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颀 陈可欣 刘欣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和酒店业发展迅猛。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中国酒店总数量约为25万家,全国纳入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星级饭店共计11685家〔1〕,平均年增长幅度为40% 〔2〕。酒店数量增加,提供了大批工作岗位,也带动了我国酒店与旅游教育的发展。2017年,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普通高等院校608所,高职类院校1086所,中等职业学校947所,年输送毕业生达16万人次〔3〕 。然而,酒店却一度出现“用人难”“招人难”“离职率高”困境。2016年,中国旅游饭店员工离职率高达37.3%〔4〕 ,远高于其他行业〔5〕。其中,接近一半应届毕业生在入职仅半年后离职〔6〕。因此,酒店对实习生需求日渐增多,约占总工作人员25%〔7〕。
与其他职业相比,酒店因其复杂组织结构、多样功能和产品,细节化和专业化内部运作等特点,要求从业者具有教强实操能力。校企合作,是当前酒店管理院校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的途经,也是酒店培养储备人才的重要方式〔8-9〕。它源于十九世纪德国,是种以企业和实践为主,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理论和实践相互交织循环的教学模式〔9〕〔12〕。其最大优势在于产学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既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亦向社会输送专业对口人才〔11-13〕。
工作满意度是员工的个体意识,描述其对全部工作的整体反应〔14〕,主要体现在对工作条件、工作本身、工作回报、企业人际关系以及企业等方面〔15〕。主要受(1)工作本身:如工作难度和强度、业务能力、专业技术匹配度和工作目标对工效价;(2)工作回报:指薪酬、投入产出公平性、晋升和发展机会、自身能力提升机会;(3)工作环境:含工作条件和安全、作息制度、工作氛围状态、同事责任心和素质;(4)企业本身:指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和管理绩效;(5)社会个人:含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员工年龄、性别、性格、技能等的影响〔16-18〕。
目前,多数研究仅从实习生角度出发,就其实习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与普通酒店实习不同,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进入酒店实习的学生通常须由学校统筹安排,含制定实习目标、与酒店协商岗位调配、适当授权、协调交流、课程与培训相结合〔19-20〕,其实习是一个“学校”、“酒店”及“学生”三方协同、互动及调整的过程 〔21〕。其工作满意度不仅直接影响酒店的服务质量,也影响实习生对酒店专业认可度、酒店行业忠诚度及毕业后就业选择〔22〕。本研究基于校企合作背景,调查分析酒店实习生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学校、企业及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基于文献梳理和总结,问卷分为三部分:(1)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含调查对象性别、年级、专业、学校类别以及毕业后就业方向;(2)实习生在酒店实习相关信息,含酒店类型、所在部门、实习期限、实习收入、住宿和餐饮情況、轮岗情况、课程设置、学分安排及选择、作业情况等;(3)实习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含工作本身、工作回报、工作环境、企业本身及社会个人。问卷在有校企合作背景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院校发放。问卷发放前请相关学者、专家进行有效性测试,并进行小范围初步测试。发放问卷150份,获有效问卷123份。其中,男性占57.2%,女性占42.3%。专业方面,酒店管理专业占比最大,占52.9%,其次是旅游管理专业,占21.14%,其他专业(如会展经济与管理类)占26.0%。就业方面,仅30.9%学生选择酒店行业。
大四是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主要阶段,占64.2%;其次是大三,占21.1%;仅8.9%为大二。实习单位方面,五星级酒店实习生最多,占48.0%,其次四星级酒店占26.0%,其他类型酒店(如民宿、精品酒店),占21.1%,三星级酒店最少,仅占4.9%。在选择方式上,60.5%学生通过“学校推荐,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方式选择实习单位,39.5%由学校统一安排。可见,目前酒店管理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企业高星级酒店较多,选择方式融合“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意见,较灵活且有针对性。
在岗位上,餐饮部实习生最多,占39.02%,其次前厅部占24.4%,随后客房部占17.07%,仅有极少数实习生被安排在了销售部、人力部、安保部、工程部等。需关注,虽然餐饮部和客房部等一线部门仍是实习生主要去向,但有四分一的实习生则在前厅部工作。相较于其他一线部门工作内容简单、容易上手且易于培训等特点,前厅部工作综合程度较高,对员工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要求也较高。一方面是酒店人才需求变化,另一方面是校企合作背景下实习岗位调配,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从实习期限上看,3-6个月占比最大,达52.9%;3个月及以下占30.9%,仅有3.3%实习期限为一年。薪酬上,实习生实习期收入在1501-2000元/月占38.2%,其次1001-1500元/月占26.8%。从餐食方面,绝大多数酒店均提供住宿(占87.0%)和三餐(占83.7%)。可见,虽酒店实习生薪资普遍较低①〔37〕,但为实习生提供食宿条件相对优越且规范。
