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药库的珍贵本草霍山石斛

2019-12-26 21:38王德群
皖西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霍山大别山本草

王德群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1)

在中国东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黄淮平原之间,由西向东突兀一条雄伟的山脉。这条山脉被称为大别山,又因它的历史积淀厚重及特殊的地形结构,先后有西山、衡山和霍山之名。

山中,孕育着众多的珍贵本草,最有特色者莫过于“霍山石斛”也。霍山石斛乃是镇山之宝!被誉为“大别山药王”的何云峙先生曾说过,“霍山石斛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生长在霍山”。此语蕴涵很深的道理。

1 石斛之功

中华第一批著名的本草被选出三百六十五种,记载在最早的本草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中。石斛列于上经,属于上品之本草,上品之药在配伍中可以为“君”,“主养命以应天”,即帮助人体建立适应自然的能力。“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石斛无毒,可以多服久服,服后使人身轻气足,延年,减缓衰老。

《神农本草经》[1](P110)介绍石斛之功为:“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

味甘,平。乃滋养平和之品。

主伤中。石斛能主伤中,是非常有特色的本草!在神农所记录的三百六十五种本草中,有此功的植物类本草仅有四味。

“除痹,下气,补五藏虚劳羸瘦,强阴”,能除人身之痹痛,下体内之邪气,五藏之虚可补,虚劳羸瘦可治,阴不足则可强之。如此一味良药,能不珍贵吗?“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是谁都希望获得的最佳效果!

2 石斛再度被发掘

何云峙先生在发掘和发展西山名药霍山石斛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乃神农之功臣也!将神农记载的这么优秀的本草再度发扬,使千家万户有机会受惠于西山的恩赐,接受霍山石斛的调养,造福于身体健康,非何先生莫属也!

何云峙先生矢志于霍山名贵本草的寻觅,发掘,将已濒危的霍山石斛从野生变为栽培,并推广成功,现已成为霍山名牌,其功伟也。

3 霍山石斛命名的往事

“霍山石斛”虽然被本草文献记载,首部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就作为上品,但它被现代植物学认可还只有三十三年的历史。当年何云峙先生培植石斛工作已受到省、市科研部门的重视,省里组织相关专家前去调查,安徽中医学院的王立志教授负责种源鉴定,何云峙先生赠送了当时霍山所产的三种石斛活体,栽于盆中。王立志教授捧着西山珍宝,北上京城,南下广州,求教当时全国的兰科植物分类专家。后经过华南植物所的专家鉴定,将霍山产的霍山石斛正式命了拉丁名DendrobiumhuoshanenseC. Z. Tang et S. J. Cheng,种加词“huoshanense”即“霍山”的拼音拉丁化,此文于 1984 年发表于《植物研究》[2],从此,霍山石斛有了自己的拉丁学名。

4 最优石斛出霍山

石斛对环境要求苛刻,不同环境可分化为不同种类。

石斛的家族较大,但真正是合格的石斛,石头上长的石斛种类却不多。而本草所用必须是石头上长的,味道甘润,才是主伤中的良药!

石斛类植物长在石头上的种类,最北者主要是霍山石斛,向南有细茎石斛与铁皮石斛。

石斛长在石头上,对石头有特定的要求,提供霍山石斛的石头则是大别山特别的容易风化的花岗岩,此种岩石虽然坚硬,但易风化,石斛扎根其上,才容易获取营养。大别山的石质非常特殊,自然风化后,堆积成岗,如“皑皑白雪,光华耀眼”。天柱山的一道独特景观“天柱晴雪”,就是山岗上的花岗岩造就。这里的花岗岩,组成以长石为主,石英含量少,这种组合,极易风化,日积月累,堆积成岗,日光月色映照,晶光四射,萤然似雪。

石斛对温度也有特定要求,只适合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温带难以生存。因为它们是常绿的草本,又裸生岩石上,严寒难以抵御。大别山横卧平原之中,东西似一长龙,山脊为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中国气候分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为温带,南为亚热带。石斛生长在这种特定气候环境中,造就了特定的内在禀性,成为石斛属最北分布区的最优药用石斛了!霍山石斛只分布在大别山北坡以“霍山弧”为中心的区域,大别山南坡的潜山、舒城,就难觅踪影了。安徽同纬度的皖南山区,也无霍山石斛的分布。大别山脉是秦淮气候带分界最靠近东面大海的山脉,它的湿度最适宜霍山石斛生长,再向东的黄山、天目山和向西的秦岭,就不再有霍山石斛的分布了!

