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杰 李鑫
兵学中的“衢地”理论,大规模的战争,某个面积有限的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成为交战双方的热点,其得失经常对战争的结局起到决定性作用,这种战略要地,军事地理学中称为“枢纽地区”或“锁钥地点”。〔1〕大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地处大同盆地中心,是晋、冀、内蒙三省区交界之处要道,由于其特殊的地缘环境,大同是保全山西乃至华北的屏障,通向北方的门户。
明朝时,大同正处在明王朝与蒙古相互颉颃的核心地区。“矧云中为北虏出没之冲障,居民御外侮匪城池焉,奚恃书之详重之地也。”〔2〕朱元璋为了防御蒙古的侵犯,洪武初年在大同设镇守、提督。洪武四年,置大同都卫指挥使司。朱元璋令大将徐达和常遇春镇守大同,因此在前朝辽、金、元旧城的基础上修筑大同城。大同城的规制,据史料记载:“大同府城洪武五年太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南之半,增筑周围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壕深四丈五尺。”并在东南西北各建四外包门:和阳、永泰、清远、武定。“上各建角楼四座、敌台楼五十四座,窝铺九十六座。”同时建有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乾楼、望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到了景泰年间,巡抚都御史年富于府城北面另筑北小城,“周围六里,高五丈八尺。”到天顺年都御史韩雍继续修筑东小城和南小城,“各周围五里,壕深一丈五尺,东西南三门。”永乐年间开始在大同设镇守总兵官,大同镇以此形成。它一方面起着拱卫边疆保护都城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外界侵扰。明正统十四年,瓦剌依次攻下大同诸堡,“土木堡之变”发生,大同镇守军与其顽强抵抗。总而言之,在明朝这一时期,大同城墙在对外的军事防御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明末农民战争之时,镇朔将军、大同总兵姜瓖先降大顺军,后又降清。因不为英王阿济格信任,又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阿济格)寻复偕巩阿岱攻大同,会降将杨振威斩瓖,降。(阿济格)隳其城睥睨五尺,乃还。”〔3〕清军在进入大同后,“将大同城垣、自垛切去五尺”,将大同的府治、县治移出,大同因此一度衰落破败下去。
顺治年间地方官请求复还大同,移民使大同城逐渐繁。后城墙多次修缮,如道光年间地方官提出:“卑县北临口外,地逼边墙,不特三关之藩篱,且为全晋之保障,形势最为险要。非雁门以内各州县城墙可比,必须详请兴修以资捍卫。”〔4〕尽管明清统治格局不尽相同,大同不再起着明朝时期重要的作用,但战略地位依旧重要。
民国时期,大同地区军阀混战,关于大同城墙状况的记载依然有迹可循。1936年,据记载“只因年远失修,现在都破败不堪了。大城四面,还有东西南北四关,除西关外,都有城墙围着;虽然大小形状很不一致,然对于大城的雄伟壮阔,拱卫衬托的,更有意义了。”〔5〕可见当时大同城墙即使荒弃有损,但整体结构依然保存较为完好。
解放战争中大同集宁战役,傅作义以围魏救赵之法解大同之围,这是中国现代战争史上的经典一战。在激烈的攻防战中,大同城的城墙、城门、城楼、望楼、角楼等被损毁严重。针对发生在大同的战役,时人记录:“大同是山西北部的门户,亦是西北国防上的重镇。所以胜利保卫了大同,不仅是保卫了山西,保卫了华北,而且对整个国防和全面实有极大的关系,起着巨大的影响的。”〔6〕可见战争年大同军事要冲意义依旧重大。