問及课程要求,大部分实习属于教学计划中独立实践环节(87%),大部分有学分设置(81.3%)且要求实习生在结束后提交报告或作业(86.2%)。然需注意,仅13.0%实习生有相关专业课程需在实习期完成,课程含私人管家培训,调酒训练,餐饮服务,客房服务,茶文化鉴赏,物业管理系统,烹饪实操,酒水经营与管理和服务流程培训等,多为大二大三学生。问及老师的工作,仅54.5%实习生表示老师会定期走访。可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多数院校仍停留在传统实习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设置相对独立,未最大限度调动校企合作和互动的优势。
本研究利用SPSS对所收集123份有效数据进行了效度分析,其KMO值为0.938,效度较高。研究发现,实习生对酒店实习满意度不高,其总体满意程度均值仅为3.33。其中评分最高为“我觉得从事的实习工作增长了见识”(3.92),其次是“实习加深了我对所学专业及酒店行业了解”(3.85),“我觉得从事的实习工作提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3.69),“实习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68),“我觉得从事的实习工作对我未来就业很有帮助”(3.54)和“我觉得酒店所提供的培训提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3.50),“老师/企业导师能及时帮助我解决和克服实习期间遇到疑惑和问题”(3.35)及“老师/企业导师能有效引导我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做相组合”(3.33)。评分较低选项有“我觉得专长在实习期间得到了充分发挥”(3.29),“我觉得酒店为我们提供了系统且专业培训”(3.27),“我觉得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酒店十分重视”(3.24),“我觉得实习工作内容丰富多样且具有挑战性”(3.15),“我觉得工作时长合理,工作强度适当”(3.02),“我觉得酒店提供实习生的文体娱乐活动工作十分贴心”(2.98),“我觉得付出得到了合理且相应报酬”(2.94)及“我觉得从事的实习工作和期望完全一致”(2.81)。可见,相较于学校理论知识教授和有限实践教学条件,校企合作下酒店实习工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行业发展,开拓眼界,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及提高专业技能平台。因此,实习生在“眼界见识”、“专业技能”和“行业了解”方面满意度较高。而对工作及岗位本身“工作强度”、“报酬”及“工作内容”满意度较低,其原因可能是酒店工作(尤其是一线岗位)强度大,且工作内容较单一,与学生期待产生偏差,进而产生实习倦怠感。需注意,虽然校企合作强调了酒店、老师及学生三位一体的互动,然而学生对“老师与企业”在实习中的作用以及“企业对实习生的重视”方面满意度并不高。同时,调查还发现,不同类型酒店其实习生在实习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性。相比低星级酒店,在高星级酒店实习学生在“专长发挥”(P=0.01)、“实际工作与期望相符”(P=0)、“工作时和工作强度”(P=0)、“老师和企业给予引导和协助”(P=0.1),及“知识理解和掌握”(P=0.01)方面满意度较高。这一方面由于酒店行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得益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对实习单位资质(工作环境、实习生管理、工作岗位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遴选。调查还发现,毕业后打算从事酒店相关工作实习生在“实习对未来就业更有帮助”(P=0),“专业知识和技能”(P=0.01),“同事传授经验”(P=0)及“老师和企业给予引导和协助”(P=0)满意度较高。可见,对于毕业后有意从事酒店业实习生来说,更加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注重工作中人际关系。需注意,实习薪资仅在工作负荷满意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实习生对 “工作时长和强度”满意度随着薪增加而增长。可见,实习薪高低对实习工作满意度影响并不明显。
校企合作,是当前酒店管理院校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的途经,也是酒店培养储备人才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校企合作背景,通过对酒店实习生工作进行调查发现,校企合作酒店多为高星级酒店,实习选择多数基于“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意见。虽然餐饮、客房等一线部门还是实习生的主要去向,但前厅部等工作综合程度较高、对员工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要求也较高的岗位也逐渐增加。实习期限多为三至六个月,薪资约1000-2000元/月,食宿条件相对优越且规范。在课程设置上,多数院校仍停留在传统实习模式,其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设置相对独立,并未最大限度地调动校企合作和互动的优势。学生对“行业认知”、“专业技能”及“眼界见识”等方面满意度最高,但对实习工作的“工作强度”、“工作报酬”和“工作内容”满意度最低。而“老师与企业”在实习中作用与角色则并不明显。调查还发现,不同类型酒店、不同职业选择对实习工作满意度有不同程度影响。而实习薪资高低对实习工作满意度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为提高实习生工作满意度,学校和酒店应该最大程度调动校企合作优势,发挥“企业导师”和“学校老师”在酒店实习中角色和作用。