善资金管控体系
一是按日监控资金池存量,督促各项目公司提高归集率,减少受限资金存量。按月汇报资金事项情况,重点关注大额资金事项支付和需要公司决策事项,提前筹划资金收支,完善资金管控体系,保证资金池存量安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效益。二是全面梳理公司财务状况,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优化资金配置、降低经营亏损方案。在改善财务状况的同时,加强政策学习及业务研究,深入分析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加大财务筹划,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推动公司健康快速发展。三是积极探索融资新方式,取得信用评级,扎实推进中期票据发行工作。
③统一核算标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一是持续跟踪主要会计政策执行情况。针对投资者、监管机构关注的关键业绩指标,统一核算标准,强化问题整改,规范业务处理,夯实会计基础。二是做好新准则实施准备工作。加强收入准则学习,全面准确掌握新准则基本要求,启动新旧准则差异梳理,确保新旧准则平稳衔接。三是加强定期报告复核,深入了解、分析子公司经营状况,强化对子公司关联交易、业务处理规范性稽核,积极探讨采用单独软件系统,提高财务数据复核效率及准确性,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年报和定期报告编报工作。
(5)信息管理平台
①统一部署信息管理工作,明细系统权限
一是全面剖析管控范围,精准把控系统权限。以信息获取的及时、完整、高效为出发点,识别现有信息系统接口和权限的问题,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把控公司应有系统权限。二是加强信息系统联动,提升经营质量效率。通过明确内部信息的传递要求,分部实施信息系统的融合工作,全面打通数据接口,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率效果。
②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创新重大信息报送机制,在原有月报基础上,开设重大合同经法审核权限,确保诉讼仲裁、融资担保、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及时、准确掌控与披露。严格按照监管机构要求,充分发挥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效用,全面分析公司整体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高质量编制本部及合并口径财务决算报表及定期、临时报告,完成各项报告的编制披露。二是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加强规则宣贯,严肃工作纪律,不断提升所属单位信息报送的主动性和及时性,从各个环节对拟披露信息进行跟踪、审核、预警,应披尽披,做到定期报告披露无差错、临时报告披露无延迟。三是持续推进外网网站建设,把网站打造成公司向投资者展示及交流的平臺,构建好公司展示窗口。
(6)风险合规管理平台
通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制度管理等维度打造公司风险合规平台,加强公司内部监督力量。
①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力量,多维并进开展监督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法律、风控、审计等内部监督力量,改变传统的监督模式,通过增设法律、风控等对应岗位、明确监督职能、扩大监督范围、开展对相关人员内部监督与风险管理的专业培训、强化监督意识,为公司的合规经营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推进创新监督工作机制。首先将内部监督端口前移,由事后督导变为事前定期或不定期的指导、沟通交流。其次,转变制度建立的视角,围绕股东权益与自身发展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强调风险预警揭示,全面提升业务管理水平与开展效率;然后,以监督检查为抓手,通过规范监督方式、统筹监督任务、严格监督过程、加强监督力量、跟踪监督落实等方式不断完善监督机制。最后,联合公司内部监督力量,合作成立内审工作小组开展对下检查工作。
三是强化监督机构协同配合,提升监督检查工作水平。强化监事会与内部监督机构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法律、风控、内审的内部监督力量,强化内部监督机构的协同配合,通过会议议事等方式进行及时高效沟通,实现相互渗透、有机联络,齐力提升公司监督检查工作水平,实现日常监督与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
②构建风险信息库,监管重要风险指标
为了促进公司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体现风险管理对于公司战略目标的促进作用,公司将从风险信息库构建入手,立足于实际业务发展,以内部控制体系优化成果为基础,以风险管控为引领,打通前期各项工作的内部关联,形成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由各部门及下属企业针对发现的管理短板,综合分析相关业务链条存在的系统性风险,梳理存在的风险因素,搭建风险分类框架,明确风险信息库编制要求,构建切合公司实际的风险信息库并落地应用。
③输出管理标准,指导管理与业务执行
对公司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规范履行废、改、立程序,为公司依法治企打好基础。在对原有制度更新完善的基础上,增加重要业务领域、管理事项、操作环节的管控要点和管理要求。结合公司年轻员工多的实际情况,牵头做好重点业务流程的梳理工作,为年轻员工快速熟悉业务和业务轮岗,尽快成长为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三、实施效果
基于本次上市合规与国资管控“一模式”、“两标准”、“两体系”、“六平台”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工作的实施开展,公司在经营业绩、内部控制管理、监管合规要求贯彻、风险管控等方面均取得初步成效,相关管理成效如下:
1.经营业绩提升效果明显
公司经营业绩显著提升,地方排名第4位,A股上市房企中排名第31位。营业收入、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等均列辖区排名前五位。
2.运营管理受到高度认可
A公司严格践行“知敬畏、重信披、讲回报”等相关要求,持续开展上市公司规范治理,受到证监会、证监局、深交所等日常“零问询”;积极参加辖区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和投资者保护专项宣传活动,荣获“投资者保护优秀单位”称号。
3.双重合规要求深度贯彻
将内部控制的原理、方法系统性融入公司与所属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通过有序的辅导与培训、深入的内部交流分享,使每个员工深入理解了其岗位的管理责任及协同要求,全面掌握了相关工作规范,为公司各项管控要求的落地运行,夯实了管理基础,切实提升了管理效率。
4.内控管理意识全面提升
随着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建设工作持续开展、内部制度的推动运行,内部控制理念在公司上下得到广泛普及。依“法”守“法”开展业务、协同推动工作流程的横向纵向贯通的内部控制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5.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内部控制理念的普及,公司上下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同时,随着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深化应用,公司整體的风险防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发〔2016〕30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24/content_5076241.htm,2016-5-23.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8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5/10/content_5192390.htm,2017-4-27.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注协发布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情况快报[EB/OL].http://www.cicpa.org.cn/Industry_regulation/annual_audit/,2011-2018.
[4]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报告[M].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2014: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