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帝国教育会与殖民奴化教育的实施

2019-12-26 07:06刘战
理论观察 2019年10期
关键词:满洲殖民帝国

刘战

摘 要:“满洲帝国教育会”做为日伪推行奴化教育的得力工具,依照其既定的目标,全力投入到殖民奴化教育事业的开展,涉及到奴化教育的多个领域,加强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殖民地教育的统制。伪满帝国教育会进行编纂殖民教育教材,举办培训“再教育”现职教员的讲习会,召开面向社会大众的讲演会,创办出版奴化教育期刊书籍等活动,对于推动促进伪国的奴化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伪满教育会;审定教科书;教员讲习会;《建国教育》

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0 — 0097 — 03

思想文化教育对于全社会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日后的发展道路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兴衰实际上是由如何健全地培养第二代国民来左右。”〔1〕(P.155)日本帝国主义非常重视实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伪满建立起完整的殖民主义教育体系。伪满洲帝国教育会不遗余力地推动促进伪国奴化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内容范围十分广泛的实质性工作 ,是伪满推行奴化教育的有力机构。

民国时期,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4省均设有教育会,致力于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九一八后,日伪当局将各省原有的教育会,改造成为推进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奴化教育的官方御用工具。1934年6月23日,伪文教部于伪都新京召集有本部官员,伪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省教育厅长,新京特别市行政处长等150余人参加的会议,正式宣布成立“满洲帝国教育会”。伪满帝国教育会本部设于“新京”,地方上伪奉、吉、黑、热4省,以及新京特别市教育会成为它的分会,伪各市、县、旗教育会属于“帝国教育会”的支会。

从1934年开始,伪满对全“国”省份实行几次大的调整,至1941年后固定为19个省、1个特别市。“满洲帝国教育会”的下属分会亦相应出现多次变化,后期设有伪新京特别市,奉天、吉林、滨江、龙江、热河、锦州、安东、间岛、三江、通化、牡丹江、东安、北安、黑河、四平、兴安东、兴安西、兴安南、兴安北省,总计20个分会。伪满中后期,各省教育分会的分会长一职,由伪省长兼任,伪省次长、民生厅厅长兼任副会长。伪各市、县、旗教育支会,以伪市长、县长、旗长兼任,副会长则由伪副市长、副县长、副旗长兼任,以彰显伪国政府对地方上奴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伪满洲帝国教育会本部机构的人员组成,与伪文教部中央机关的官员基本上是一批人,属于“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伪各省分会,各市、县、旗支会与伪地方教育行政机关的人员亦大体上重叠在一起。首任会长,名义上由时任伪满国务总理大臣兼文教部大臣的郑孝胥兼任。伪文教部“日系”(日本人)次长兼任副会长,掌握实权。理事长、理事等职,分别以伪文教部总务司长、学务司长、礼教司长等人充任。“满洲帝国教育会”的全套领导班子,随着伪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官员配置的变动而进行调换。1937年伪满政府机构实行大改革,撤销伪文教部,伪民生部教育司主管教育事宜,“帝国教育会”会长改为伪民生部教育司司长兼任。1943年伪国重新恢复文教部,伪帝国教育会会长再由伪文教部大臣兼任。日本帝国主义要把所有的教育行为活动都严格限定在殖民主义教育的范畴内,强制实行教育专制。“满洲帝国教育会”以所谓民间教育团体的身份,通过与伪教育行政机关人员组成上的重叠,行殖民政权机关之实,把原本应当属于民间团体组织的教育会实质上变成了政府教育机关职能的外展延伸,拓展强化日伪文教当局推行奴化教育的力度和广度,“以谋教育之进步、改善”,〔1〕(P.124)起到政府教育部门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将一切教育事业更加牢固有效地全面掌控在日本殖民者手中。

伪满洲帝国教育会的会员,分为名誉会员、特别会员、普通会员三种。名誉会员属于经会长推荐的所谓学识德望之人,及有功于本会者。特别会员是“教育行政关系者”,即教育政府机关官员。普通会员构成了“帝国教育会”人数的大部分,主要为学校教职员,一部分为“文化机关职员”。日本帝国主义将伪国的教师全部集中于此,便于加强对他们的控制,另外也是对教师的宠络,想要以此促进“文教关系者之互相亲睦向上”,〔1〕(P.124)使教员们热心于奴化教育事业。伪满洲帝国教育会1941年最盛者,会员达到5万多人。〔2〕(P.133)