建国后大同军事防御作用不复存在,为满足城建设需要,城墙的瓮城、望楼相继拆除,城墙的城砖被剥离以建造房屋,故其渐沦为土城墙,破坏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幸运的是夯土大体保存,遗迹比较明显。2008年开始,大同开始包砖修复夯土城墙,至2017年已全部完成。如今古城墙成为大同市的一张名片,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2016年以来,伴随着大同城墙的免费开放政策,大量的市民游客登上城墻,利用附近大同博物馆,大同城墙不断为世人所知,博物馆的历史陈列和城墙的实地景观,二者共同促进了大同城墙知名度的提高。在文化层面和商业层面上,大同城墙取得了双重的效益。作为大同当地的文化名片,大同城墙从文化道路出发,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仅以2017年为例,大同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累计5383.7万人次,同比增长33.21%;国内旅游收入累计480.32亿元,同比增长33.1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累计483.13亿元,同比增长33.02%。〔7〕借助城墙这一名片,大同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大同城墙的开发建设也出现诸多有待改进之处。具体有以下几点:
作为大同当地历史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南方的广大地区,大同城墙知名度仍然不高。作为大同市区最为庞大、历史最为悠久、保存相对完好的历史遗留,在对外宣传中,大同城墙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在对外宣传中并没有突出当地“军镇文化、塞北锁钥”的历史特点。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有接近六成的外省居民不了解大同拥有城墙,特别是在南方省区,78%的居民不了解大同城墙,丝毫未曾听说过有关大同城墙的新闻。即使是连续两年的“古都灯会,天下大同”灯会活动,所吸引的也仅仅是省内、内蒙古南部包头地区、张家口地区旅游人口。同时,由于宣传缺乏统一性,大量观灯人员涌入,对除了大同城墙以外的大同古城(以华严寺为核心,四牌楼、古清真寺、仿古街等区域)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旅游人口提升。即使是针对大同当地市民而言,对于大同城墙的历史状况也了解甚少。1970年之后出生的大同市民基本不了解大同城墙曾经的状况,认为大同城墙就是单纯的夯土结构,根据实地调查,有86.6%的居民不清楚大同城墙曾经也有包砖。同时,根据实地的口述史研究,在大同市下辖区县的广灵县沙河村大同城墙余段,附近居民认为大同城墙始建于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由郭子仪兴建。这种讹传为宣传欠缺所致。
大同城墙建立开始于明初徐达,是不折不扣的明朝文物。大同城墙在包砖保护中,较大程度的恢复了明代城墙的原貌,对于原先的望楼、瓮城、以及独具特色的外突结构控军台都毫无保留的进行了复原保护,对于城墙所代表的军镇文化做出了营造为了彰显城墙的文化氛围,做了有关文化方面的阐释,在城墙下方专门设立城物馆,使得城墙的历史沿革更加直观化。但是在一些方面上仍然有欠缺之处。在大同城墙的匾额与题字中,少数题字有迹可考之外,大题字从书法中凑字,在望楼上现在仍然有蔡襄题字、黄庭坚题字,是复原保护中遗憾之处。对于大同城墙,还出现了大量的文物“异地搬迁”现象。在城墙东段,东南角方向上,有一塔名“雁塔”,或名“文峰塔”,这一塔原件现今位于大同市区文庙处。〔8〕城墙上方则简单的做了复制品,但是并未完整的复制四门塔身、挑角砖踏等部分,在时间记录上也有错误,将建造时间追溯到洪武年间,实际上该塔为明天启四年建。
大同城墙本身为三合土筑造,本身已经有所损毁。在包砖保护之前,大同城墙共有缺口四处,砖石有部分也被居民挖去以建造房。如今大同城墙已经相对复原了明代原貌。在实际考察中,还有一部分过于商业化的行为,直接对文物造成损害。永泰门西段布置有大量广告,这些广告多为各类金属字,以铆钉固定在城墙本身的墙面上(见图1,图2)。布置广告直接在城墙表面打孔有些孔洞中已经出现了内部夯土外露现象。在风沙天气的影响下,个别部分的夯土风化严重。在整体的保护之后,对文物造成了二次损害。
图1
