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扶贫的榆中县生态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

2019-12-26 17:28刘莎莎汪胜兰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榆中县冷链物流

□ 刘莎莎,汪胜兰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榆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六盘山片区县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近些年来榆中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探索生态脱贫的新路,已初显成效。榆中县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独特优势。第一,该县基础设施欠缺,工业基础薄弱,尚未遭受工业污染,水源优质、土壤健康、空气洁净,有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后发优势;第二,该县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地细碎化严重,不适宜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但农业劳动力相较而言是比较充盈的,小型农业生产单位利用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以人力、畜力为主,使用简单手工工具进行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在销售渠道畅通的情况下,便可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早日脱贫;第三,该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休闲和养生等产业发展方面潜力巨大。可以将生态农业的发展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吸引更多地城市居民将旅游、休闲的地点转移到贫困农村,使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产业链进一步扩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可是较低的物流水平已经成为制约该县生态农产品发展的瓶颈,因此通过加快物流发展,保障生态农产品的高效流通,来促进榆中县生态农业发展,早日脱贫势在必行。

1 榆中县生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榆中县是全国特色高原夏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已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5个,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以上,建成高原夏菜冷链物流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发展壮大中药材、双垄沟播玉米、脱毒马铃薯、百合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具有全省影响力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继续落实“52369”产业发展计划,大力推广榆兴和康源智慧农业、好玉育苗的发展模式,将“互联网+”服务进一步加深,注重中药材、百合和商品马铃薯等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推动其全产业链的改造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为配合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物流质量,榆中县的冷链物流系统也在持续改进。榆中县定远镇、和平镇、金崖镇、三角城乡等地区都建立了一些初具规模的蔬菜冷藏库,从事蔬菜低温储藏及运输、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

2 榆中县生态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2.1 供应链链条过长,商品的流通效率较低

榆中县目前的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有以下三种: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供应链(个体农户-收购商贩-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商-顾客)、以超市消费为主导的供应链(个体农户-收购商贩-超时-顾客)、以加工或流通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个体农户-收购商贩-加工冷库-外地批发市场-零售商-顾客)。以上三种传统的供应链,其经过的环节都比较多,这就导致商品的流通效率较低,现实中消费者买到的产品价格高且新鲜度较低。

2.2 冷链物流发展欠缺,生态农产品损耗严重

生态农产品本身的物理特性导致了其物流活动的困难。第一,生态农产品因其生物活动以及温度控制差异等原因存在新鲜易腐易损的特性;第二,其占用空间大,但单位产品价值低,导致运输成本高;第三,生态农产品的初产品在形状、规格、质量等方面差异较大。由于受其物理特性的影响,其运输时间“上限”受到限制,必须尽可能缩短物流时间,导致物流运输范围也受到制约,并且在装卸搬运次数方面也应尽量缩减,避免高频次的装卸移动,加强在整个物流过程当中的温度管理。目前榆中县虽建立了一些冷库从事农产品的冷藏及加工,但都规模不大,且布局分散,覆盖面窄。从事农产品流通加工的工人都来自冷库附近的农村,并未接受过正规的物流教育,缺乏专业的物流技能,导致生态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严重,且这些工人流动性很强,很不利于当地生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3 农业地区信息落后,物流流程不合理

榆中县许多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不健全,加上农户的居住村落分散,电话交流沟通难免存在不准确的问题。农民在选择投资方向、投资产品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盲从性,这是由于市场主体和生产个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就导致出现供求关系不对等的现象。例如2010年大蒜价格的疯狂抬升,导致部分农民在2011年开始盲目种植大蒜,但因销售信息不畅且2011年大蒜价格开始下跌,导致大量大蒜积压,菜农因此遭受巨大损失。

互联网上关于农业的相关信息不是很完备,致使农民在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上无法获得能够满足其需求的相关信息,如产品品种、产品质量等。农户由于分散居住,存在沟通不畅、不及时的问题,致使在收集、传递农产品信息方面存在困难;滞后的信息化体系建设,盲目的农资、农产品流向,不合理的流程,这些都导致了农产品在途损失严重,影响农产品的保值与增值。