“满洲帝国教育会”自成立以来,开展实施的奴化教育活动从未间断过,“经营事业范围颇广”。〔1〕(P.339)依照伪帝国教育会定章,它所从事的事业主要有:(1)展开对伪国教育事项的调查研究工作;(2)编辑出版发行教育杂志图书;(3)指导伪国奴化社会教育的开展;(4)举办公共场合的讲演会,教员讲习会等;(5)进行国际间教育交流活动,宣传美化伪国的教育状况;(6)与各种文化团体一道,促进带动伪国文教的发展;(7)表彰为殖民奴化教育做出“贡献”者;(8)其他推动奴化教育进展的必要事业。

(一)编纂发行教科书等学校用书。伪满初期 ,面临着由民国时期健康发展的近现代教育向殖民主义奴化畸型教育的根本性转变。教科书做为学校教学基本内容的载体,影响到奴化教育整体的成败。日伪文教当局深感“现在所使用之教科用图书,概系中华民国发行者,其内容多不适宜我国国情”,〔3〕(P.376)故急需编纂新的符合日本帝国主义奴化精神思想内容的教科书。1933年3月起,伪文教部开始组织人力编写奴化教材。鉴于工作量浩大繁多,又需短时间内完成,伪文教部除直接着手编纂“国定教科书”外,责成“满洲帝国教育会”编纂中等学校、师范学校用一部分教科书。伪帝国教育会纠集会内日本人会员,将充斥着殖民教育思想内容的教材用日文编写敲定,再由“满系”(中国人)会员照原样翻译成“满文”(汉文)成书。至1935年12月,伪满帝国教育会编纂完成初级中学校用教科书10种10册,计有算术、代数、几何、生理卫生、矿物、物理、化学、农业、商业、女子家事教材;高级中学校、师范学校用教科书13种19册,包括国文(上、中、下册)、修身(上、中、下冊)、英语读本(上、中、下册)、英文法、代数、几何、三角法、教育学、教育史、学校管理法、心理学、伦理学、教学法教材。经伪文教部审查通过,伪帝国教育会编纂的教材,被定为“审定教科书”出版发行。伪文教部强制规定从1936年1月起,初级中学校必须使用“国定教科书”和“审定教科书”,高级中学校、师范学校采用“审定教科书”。至此,伪国学校的课堂完全被奴化教育教科书所占据。“满洲帝国教育会”并负责编撰发行中小学校学生寒暑假学习帖,教师所用的教学参考书。伪满洲帝国教育会与“满洲书籍配给株式会社”紧密协作,统一管理教科书和其它殖民教育类书籍的分配下发,由伪帝国教育会根据不同地方学校教员、学生需要的数目进行调配,经伪各市、县、旗教育支会,向当地学校发放所用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以期需给之调节圆滑。”〔1〕(P.338)

(二)举办现职教员“再教育”的讲习会。伪满洲国成立,学校教师基本上是民国时期培养出来的。在日本殖民者看来,这些人的思想不够“纯正”,“在旧政权时代养成之教师充当教职者,与我国基于建国精神之教育相反。” 〔1〕(P.178)而推行殖民奴化教育又急需大批有经验的教师,“一国文教之盛衰,系于担当直接指导教化学生教师之素质如何。”〔1〕(P.209)日伪当局只能沿用原有的师资力量,同时在思想意识、教材内容等方面对他们施以“再教育”。伪国中后期奴化教育方针内容出现几次调整变化,对于学校教师来说,也有重新进行培训的必要。伪满洲帝国教育会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期,举办教员讲习会,对现职教师实行培训“再教育”,使他们能够担负起从事奴化教育的重任,“为急务之教员素质向上。”〔3〕(P.402)日本帝国主义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讲习会,培养出明确奴化思想,愿意为奴化教育效力,熟练地掌握从事奴化教育具体的知识技能,能够较好地完成奴化教育任务的“合格”教师。伪帝国教育会组织的教员讲习会,首先开展殖民奴化精神思想的宣传灌输。出于强行传播日本思想文化,同化中国东北的下一代人的需要,日语的讲授亦占有相当的比例,以提高中国人教师日语的水平。再次是传授有关专业课特别是实业课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伪国短缺的实业科教师,使他们回去后能够胜任将东北的学生培养成替日本殖民者的经济掠夺卖力的劳动力后备军的教化任務。农科教员的讲习会,授有园艺、苗圃、工艺、养蜂、养鸡、养畜、实经、害虫等内容。工科教员讲习会传授地方工业方面的知识技能。女子中学实务科教员讲习会,传授烹饪及实习、裁缝及实习、手艺实习、育儿等课程。