霍山石斛正因为生长在霍山,海拔的高度,气候的温度和湿度,石头的特殊结构才形成独特的本草禀性,试问还有何处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霍山石斛必须生长在霍山!

5 石斛名称的由来

石斛用的是长于石上之种,“石斛”名中之“石”字容易理解,但“斛”字一直是历史之谜。

“斛”,量器也,十斗为斛,有人将斛转为鼓,云霍山石斛之形似鼓,而称“石斛”。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3](P937-938),大别山之霍山石斛正好是濒危期间,他无法见到,“石斛名义未详”,则是他的结论。

历史上,本草学家一直告诫,石斛只能用石上所长者,木上所见称“木斛”不能用也。“石斛”资源缺乏,“木斛”作为替代品在古今一直流行,甚至将生于树木上的大型石斛属植物也当石斛运用,这类植物,《神农本草经》早已相对于石斛而给予了命名“木蘭”(非木本的木兰,它与石斛均有“林兰”之“一名”),属于中品,“味苦,寒。主身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皰,酒皶,恶风癞疾,阴下痒湿,明耳目。”与属于上品的石斛之气、味、主、治均不相同也,不甘而苦,不平而寒,不主伤中而主身大热在皮肤中,不除痹,下气,补五藏虚劳羸瘦,强阴,而去面热赤皰,酒皶,恶风癞疾,阴下痒湿,明耳目。

从以上比较,可见“石”字重要了!而“斛”字到底为何义呢?名不正言不顺也。

在考察霍山石斛过程中,曾多次见到药农采到的野生品,它独特的性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代本草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4](P71-72)一书中,详尽地介绍了霍山石斛形状功效也。

“霍石斛,出江南霍山。形较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毬者。彼土人以代茶茗,云极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气力。霍石斛嚼之微有浆黏齿,味甘微咸,形缩者真。”

“《百草镜》:石斛近时有一种形短只寸许,细如灯心,色青黄,咀之味甘,微有滑液,系出六安州及颍州府霍山县,名霍山石斛,最佳。”

“范瑶初云,霍山属六安州,其地所产石斛,名米心石斛,以其形如累米,多节类竹鞭,干之成团。他产者,不能米心,亦不成团也。甘平味咸。”

从赵学敏的介绍中可以归纳出霍山石斛的独特形态、性味及功能的特点:1)生霍山;2)形较钗斛细小,短只寸许,细如灯心,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毬者;3)又名米心石斛,以其形如累米,多节类竹鞭,干之成团;4)嚼之微有浆,黏齿,味甘微咸;5)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气力。

由霍山石斛以上几个特征,联想到与“斛”字相似的“觓”字。

“觓”,音“求”也,该字喻生病小山羊之角,发育不良,纠而不直,又小又曲之状。野生霍山石斛生长在营养极度贫乏,环境十分恶劣的石面或石缝之中,生长多年之后而集生成“毬”,它们拥挤在一起的茎,细小者不及寸许,曲而不直,正如生病的小山羊角状。小者形如累米,又名米心石斛,霍山民间因而习称“米斛”。

6 霍山石觓帮助解开了千古之谜

石觓的“觓”字,原意是以石斛中最佳的“霍山石觓”命名者,形如生病的小山羊之角,瘦小而曲也,以“石”为生境,以“觓”为形,合称“石觓”也。

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误将“觓”字分笔而变成“斛”字,至少是自陶弘景整理出《神农本草经》时就错了,已一千五百多年了!只有见到真正的野生霍山石觓,才能想到“石觓”之名非“石斛”也,霍山石觓,使千古之谜被揭示,使石觓名称归真,此为“霍山石觓”特殊之贡献也。

7 结语

名山,生名药,造就名人。

西山又名霍山,名山也;霍山石斛,名药也;为此做出贡献的何云峙先生,名人也。名山、名药、名人,传统文化贯穿其中,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本草文化。

猜你喜欢
霍山大别山本草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途白
又见大别山
探寻中华本草的足迹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霍山石斛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怎样是一株好霍斛
九仙至尊,霍山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