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重症类型之一,近年来大量临床报道显示,单纯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应用难以缓解病情进展,多靶点神经内分泌调节干预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1];其中心肌纤维化和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异常在加快慢性心力衰竭病情恶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已获得广泛证实[2]。传统单纯西医疗法针对靶点相对单一,总体疗效改善往往无法令人满意[3]。中医药已被相关临床研究证实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具有多环节整体调节作用,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较好[4]。本研究旨在探讨温阳活血利水方辅助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肌纤维化指标、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3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8例。对照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63.82±5.93)岁;病程(5.58±1.30)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4例,Ⅲ级24例;原发心脏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7例,肺源性心脏病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试验组,男40例,女28例;年龄(63.69±5.87)岁;病程(5.64±1.33)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2例,Ⅲ级26例;原发心脏疾病:冠心病35例,肺心病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西医诊断标准[5],且中医辨证阳气亏虚[6];②年龄≤75岁;③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④方案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基线6 min步行测试值<150 m;②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③既往心脑血管意外病史;④严重高血压难以控制;⑤造血系统疾病;⑥免疫系统疾病;⑦肝肾功能障碍;⑧精神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即贝那普利10 mg/d加比索洛尔5 mg/d、螺内酯20 mg/d口服,如病情未获得有效控制可给予地高辛0.125~0.250 mg/d口服;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组方:茯苓30 g,黄芪20 g,白术15 g,赤芍15 g,白附片12 g,红参12 g,猪苓12 g,川芎10 g,干姜10 g,甘草8 g。1剂加水500 mL,煎至150 mL,每天分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主要证候积分包括喘息气促、乏力疲惫、心悸不宁、体寒肢冷及口唇紫黯[7],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②生活质量评价参照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③运动耐力评价依据6 min步行距离测试[5];④心力衰竭症状严重程度评价参照Lee氏心力衰竭评分量表[5];⑤采用西门子AUCSON 4100型彩超仪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水平;⑥采用罗氏Cobas C3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2级及以上;②有效: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1级;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5]。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试验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主要证候积分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主要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主要证候积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Lee氏心力衰竭评分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Lee氏心力衰竭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Lee氏心力衰竭评分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4 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水平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LVEF、CO、S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5 两组心肌纤维化指标和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心肌纤维化指标和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心肌纤维化指标和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目前医学界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仍未彻底阐明,近年来心肌纤维化指标和炎症相关因子在病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获得认可[8]。TGF-β1和CTGF均是临床心肌纤维化发生关键始动因子;其中TGF-β1能够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化成熟,上调胶原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合成分泌量,加快细胞间质沉积[9];而CTGF则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转化,增加细胞外基质沉积量及提高细胞凋亡速率等作用[10]。已有研究证实,IL-1β和TNF-α水平与心肌纤维化严重程度及心力衰竭发生风险呈明显正相关,两种均可通过增加纤维连接蛋白和相关胶原表达量,激活心肌超氧化物形成信号通路,从而导致心肌纤维化形成或加重[11]。
国内外临床报道提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应在控制临床症状和改善生存质量同时,将延缓心肌重构进程和改善心肌细胞功能放在首位,以有效降低再次住院和死亡风险[12]。慢性心力衰竭常规西医治疗药物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为主,尽管可部分缓解心力衰竭症状,但远期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改善不明显[13]。慢性心力衰竭在中医学中属“心痹”“水肿”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其中脾气亏虚为基本病机所在,而标实则为血瘀水湿[14]。对于该病治疗应以温
阳通络、益气利水之法施治[15]。本次研究所用温阳活血利水方组分中茯苓利水渗湿,黄芪益气健脾,白术渗水消肿,赤芍通络散瘀,白附温阳利水,红参补气生血,猪苓利水养阴,川芎活血通络,干姜温中回阳,而甘草则调和诸药以达标本兼治,温阳活血利水之功效。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显示,黄芪多糖具有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心肌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作用[16];白附可通过提高肌浆网Ca-ATP酶活性,促进心肌细胞氧自由基清除,改善心肌收缩功能[17];而红参提取物则能够下调心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抑制胶原分泌,进而达到延缓心肌重构进程的目的[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主要证候积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Lee氏心力衰竭评分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证实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在提高症状缓解效果、促进损伤心肌功能恢复及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具有优势;试验组治疗后心肌纤维化指标和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则表明中药方剂辅助应用有助于降低TGF-β1、CTGF、IL-1β及TNF-α水平,而这可能是该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温阳活血利水方辅助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并有助于保护心脏功能;而该方案对于心肌纤维化指标和炎症相关因子调节作用可能是具有疗效优势关键机制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