(三)举行讲演会推动社会教育的开展。学校教育的适用范围有限,只能教化作用上过学的人群,不能影响到社会大众。伪满成年人中目不识丁者众多,并且由于日伪统治下普遍性的贫,导致青少年儿童的失学率很高。为了使东北民众均能接受到殖民奴化精神内容的熏陶灌输,日本帝国主义非常重视发展社会教育,“以增进国民之道德,涵养其国家观念。” 〔3〕(P.115)伪满洲帝国教育会不定期的在公共场所举办组织讲演会,派人进行宣讲,“以通俗的方法,直接通过听觉予民众以教养,实为社会教育上极关重要之举”,〔3〕(P.384)使殖民奴化思想的内涵得到最为广泛的宣扬传播,影响也更大,“讲习既久,不惟知识增进,凡道德理想胥能逐渐提高,达成公共生活之目的”,〔3〕(P.117)长此以往逐步占领东北人民的内心精神世界。

(四)编辑出版发行有关奴化教育的书籍期刊。“满洲帝国教育会”会刊《建国教育》,分为日、“满”(汉)文版,隔月出刊,发布给全体会员阅读,“以期促进会员素质向上,而图相互疏通意志。” 〔3〕(P.57)《建国教育》没有设定相对固定的栏目,所载内容包含了殖民奴化教育的方方面面,有学校课程的探讨施教;对于社会教育的指导性意见;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的理论性文章;充分开展师道教育、职业教育的研讨;教科书编纂计划的介绍;经营管理好学校的措施办法;实施奴化教育“成绩突出”学校的经验交流推广;伪中央和地方各教育会的活动状况;发布伪满奴化教育的政策性文章,如公布中小学校教员检定情况等;伪国统治不同阶段奴化理论思想的宣扬灌输,对“建国精神”、神道思想、“大东亚共荣圈”文化建设等思想内容进行诠释讲解;日本教育历史文化的阐述介绍,比如日本教育的现状,日本教育史的连载文章,神武天皇以来日本“2600年历史”的叙述等;日语讲座;时事政策的宣传;学校生活的小说;等等。《满洲学童》为伪帝国教育会于1936年10月创办,初为双月刊,其后发展演变成月刊、半月刊,属于初等学校小学生使用的课外读物。1939年9月起,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消化理解程度,刊物分为供高小学生阅读的“高学年用”版和以初小学生为发行对象的“低学年用”版。《满洲学童》主要刊载童话、寓言、童谣、笑话、小故事、儿童文学剧本、学童作文、日语会话、地理常识,以及宣称日本侵略有理的“历史”知识。为了配合日本帝国主义用日本的语言文化同化中国东北儿童,达到灭亡中华民族的险恶目的,《满洲学童》有意选登了日语日常对话、日语小故事、日语童谣等内容。《满洲学童》的编者和撰稿者,把充满殖民思想文化内容毒素的一些故事,以儿童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所谓童话的形式,登载在刊物上,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渗透进东北儿童幼小空白的心灵世界,成为该刊的一大特色。伪满洲帝国教育会出版发行教育类和思想宣传类图书,较著名的有伪民生部教育司司长日人皆川丰治所著《满洲国之教育》,由该会编纂的汇聚了伪国自成立以来奴化教育法令规章政策的《满洲帝国文教关系法规辑览》,灌输王道思想内容的《建国讲演集》等。

此外,伪满洲帝国教育会经营的事业还有组织会员在各地考察,交流奴化教育经验情况;举办日语广播会、唱歌广播会、学生作品展览会;与伪满洲杂货统制组合一道,配给全“满”学生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株式会社”配合,提供学生用被服等诸多活动。

“满洲帝国教育会”全力致力于奴化教育的开展实施,按照建会时确定的宗旨方针,大范围地推行殖民地教化活动,“而不背设立之趣旨,发挥其实绩矣。”〔1〕(P.269)在其鼎盛时期,各项事业得到了充分发展,1941年该会预算款较刚成立时增长28倍之多,“会况之跃进发展,由此可昭然明矣。”〔1〕(P.412)只是奴化愚民教育是一种不得人心的历史性倒退,这也就注定了伪满洲帝国教育会无论多么努力,它所追求的目标最终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

〔参 考 文 献〕

〔1〕武强,主编.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二)〔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

〔2〕伪满洲弘报协会,编.满洲国现势〔M〕.长春:伪满洲弘报协会,1937.

〔3〕武强,主编.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一)〔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满洲殖民帝国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浅谈在满朝鲜作家玄卿俊作品的主题意识的变化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六 大不列颠空战(下)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四 战争魔影(下)
“帝国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