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习作单元的高度学观察

2019-12-26 01:50梁珊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表达观察

梁珊

【摘要】习作单元作为统编版教材的新形式有其独特的作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个习作单元,本单元围绕“学会观察”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笔者从单元整体出发,来研读单元目标;通过梳理单元结构,精读课文,积极交流,来总结观察的方法;通过例文比较,整理表达要点,并在习作训练中开展观察与表达的实践。

【关键词】习作单元   观察   表达

“你发现校园的过道旁新摆了许多菊花盆栽吗?”“国旗台下的枫树上长出了很多红红的小蝴蝶结,你们看到了吗?”“校园的造型书屋出新了,你发现了吗?”我常常欣喜地把新发现与学生分享,他们却总摇着头,瞪着眼,等着我告诉他们我的感受。

观察本是儿童了解事物,探索世界的钥匙,却不知从何时起儿童的观察通道被关闭了,对身边的新鲜事物熟视无睹,对不知、不懂的现象没了好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平时心粗气浮,对于外界的事物,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就说不出所见所闻是什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个习作单元,不仅较好地指出了学生学习观察的重要性,而且总结了本单元课文特点,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对本单元课文与习作的教学实施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聚焦单元导语,读透训练目标

习作单元的单元导语分别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角度提出学习目标。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引用法国罗丹的名言“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开门见山地指出要培养“发现美的眼睛”。列出两条语文要素:一、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聚焦语文要素,“观察”这个关键词在两句中都有提及,一是指向作者,体会作者的留心观察;二是指向自己,自己学习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围绕“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继续追问,一切周围事物都值得观察吗?根据单元导语,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应该具化为:1.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美好事物的;2.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3.培养有意观察身边事物的品质,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二、 梳理单元结构,明晰板块用意

习作单元包括六个部分:单元导语、课文两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两篇和习作训练。

1.精读课文:感受观察之法

该单元第一篇课文《搭船的鸟》记叙了在一次探亲之旅中,留心观察的作者认识了一个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金色的草地》一课记录了作者对家门口草地的新发现。本单元两篇课文的内容和课后练习题都将教学指向学会观察,即“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2.交流平台:总结观察之道

“交流平台”总结两课所学的观察要点并加以细分,将“留心观察”分为 “留心”和“观察”:将“留心”作为发现的前提——留心周围事物,就会有新发现;将“观察”作为发现的关键——细致的观察,可以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这个环节将帮助学生从课文学习走向方法总结。

3.初试身手:记录观察所得

“用几句话写下来”中的“几句话”和两段例文的开头都在提示,“初试身手”应是片段练习,不必写全篇。通过练笔,积累平时观察所得,为习作提供备选素材。“初试身手”是学生学习习作的预热环节,也是教师了解学情,诊断与反思教学的重要依据。

4.例文比较:习得表达要点

两篇习作例文,更接近学生的习作水平,例文一侧以旁批的形式点评作者的观察,提示作者观察的方法。“习作例文”的学习不同于精读课文,应由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围绕文后的要求进行阅读、勾画、填写、交流,教师在互動交流中点拨观察方法和表达要点。

5.习作训练:实践观察表达

在“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主题下,三幅图分别从秋景、上学路上、教室里三个角度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思路,提示学生观察的角度。交流部分列举的三句心得既是对观察方法的提示,也是对本单元所学观察要点的总结。

三、 整合教学资源,指向表达方法

精读课文可以教会学生很多知识,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一般单元中的课文,应更多地指向表达方法的学习。叶圣陶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就是学生学习习作的例子。不论是本单元中的精读课文,还是习作的例文或片段,在教学中都应聚焦“表达方法”,指向本单元习作训练要素——观察。

1.循着作者的视角,留心周围的美

(1)欣赏偶然相遇之美。罗丹说:“生活中要善于细心发现。”《搭船的鸟》所写的事,“初试身手”(一)《小蜗牛过马路》中那一只鸟、一只蜗牛,都是作者平常生活中的偶遇。而我们身边的儿童常如培根说的那般——“戴上墨镜,世界在你眼前就立即失去了光彩。”这两篇课文就是在引导学生摘下“墨镜”,要像作者一样擦亮眼睛,留心灰蒙蒙的雨天中那一抹亮色,便能与美丽翠鸟遇见;行走时放慢脚步,留心路边,便能与蜗牛一同散步。

(2)发现熟悉事物之美。《金色的草地》《芒果》《我家的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四篇文本中所观察的对象均是作者身边的熟悉事物。四篇文本用四个熟悉事物之美,打破“距离产生美”这一选择性盲视的误解,帮助儿童走出“见如不见,闻如不闻”这种忽视对外界观察的误区,用一篇篇例文告诉学生,美丽的、有趣的事物就在身边,我们要去看,去发现。

2.学习作者的方法,仔细观察美

(1)调动多种感官,增加观察的角度

我们要将三年级学生在科学课上获取的观察方法和经验与本单元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看、听、摸、问、量、闻等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调动多种感官观察的方法,感受多角度观察的丰富体验。《搭船的鸟》的作者看见鸟儿艳丽的羽毛,猜想它的经历,看着它灵活捕鱼,听着母亲的介绍,由看到想,再到听,正是多角度的观察。“初试身手”(二)《芒果》短短四句话更是将“看”“摸”“闻”“剥”多感官多角度的观察方法一一呈现。《我爱故乡的杨梅》将杨梅成熟过程中外形、颜色、味道三方面的观察写得具体可感。以上三篇文本所渗透的观察方法在习作板块的“分享心得”第二条中加以凝练: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

(2)连续多次观察,拉长观察的时间

连续细致观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本单元中也有所渗透。《金色的草地》中作者对草地经历了不同时段反复多次的观察,《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对杨梅生长变化的观察历时更久,伴随杨梅成熟的全过程。正如巴甫洛夫所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对于变化中的事物,就要将观察的时间拉长,在观察中注意事物的变化,这一观察方法呈现在习作板块“分享心得”的第三条。

(3)与观察对象相处,打开互动的通道

儿童天生爱动物,当把动物作为观察对象,则观察中有爱,相处中有事,表达中有情。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中就记叙了“我”教小狗识字、小狗同火车赛跑两件趣事,这些趣事是在“我”与小狗的相处中发生的,小狗淘气可爱的特点是在“我”和小狗的互动中观察到的。可见,对于动物这类事物的观察,我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与观察对象的相处与互动,会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四、联通单元内外,衍生观察时空

1.推荐书目,助力观察

在学习本单元的前后一个月中,可推荐学生阅读朱赢椿的《虫子旁》、比安基的《森林报》、韩开春的《虫虫》等观察日志。我们通过整本书阅读走进更多观察者的观察世界,借助他们的视角学习观察。阅读活动中,可在班级开展美文诵读、三分钟演讲等活动进行交流,让更多的观察佳作成为学生的习作例文。

2.巧用工具,助力表达

通过拍照、视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留存观察资料,巧用重放、暂停、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细致观察,降低实时观察给学生带来的难度。借助喜马拉雅软件、QQ语音、小视频等方式讲述观察点滴,拓宽学生交流分享的渠道,在同伴共学中增强观察的动力,增加表达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表达观察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