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群
(南京市栖霞区文化馆,江苏南京 210000)
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已经发展了百年时间,音乐作曲家在钢琴音乐创作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大胆创作中获得了更多的成就,通过回顾钢琴音乐创作的百年历史,反思当前存在的问题,促进钢琴作物由中国化走向全球化与个性化。
一是草创阶段,1913年产生了第一首钢琴曲,属于业余创作,但却在我国音乐创作历史上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开创了艺术作曲的先河。这些均为钢琴作曲的草创阶段,钢琴曲还只是凤琴曲,为此后的钢琴作曲创作开创了道路。二是确立阶段,为了促进钢琴音乐在我国的发展,俄罗斯作曲家齐尔品在上海举办了“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均积极参加了这场必死啊,写出了很多好作品。比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完美结合了西方音乐与中国的山水画意境,获得了一等奖。三是巩固阶段,钢琴曲表现出专业化倾向,演奏技巧处理难度增大,出现了《花鼓》、《在那遥远的地方》、《巴蜀之画组曲》等作品。四是大众化阶段,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钢琴音乐创作开始走向大众化,以民歌与革命歌曲为主,文革需要消除一切代表资产阶级的文化,钢琴属于资产阶级代表性的乐器,本来需要被消灭,但发现其可以为无产阶级服务,改变了被毁灭的命运。之后钢琴曲出现了大量的民歌与戏曲音乐的曲调,技巧上也更加迎合大众的理解水平,钢琴作曲家的权利并未全部被剥夺,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浏阳河》、《大路歌》等,这些作品虽然出生于“文革”时期,但至今依然属于常演奏的曲目。五是复苏与突破阶段,“文革”结束后,钢琴曲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进入音乐学院学习,将学到的西方作曲技巧结合民间音乐,开创了不同的音乐风风格,此阶段的钢琴作曲在写作技法、创作观念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出现了《八幅水墨画的回忆》、《春舞》等作品。六是高潮阶段,钢琴音乐创作在中国百年发展中达到高潮,此阶段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钢琴独奏曲,比如《太极》等,在创作观念与技巧上都发生了改变,获得了较大成功。同时,此阶段的音乐设计更加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音乐更为动人。七是现代民族化,赵晓生之后,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出现了现代民族化的趋势,可以借鉴西方的任何作曲技术,虽然作曲家的观念并未发生较大改变,但手段更加多样化,优秀作品不断出现。
一是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经历了军阀混战、国内战争以及抗日战争等,一致处于动荡变化之中,没有为钢琴创作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且相关政府部门也并未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很多钢琴作曲家生活困顿,基本为自身的生计奔走,无法将全部精力用于创作钢琴曲。在战争时代,虽然了也产生了较多的钢琴作品,但总体数量较少。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开始重视建设文艺,并给予了人力、物力支持,可以保证音乐工作人员安心创作,产生了较多的钢琴作曲家,创作了多首优秀的钢琴作品。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也影响了钢琴曲的创作,动乱时期,钢琴音乐创作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由此看出,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历史因素的影响,钢琴曲的数量很少。二是民间基础较差,钢琴属于西方主流乐器,是西方人喜爱的曲目,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我国引入钢琴的时间较短,且我国音乐大多注重汉族本土,采用单线条旋律,而钢琴为七声调式,因此中国人需要时间适应钢琴曲目,甚至部分农村地区的人民根本无法听到钢琴曲,这些均说明钢琴在我国的民间基础薄弱,严重缺乏创作人员,无法有效保证钢琴曲目的数量与质量。三是演奏与创作无法同时进行,在西方钢琴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较多杰出的钢琴家,他们具备精湛的演奏水平,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对于演奏者而言,其更喜欢演奏自己熟悉的作品,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理解作品,并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因此钢琴创作需要兼具创作与演奏能力的人才,但我国明显缺乏此方面的专业人士,无法保证钢琴曲目的数量与质量。