在口述史调查中,大同市东南方向广灵县沙河村境内,有一段长约100米的城墙,下方为土质结构,上方为砖石结构。沙河村在当地地势较高,20世纪40年代,还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城墙。20世纪50年代起,当时的居民多挖掘城墙砖石用作建造房屋,城墙的砖石被大量挖掘,现今仅有100多米长度留存。留存城墙中,有修补痕迹,为后期村民防盗修补(当时多有盗贼,盗取财物后延城墙破损处向下方民居逃窜)。当地的居民已经不能知晓这段城墙的年代,口述史对象孙德认为,该城墙建于郭子仪平安史之乱时期,事实上郭子仪并未驻扎云州地区。广灵县东北方向的白家坟村,有一段类似于城墙控军台的建筑,在一段平地上有突出的土质块状建筑,在突出部分之上,有一木质的望楼式建筑,歇山顶样式。但在二次考察时,这一木质望楼已经被拆毁,下方做根基之用的土质块状建筑也被拆毁用作露天煤矿废弃填埋之用。广灵县位于明代大同镇和宣府镇交界之处,距离明代安东中屯卫距离仅有60公里,位于大同长城内长城沿线,而在清代,大同失去了边关地带的位置,明代宏大的城防体系也已经停止营造。有理由猜想,这些残破的城墙是内长城或大同城墙的余脉。
图2
大同城墙自身的优势已较为突出,其本身的几点问题仍然值得考量解决。只注重经济效益是不够的,大同城墙的文化内涵应当被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上。对于先前保护开发中的过粗过急现象,应当有所改变,作出相应的调整。
首要之急在于继续进行宣传。这一宣传不仅针对对外的旅游资源宣传,更需要针对对本地的文化常识宣传。对比西安城墙文化宣传的成功案例,大同当地宣传部门对新媒体不够重视,利用程度不够。作为北方地区与西安城墙距离较近、类型较为相同的文物,大同城墙的当务之急,需要吸取西安宣传的有关经验,采用新媒体手段,提高自身知名度,以扩大自身影响力与游客吸引力。同仍需要加强本地区居民对城墙的了解。在实际的考察与口述史调查中,居民不了解大同城墙。对于大同城墙的认识和历史源流,需要进一步依托城墙博物馆作出基础性的科普。
其次,对于大同城墙自身不合理的改动,需要及时复原,撤下不合理广告。城墙的文化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的,一味求取经济效益最大化,忽视文化效益是不合理而短视的。对于城墙上已经影响到城墻文物完好性的广告,需要及时撤下。对于因广告投放而破坏的城墙墙面,需要及时追责,尽快修补。根本上需要改变城墙发展思路,重视城墙的文化效益,加快城墙与附近的北魏明堂遗址公园、华严寺形成统一的城市文化功能分区。
除宣传与改动之外,仍有重要的一点,即及时明确历史时空观念。城墙上的黄庭坚、蔡襄题字,是忽视时空观念,一味附庸文化氛围的表现。作为大同的城市名片,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是不应该的。城建规划应当立足于时空观念,对于明初城墙上出现的宋代黄庭坚、蔡襄题字,应当予以撤换。力求接近文物原貌。
最后,对上文所提到的有关遗存,应当予以保护。大同市广灵县沙河村尚有一部分城墙得到保存。但是在白家坟地区,当地有大量的露天煤矿,以及简易停车场、大型货车修理厂等。这些汽车修理厂大多直接排放废品,直接开挖当地土壤。白家坟地区的望楼土墙遗存在短暂的一个月之内,被当地居民用于填埋矿坑,制作燃料,短时间人为原因损毁了该文物遗存。旅游部门只注重城区连贯的城墙而不注重这些遗存物,是文保工作的遗憾。对于这些遗留的文物,我们希望后续能够申请相关资金进行保护,加大当地居民对城墙遗存的认识。宣府和大同之间必定仍然有相关的城墙遗存,正等待着发现与保护。
〔1〕宋杰.古代中国战争的地理枢纽〔M〕.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4):01.
〔2〕〔明〕张钦.大同府志〔M〕.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
〔3〕〔民国〕赵尔巽.清史稿〔M〕.民国十七年清史馆本.
〔4〕黎中辅,纂,许殿玺,校.大同县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87.
〔5〕大同县乡土教材编委会.大同县乡土教科书〔M〕.大同同和书局,1936.
〔6〕佚名.胜利的大同保卫战〔M〕.爱国出版社,1946.
〔7〕大同晚报〔N〕.2018-01-09.
〔8〕大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大同市志〔M〕.2000.〔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