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 欢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 410000)
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到了到2020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13次提及创业,并指出要为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高校等地开放创新资源,“双创”再次深深吸引人们的注意。
创客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羽翼,以教育模型的身份在高校与社会的衔接中扮演重要角色。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以项目为驱动、以校企合作为契机、以众创空间为平台,能为已经形成固定思维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新的思路。
“创客”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客指的在没有利润目的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将其创意和想法转化为实际产品的人;狭义的创客指的是使用现代信息手段,如互联网、新型3D 技术等,将想法转变为实际产品的创新者。愿意创新,愿意实践并愿意共享是创客的标志性特点。
创客教育指的是一种围绕创客空间、创客教育师资、创客课程体系、创客活动和创客产品评估等因素开展的致力于培养创客群体的教育形式。换句话说,创客教育是以项目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DIY方式让学生自觉从实践中感知并收获创新实践的能力和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征的教育,包含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创业精神的培养,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搭建过渡的桥梁。
第一,特定性。其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是特定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专门开设相关课程;第二,时代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特征对高校培育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资源整合性。政府在政策和制度上的扶持、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的结合以及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师资培育、课程体系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创客空间打造等共同构成了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资源因素;第四,创新性。通过各种创新的课堂形式帮助学生发掘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具备较完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逐步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皆以突出学生为主体为目标。多学科的交叉,文理知识的相互渗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DIY的有效配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1.1 政策扶持情况
首先是高校层面,大部分建筑类高职院校都能做到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精神。其次是政府层面,各地政府相关部门成立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搭建了地方与高校两级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再次是社会层面,建筑类高职院校根据专业特点打造室内设计、工程造价、物业管理等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校企合作上实现深度升级。
3.1.2 课程体系情况
目前建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主要集中三个方面:通识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其中,实践活动课程包括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社团活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
3.1.3 服务体系情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初步形成了学校、政府与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部分建筑类高职院校打造了创新创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国家政策和市场动向等最新信息。政府部门积极与高校、社会方面合作,协助统筹高校、企业、产业园区和孵化基地等资源,促进成果有效孵化。企业和高校逐渐形成了“共创、共建、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育提供了坚实保障。
3.1.4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成分比较单一,专任教师少,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投入的精力不多,对本专业和领域的熟悉程度不够。同时,有部分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老师没有企业挂职锻炼经历,在促进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等的有机对接和互动上缺乏经验。
3.2.1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流于形式
大部分建筑类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基本一样,有部分高校还是“照搬照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高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授课教师大多是负责就业工作的坐班人员、辅导员等,而这类教师大部分没有创业经历,教学工作存在流于形式、完成任务的现象。
3.2.2 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绩效方面看,仍然有很多高校没有根据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讲授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建筑类专业的就业和创新创业特征,变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
3.3.3 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建筑类高职院校没有建立起合理且配套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上设立的专项资金支持很少,支持师生创新创业教学和开展时间活动的资金支持也不多。各高校设立的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多是依据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而增设的,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专业程度不高。
3.3.4 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参与度不够
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较少,在校学生本身缺乏社会经历和人脉关系,社会上鲜少有投资者愿意投资学生的创业项目。社会参与度不足直接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受到影响,也导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屡受挫败,最终打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结合创客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目的,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普及到每种专业、各个年级中去,从而促进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紧密结合专业特色挖掘自身的创新能力、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高校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办学定位及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使创新创业教育在融入创客教育理念后有计划的实施,培养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首先,高校要有意识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打造成一门基础主课,提供充分的课时和师资资源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扎实开展。其次,在实践课程中增设创业模拟演习,教师在此阶段扮演连接STEAM的动员者,为的是能直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和思考能动性。再次,高校要明确自身职业教育的专业特征,剖析学校开设专业的创新创业优势,使学生的创意构思不局限在专业课程内,充分激发学生对不同创意空间的兴趣,从而实现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
高校打造创客空间可以依靠与社区、企业的结合,同时可以利用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场所,充分聚集学校可以融合使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创客空间的打造可以为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实现创客教育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创客空间在物理空间上要具备宽敞的区域、功能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可以按创意激发、创意实践、科技文化展示等空间类型划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含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大一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之源;大二重在传授学生创业的专业知识,例如创业团队的组件、新创企业的管理等,夯实学生的创业基础知识;大三重点应放在学习相关创业经验和创业实例上,邀请企业导师为学生讲授创业全过程,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创业的艰难、可贵和价值。实践课程贯穿三年大学生涯,让学生在创客空间通过工具或仪器的使用操作、材料加工、设备装拆、实际操控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教师的创客精神要从“互联网+”、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同时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应用分析能力等综合性能力。针对目前建筑类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现状,高校应该详细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教师制定不同的培养培训计划,每年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双创”教育培训,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教研活动等形式由专任教师带动兼职教师,共同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同时,高校还应从社会、企业聘请精英人士、创业人士作为创业导师,每学期固定授课课时,保证学生能直接从有创业经验的导师身上学习经验。
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之间紧密配合与协调。只有高校、政府、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合作,教育教学环节的相互衔接才能发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意义。建筑类高职院校应紧扣专业特色,立足办学定位,将创客教育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更加完善,为我国的“双创”事业培养更多的具备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