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

2019-12-26 01:51吕立宁
中文信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传统文化培育

吕立宁

摘 要: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工匠精神取之不绝的宝藏。高职院校要打造大国工匠的摇篮,必须充分认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其深藏的工匠精神内涵,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现“育德”与“育智”的有机结合。[1]

关键词:高职 传统文化 工匠精神 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2-0-01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高职教育的灵魂。作为培养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基地,高职院校应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借鉴、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智慧,来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努力打造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为实现我国从“制造数量”向“制造质量”的转型,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跨越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工匠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概括为匠心、匠魂和匠艺。涵盖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三个方面,蕴含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严谨求真、敬业守信、不畏困难、超越自我、推陈出新等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弘扬着中国精神,传播着中国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工匠精神取之不竭的宝藏,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工匠精神的内容体现在:一是爱岗敬业的“匠心”传统。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忠于职守”、“敬业乐群” 、“执事以敬”的传统,做事情要认真而不怠慢,应当“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二是精益求精的“专注”传统。《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体现了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三是持之以恒的“执念”传统。传统文化强调“执着坚定”,“志不强者智不达”,凡事要获得成功,必须有坚定的志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大国工匠精神,养成良好习惯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工匠精神” 培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工匠精神是时代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思想的变迁,既产生新的文明,更需要有根有魂的文明来滋养。 2015 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实施“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战略,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性发展。“工匠精神” 的提出顺应时代的需求,中国由“制造大国” 到“制造强国”的转型需要“大国工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管是产品制造,还是人才培养,所体现“匠”的精神是相融共通的[2]。作为培养大国工匠摇篮的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教育中,弘扬、继承与创新工匠精神,培养大批适应经济发展的“大国工匠”。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现实需要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因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导向而忽视了人文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缺乏人文环境和氛围的支撑。高职教育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一种执着、耐心、坚持的精神,一种专业、敬业、创新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高职学院急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从源头上塑造精神旗帜、文化典型,引导工匠精神的塑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与深化推广,能够有效解决青年学生群体当中的精神信仰乱象,让他们在浮躁的世界当中能够静下心来,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敢于担当,不断攀越,从而锻造出一种浑厚坚定的精神品德。

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1.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职院校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顶层设计,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要将文化自信提升和文化育人有机结合,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立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校园特色文化教育融入教学各环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教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生心灵,增强师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提升师生的文化自信。

2.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切入点和制高点,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要从组织领导、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系统设计,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注重工匠精神的挖掘与发扬,把“教知识”与“教思想”,“学技能”与“强素质”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育德”与“育智”的有机结合。要结合各专业课程的特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地穿插在课程建设中,使学生不仅掌握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洞悉为“匠”之道,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励之以志,“志存高远,技报天下” [3]。

3.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加强以工匠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学校积极利用围墙、宣传栏、走廊、教室、实训室等场所布置有关图片、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等传统文化内容;二是设立校园道德模范榜、优秀毕业生名人榜、技能比賽名人榜等典型示范;三是利用校园网站、学校微信平台等现代媒介,加强宣传历史上的工匠大师和模范人物。

4.学校与企业的教育,发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服务学习。利用好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平台,加强“ 工匠精神 ”实践教育、体验教育以及养成教育,使“ 工匠精神 ”与技能培育、技术活动结合起来,并在学生的精神之中内化[4]。在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中,将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发展校企合作,纳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体系,作为第二课堂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树辉.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拿出工匠精神[J].中国高等教育,2017 (10)

[2]鲁彬之.程龙.尚秋实,中国教育报,2018.7.3(第 010 版)

[3]付爱花.试论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J].现代职业教育 ,2017(15).

[4]张行健.高职院校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为依托的“工匠精神”培育途径 [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传统文化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