2.4 包装标准化程度低,物流作业效率低

现阶段,榆中县生态农产品物流运作的通常惯例是:农户给商贩供货采用裸装方式,商贩给加工企业供货采用简易包装或裸装方式,加工企业给下游企业发货,常常使用一次性纸箱、塑料袋进行货物包装与运输,即使采用带板运输方式,由于托盘标准不统一或者没有在整个供应链上实现托盘循环共用,货物在送达目的地后需要人工卸车、重新码盘再入库存放。这必然使得货物运输、搬运、堆垛、存储等流通环节的作业量增加,既增加了货物损坏的风险,又耗费了时间和人力,导致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升高。

3 榆中县生态农产品物流发展建议

3.1 互联网+生态农产品营销,缩短流通渠道

互联网+的营销策略对于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量,树立农产品特色品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缩短物流通道、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影响。农民可以依靠互联网技术将农作物或牲畜生长过程呈现在公众面前,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比如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自家的农产品信息,利用电商平台对农产品进行展示及推广,让更多人了解、知晓,并方便用户在线下单及购买。营销渠道的缩短,可以大幅度减少物流环节,缩短生态农产品在途时间,提高物流效率,减少损耗,更好地保持产品的新鲜度。

3.2 规范冷链物流市场,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首先要依靠建设规范的冷链市场,充分利用道德和法律这两大工具,促使冷链物流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发展;同时,加速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介入。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因此要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加速第三方冷链的介入;最后,进一步加强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由于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大量技术的支持,但其回收投资较长、运营维护成本高的特点,仅依靠政府或者仅仅依靠企业是不能完全完成冷链物流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企业与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共同管理。

3.3 科技普及,实现信息交互

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建设,鼓励农民上网销售生态农产品,实现生态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消除浪费,保证产品的低价和高保鲜度,不仅要培养农民意识,还需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这需要政府、农民、通讯企业的共同努力。即使有网站、有平台、有信息站点,但农民不会应用也不行。要想信息化在农村得到快速的普及,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调动一切力量,在榆中县全县开展电脑培训活动,针对年轻一代的农民,从细微处做起,进行电脑知识的扫盲式、普及式培训,培养新农民,全方位开启新农村的数字化、信息化道路。并且,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要立足农村当前发展现状,以普遍使用的手机为主。经调查,手机在农村的普及率远高于电脑。所以,农村信息平台的建设以手机为主,不仅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符合农民流动性强的特征。利用手机建立一个可以实现互动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宣传政府的惠民信息,使国家的农村政策和富民措施及时地被农民知晓,也可及时公布和更新气象信息、种植业信息、生产资料信息,使农民可以制定准确的种植计划,还可让农民和政府、农民和农业专家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一举多得。

3.4 规范包装标准,提高装卸搬运效率

生态农产品的整个物流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多个操作主体,包装不标准或无包装会严重影响产品换装作业的效率,导致较高的货损货差。产品包装各异,就只能依靠大量的人工完成物流作业,无法使用高效的机械设备,仓储货架、运输工具的使用率也会因此而降低。推行包装标准化对物流作业效率的提升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物流行业整体标准化程度较低,因此榆中县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政府可以加强引导,宣传包装标准化的重要性,在榆中县范围内实施简单易行的标准化,如统一塑料袋、纸箱的规格尺寸并大力推行,在物流节点推荐使用托盘等标准的包装单元等。同时,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开发使用自己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达到标准化,从而提升运输仓储及装卸搬运效率。

4 总结

生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综合的问题,涉及多个利益主体,需要多方努力。作为国家重点贫苦地区的榆中,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基于精准扶贫的角度,协调好利益相关各方的关系,加大基础设施和信息投入力度,将有效地提升榆中县生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而榆中生态农产品物流水平的提升,也将进一步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榆中县冷链物流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榆中县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榆中县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民参与度调查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