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融合时代编辑素质要求

2019-12-26 23:52:27高冬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出版物选题出版社

高冬梅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出版载体从原始的甲骨、竹简到绢帛、纸张,再到数字媒体,以及现今的网络时代,可谓从初始的缓慢发展,到现代的突飞猛进,随着载体的不断更迭,所记载的内容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万物、哲学心法等等,包罗万象,不乏糟粕搀于其中,这也对编辑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1 编辑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编辑是出版社人员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图书出版社中坚力量的图书编辑更应当提高自身素质来适应新时期图书出版社的发展。图书是一个国家永远的文化载体,互联网不能完全取代图书的地位,编辑的素质决定着出版物的质量,培养和提高编辑素质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有着深远的影响。编辑的工作小到标点符号、字句差错、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大到沟通交流、选题策划、印刷发行,涉及面之广,无不体现编辑的各种能力,这就要求编辑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1 传承经典,传播文化

一个国家的经典思想是否能够得到传承,大多取决于著书立传者能否很好的编辑整理,留给后人学习领悟;文化的传播更加离不开编辑书籍的出版,虽然编辑的名词近代刚刚出现,但是从古至今编辑的工作却从未间断。随着时间不断飞逝,我国的历史文化也在不断更迭,但我国是唯一屹立的文明古国,作为编辑,有义务,有责任,将祖国经典文化传承下去,传播出去。

1.2 掌握意识形态,守好舆论阵地

出版业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舆论阵地,图书编辑不仅要学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更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重要文件,了解掌握重要的政策方针,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同志强调指出,编辑人员应该“带头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这个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前进方向和各项工作的总体布局,特别是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具体部署,以‘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的使命感,建设出版强国,把出版业作为民族复兴、文化强国的基础力量、先导力量来认识和谋划”。

1.3 编辑新老更替,注重适应时代

随着多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编辑除了要掌握业务领域知识,还要掌握其他专业学术知识,更应该了解国内外时事,具备多项领域的知识储备。传统出版社正处在新老编辑更替的阶段,传统文化积淀需要保持,现代文化更要接受。“内容为王”取决于好的创意与策划,更需要编辑与专家学者、年轻作者的交流与沟通。

1.4 注重能力提升,保证编校质量

在编辑的实际工作中,会涉及多领域内容,这就需要编辑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学习新事物、新思想、新技术,把握机遇,了解市场动态,编辑受读者欢迎的、优秀的、畅销的图书,否则将无法适应出版行业发展的新需要,无法满足读者对出版物的新需求,最终被行业淘汰。

1.5 保持队伍纯洁,有利持续发展

编辑是图书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工作者,图书编辑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决定了图书的质量。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是知识与信息的重要载体,有着互联网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培养和提高图书编辑的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优化图书编辑团队结构,保持编辑队伍纯洁,是图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 编辑的基本素质

编辑每天要面对大量的文字信息,而且要在其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就需要编辑具备多方面的基本素质:政治敏感素质、选题策划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自主学习素质、创新适应素质、交流沟通素质、图书法律素质等。

2.1 政治敏感素质

现代出版物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更能起到传承文化,记录历史,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作为编辑工作者,就应该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具备高度政治敏感性,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抓住主线守住底线。我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还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立场上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作为图书编辑要立场坚定,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在纷杂的出版文字中发现不良内容,并予以删除,办好出版关,办人民满意的出版物。

2.2 选题策划素质

选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严密逻辑思维组织能力,在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判后,订立选题。具有文化高度和文化品位的选题,不仅可以为出版社提供优质的出版物资源,还可以为出版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双丰收的目的。

策划就更加考验编辑的综合素质能力。想要出版一本精品图书,需要多方面的策划:精彩的图书内容、细致的图书审校、精美的图书装帧、精良的图书印刷、精准的读者定位。一本精品图书应该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读者的品评、经得起专家的推敲,可以被历史传承、向世界传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2.3 专业知识素质

合格编辑不但要对业务知识精通,即标点符号、重点词句、排版格式等,同时还要对各类专业知识有所涉猎。因为,在现今社会,多媒体融合,知识呈指数量级上升,多学科交叉已成为发展趋势,所以虽然是一本著作,也可能涵盖多个领域的内容,在审校的过程中,就需要编辑工作者有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这样才能不拘泥于某一专业的审校工作,才能胜任更多的编辑工作,为出版社贡献更多的力量,实现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 自主学习素质

随着工作年头的增长,编辑自身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同时由于长期从事审校等业务性常规工作,很多出版编辑逐渐忽略了新知识与新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出版编辑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也限制了其审校出版物内容的范围。一名合格的出版编辑应当在掌握常规业务技能的同时,了解现阶段出版社的走向,知晓各行业的知识与信息,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增加个人的知识储备容量,通过自主学习,接纳新兴事物,提高审校质量,进而提升出版物的质量。想要紧跟时代发展,就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习新鲜事物、新近思想、高新技术,对每一篇文章、每一本图书在审校的过程中学习,努力使自身向知识型编辑和学者型编辑转变。

2.5 创新适应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他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曾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出版社在当前的图书市场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十足的实力与后劲,就必须要坚持创新,突破固有,开拓思路。一名合格的编辑必须要在思想观念、出版内容、出版形式等多方面具有创新意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策划的选题更加吸引读者,适应市场,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出版社始终活力十足,精品辈出,在出版行业中有所成就。

同时,编辑自身还应当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应市场经济、服务广大人民,响应“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对图书进行编审及出版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图书质量。

2.6 交流沟通素质

编辑的交流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依据事实争辩能力、对作者需求的倾听能力和对出版物相关内容的设计理解能力。

编辑除了编审工作以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与作者间的交流与沟通。每本书的作者都是独立的,他们的写作水平、专业能力、脾性秉性都各不相同,编辑要因为书稿的种种问题与作者进行多次的沟通,直至双方达成共识;编辑同时还要与图书印制流程的各个环节沟通,包括排版、封面设计、印刷装帧等诸多细节;要与发行部门沟通,了解市场需求,交流意见和建议,策划选题和内容。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在编辑的实际工作中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时间。

3 培养编辑优秀素质的措施与保障

(1)加强编辑工作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以办人民满意的出版物为工作根本,强化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法律意识贯穿编辑工作始终。

(2)加强各出版社编辑间的交流与研讨,尤其是发挥行业出版社在本领域内的引领与指导作用,促进中小出版社的稳定、正常发展。

(3)出版社应鼓励编辑提升个人业务水平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对编辑的进修、学习、培养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只有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才能够保证出版社高质量的发展。

(4)编辑工作者要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学习法律常识,坚守职业和道德底线,保证出版物的高品质。

猜你喜欢
出版物选题出版社
内卷
科教新报(2024年4期)2024-03-17 09:48:21
我等待……
读者(2021年5期)2021-02-05 02:52:39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 11:49:30
谈诗词的选题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6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华人经济(2017年6期)2017-08-18 04:10:14
2017年出版物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