我国钢琴曲目的创作风格比较单一,并未融入本土的音乐特点。我国音乐以汉族音乐为主,大多采用五声调式的单旋律线条,没有注重复调以及和声等音乐走向,且多数民族音乐具备一定的历史传统。但当前我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中并未融入本民族音乐,此风格的钢琴作品严重缺乏。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在调式与和声等方面具备自身的特色,且创作了更多的专业音乐作品,但数量依然较少,国内很少见到国外流行的爵士、拉丁等舞蹈风格,这些均影响了钢琴曲目的作曲。除此之外,部分民族创作作品依然局限于单纯模仿民族乐器,仅仅探索外在形式,并未在内容上进行创新。每种艺术在发展期间均会遇到更多问题,我国钢琴音乐创作走过了较多困难,在发展中逐渐壮大。当前钢琴教育逐渐完善,出现了较多的专业人才,推动了钢琴音乐创作的顺利发展,为钢琴学派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任何概念均需要确切的定义,我国国民在称呼中国钢琴音乐时,或许认为中国钢琴音乐由中国作曲家创造,但这种定义存在一定的歧义。比如俄罗斯作曲家齐尔品长期在我国学习民间音乐,并创作了具备中国风格的钢琴曲。虽然其不属于我国的作曲家,但其创作的钢琴曲目与中国作曲家风格类似,其作品也不能仅仅当做俄罗斯钢琴音乐。苏联作曲家阿拉波夫也是长期在中国工作,利用我国的民间音乐进行创作,与中国作曲家的曲目并不存在较大差异。
上述钢琴作品都是由外国作曲家创作,虽然具备中国的味道,但其钢琴音乐属于中国钢琴音乐显然并不全面,甚至产生歧义。那是否可以将中国钢琴音乐定义为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呢?汪立三的《东山魁夷画意》存在四个乐章,在弹奏期间会联想到日本的音乐风格,乐曲与日本画家的画意吻合。由此看出,汪立三虽然属于本土的作曲家,作品也具备鲜明的本土特色,但其部分曲目却并非如此,带有国外的特点,这部分作品是否可以作为中国的钢琴音乐呢?
由此看出,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定义方面,其概念存在解释困难的问题,需要进行替代。因此在此后的定义中,可以联合采用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与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音乐等两种概念,其虽然具备不同的涵盖方面,前者通过作曲家的国籍进行确定,后者根据风格进行确定,可以更好地解决以往“中国钢琴音乐”界限不清晰问题。
在钢琴曲目的创作方面,我国作曲家更为注重吸收西方的营业成果,融合中国音乐传统,因此,在钢琴曲目的创作初期,其便开始走一条中国化的发展理念,这与传统的音乐文化具备密切关联,而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建立,也使得钢琴曲目走向了更为极端的方向,为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完善的思维模式。钢琴音乐曲目的中国化需要在作品中融入中国风格与音乐元素,结合民间音乐,使听众可以在倾听作品时联想到民间习俗,激发自身的民族情感。由此看出,中国作曲家需要走中国化的创作道路,但其不能仅具备中国特点,也应吸收更多的西方文化,具备自身的逻辑性与规律,从而创作出更具魅力的钢琴作品。
我国具备一定数量的优秀钢琴作品,但回顾发现,钢琴曲目的创作思维比较单一,缺乏创造力。我国钢琴曲目大多以民间曲调为主,属于小型作品,歌曲的旋律缺乏动力,无法充分体现作曲家自身的风格。钢琴音乐在百年之中发展出较多的成绩,中国化的创作道路依然属于主旋律,但也需要结合其他国家的经验,走个性化的道路。
分析世界音乐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其他国家在作曲创作方面并未要求坚持本民族化,没有将创作局限于自己本民族的舞台,更多具备国际影响力的钢琴作品主要因为发掘了个性化音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钢琴音乐。因此,钢琴个性化发展主要指的是多元化发展。在创作钢琴曲目时应注重本国的元素,表现出自身的民族情怀,且其还应进行个人创新,表达出作曲家的内心的真实情感,整体思考音乐创作。钢琴曲目的个性化发展并非需要削弱中国化,其应在丰富中国元素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风格特点。且中国钢琴作曲家应更多思考应为世界钢琴曲目的创作作出什么贡献。因此,应肯定中国钢琴作曲家具备中国风格,但也应打破此框架,要求作曲家熟悉并吸收多元的音乐文化,实现钢琴曲目的个性化创作,要独立于本土的文化,也应独立于西方的文化,自由于社会与政治的压力,这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钢琴作曲家。除此之外,我国钢琴作曲家应跳出本民族文化的范围,将自己看做世界公民,为全人类而创作。这些均需要我们济宁反思。经过百年的发展,我国钢琴曲目获得了长远效果,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作曲家、理论家以及演奏家还应继续协同合作,形成推动合力,促进钢琴曲目的完善发展,并获得更大的成就,保证钢琴曲目不但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自我国开始专业音乐教育以来,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音乐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钢琴音乐也在此背景下获得了更快、更好的发展,优秀作品的数量不断增加。文章回顾了我国钢琴音乐创作期间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以期实现钢琴创作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促进钢琴曲目的中国化与个性化,实现为全人类音乐服务的目的,为钢琴音乐此后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保证我国钢琴音乐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