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宁健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钟周小学,广西玉林 537000)
引言:随着2020年全面迈进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迈进,教育层面的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这就要求小学教育阶段的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实施到位,开展试验新时代的新型的课堂教学,在原有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上进行新型的创新。早就在2015年的10月份,在由清华附中举办的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就介绍过新出台的新课标,必将着重强调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着重于核心素养的质量评价标准。在这样的改革形势下,所有的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价值、学科育人功能必须有深入的思考。除此之外,各学科的教师也要综合起来重视跨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
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后出现了学科核心素养这样一个新的概念。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的过程中所能够形成的最基本的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到的关于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定义。究其本质,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的能力在特定的学科的表现,是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之后才形成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和该学科密切相关,这就是这门学科的育人价值的体现。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自主健身,这门学科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的是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最终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核心价值。运动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在通过这一门学科的讲授,使得学生获得对于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思考来获得理解和感悟锻炼的感受,从而形成自主健身这样的能力。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下意识的强化练习来完成教师给学生布置下的体育锻炼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这一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到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这两项能力,这两项能力是伴随着学生的健身动机、健身态度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取向的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自主健身的意识。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在外界十分多变的环境中,能够很好的通过调节自己的身体来适应环境,是我们体育健康学科的呈现结果。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意志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也是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智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的。
1.3.1 重视健康意识
体育健康学科核心素养,重视对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希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会使得学生学习到基本的体育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基本的体育项目的规则,是读学生行程基础的体育锻炼常识,能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欣赏体育赛事。
1.3.2 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体育技能,包括体育锻炼技能和自我技能评价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这两方面的体育技能就能够达到体育健康学科的学科目标,也就是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的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技能评价能力在繁多的体育项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
1.3.3 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身体素质包括两方面,一是健康素质,二是运动素质。健康素质的着重点在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素质则指的是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运动来获得一定的体育活动能力。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难以进行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学校应该强调这一方面内容,家长也应该意识到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2.1.1 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一门学科教学成果的好与坏都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密切相关,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很多小学的体育教师数量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很多学校的比例难以达到教育部要求的1:350。为了提高小学体育健康学科的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部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给学生配备足够的体育教师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课堂内容,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足够的关注。另外还需要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招聘门槛,这样可以使得小学体育的教师师资队伍更加的专业化,避免浑水摸鱼的体育教学人员存在。
2.1.2 引入科学的教学方法
为了保障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科学的掌握各项运动技能的前提就是教师能够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因为只有课堂教学科学化才能够避免或者减少学生在运动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性的损伤。在此建议小学体育教师在选定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借鉴以下几方面:一是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育教师经常容易忽视的地方就是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总是过多的专注于实践,但是我们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体育教育的深刻含义,从而让学生科学的运动,我们应该做好理论知识的传授。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因为每个学生他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是不同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发展不同强度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并且在分配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切记不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式。
首先要增加学生在学校的运动面积。要想使得所有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当中,必须有足够的体育教学面积。其次就是要给学生配置足够的体育教学器材。只有足够的体育教学器材,才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体育教学课堂中来,并且专业性的体育器材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非常有益的。另外提醒学校在引进体育器材的时候,要重视选择环保的材料,并且选择器材的数量是应该和自己学校的实际需求相符合的。最后是扩大绿化面积。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进行户外的体育活动,为了满足学生户外运动的需要,学校应该做好校内的绿化工作,为学生创建安心的绿色环境。
任何学科的核心素养都需要渗透德育教学,我们在体育课堂的教学应该也是这样,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各类文化知识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来提高对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比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运用到了游戏比赛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比赛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的教育,让学生在兼顾自己完成比赛的同时也能够做到关心他人,从而让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团结意识。在教学课堂当中,体育教师可能会设置一些比较困难的体育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宝贵精神,让学生树立起自信果断的拼搏精神,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达到在体育课堂过程中培养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养成健硕的体魄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要使身体素质一直维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的话就需要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平常课余时间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并且不断的给自己树立体育锻炼的目标。但是这种观念在当代教育下的今天,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并没有形成这样的意识,还是认为学生多看书、多做试题这样的行为是对的,但是我们为了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须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来让学生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教师和家长要共同给孩子树立体育的目标,要明白身体素质和学习要同步发展提高的道理,帮助学生提升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让学生深刻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他们将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有着关键作用。而体育健康教学能够达到帮助学生调整心理平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其实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身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就是心理素质的加强,因为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的比赛教学或者其他体育设施的学习,都能够让学生提高心理应变能力,增强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另外在纷繁复杂的当今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果不具备非常强硬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在体育健康课程改革当中,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内容,这一核心素养对于加强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自主锻炼的能力,也一直是新课标强调的内容,这些也都是我们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我们强调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的范围绝不仅仅局限于在学校之内,陶行知老先生就有一句教育格言:生活及教育社会及学校,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在生活中也要渗透教育,要在实践当中渗透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当中,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家庭,甚至每一个个体,都可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这一刻做起,在当今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帮助学生纯粹的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充分的放松自己的身心,劳逸结合,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