酒店方面,可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下实习生管理和培训机制,适当地进行岗位轮换,鼓励酒店员工与实习生多交流,定期召开座谈会,邀请酒店管理层开讲座等方式,丰富实习生工作内容和实习生活。学校方面,首先应做好实习前准备工作,含课程衔接,明确实习要求和目的。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不同途径交流互动和定期走访,了解实习工作性质和要求,并对其在实践中遇到各种问题加以引导、归纳和总结,将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体现实习价值。最后,重视实习考核,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对实习生展开考核和评价。总之,学校和酒店在实习前、实习中及实习后的互动、监管和对学生的引导,是校企合作背景下提高实习生工作满意度的关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官网.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http://www.cnta.gov.cn/zwgk/lysj/201711/t20171108_846343.shtml,2017-11.
〔2〕迈点网.2017年上半年中档及以上酒店签约报告〔EB/OL〕.http://res.meadin.com/HotelData/146
250_1.shtml.2017-09-21/2018-5-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官网.2017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EB/OL〕.http://www.cnta.gov.cn/zwgk/lysj/201804/t20180419_863656.shtml.
〔4〕国家统计局.旅游饭店年末从业人数〔EB/OL〕.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 s=%EF%BC%9B%E6%97%85%E6%B8%B8%E9%A5%AD%E5%BA%97%E5%B9%B4%E6%9C%AB%E4%BB%8E%E4%B8%9A%E4%BA%BA%E6%95%B0.
〔5〕迈点网.2017年度酒店离职率调查报告:超8成员工因薪酬离职〔EB/OL〕.http://res.meadin.com/IndustryReport/148553_1.shtml.
〔6〕中商情报网.2017年中国旅游服务业人力资源白皮书——酒店业篇〔EB/OL〕.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71106/095521111214.shtml,2017-11-6.
〔7〕国家统计局.旅游饭店年末从业人数〔EB/OL〕.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 s=%EF%BC%
9B%E6%97%85%E6%B8%B8%E9%A5%AD%E5%BA%97%E5%B9%B4%E6%9C%AB%E4%BB%8E%E4%B8%9A%E4%BA%BA%E6%95%B0.
〔8〕郭海燕.福建酒店在发展转型期中的员工高流失率原因分析〔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3.
〔9〕杨建.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6.
〔10〕樊大跃,再谈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69-73.
〔11〕禚越.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4.
〔12〕金昱伶.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5.
〔13〕刘晓文,陈国铁,林平,陈曼英.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6,(04):174,178.
〔14〕Locke,E.A. Satisfiers and dissatisfiers among white-collar and blue-collar employee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3:67-76.
〔15〕谢永珍,赵京玲.企业员工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模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05):31-34.
〔16〕Locke E A,Latham GP. Atheory of goal setting and task performance〔J〕.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1990:66-78.
〔17〕俞文钊.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8-82.
〔18〕王秀荣,成秀萍.浅析电力公司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及激励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4,(09):222-223.
〔19〕祝晔.对高职旅游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的反思〔J〕.职业教育研究,2010,(01).
〔20〕卢泓,管玲俐.福特斯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业教育,2009,(03):8-9.
〔21〕洪艳.加强酒店实习教育管理,培养合格专业人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2007,(09):65.
〔22〕王艳丽.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D〕.山西:太原科技大学,2010.
〔責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