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

2019-12-26 10:20
文化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内容

韩 锋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社会文化建设及发展工作应当将树立民众的文化自信作为基本点。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同时用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孕育和滋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神圣的责任,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理解,能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崇高的敬意,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感和民族自豪感。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本文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影响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促进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学习和传承的自觉性

高等教育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而大学生个体在传统文化的认知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还有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没有形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导致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缺乏工作基础的现实问题[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同时对外来文化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在当前社会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很多大学生无法真切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优势,对外来文化的影响也会随波逐流,缺乏坚定的文化立场和基本站位。甚至会有学生在被动承接外来文化影响的过程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西方文化“先进”,主动放弃传统文化立场,对西方文化盲从、顺从,缺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是无从谈起。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而文化自觉能够有效提升文化自信的培养效率。由于大学生具有极强的主观意识和个性思维,中国传统文化如果采取生硬的形式进行内容传授,只能够形成形式化和表象化的文化教育,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形式缺乏学习兴趣,传统文化内涵并没有真正渗透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二)当代大学生缺乏文化危机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活动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愈加明显,物质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也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学生对金钱的尊崇使得其在专业学习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中都可能出现不良思想意识和不当行为举止。开放的传媒网络空间为多元文化的信息传播提供了诸多便利,大学生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时间和空间极为宽泛,很容易受到这些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和错误引导,进而对学生的思维意识及价值观念造成直接影响,影响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由于多数大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社会思想意识还未完全发展成熟,对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问题缺乏全面认知和深入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缺乏危机意识,热衷西方的节庆文化,而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淡;对西方的文化名人如数家珍,极少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学大家。大学生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缺乏文化危机意识,这将会成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阻碍[2]。

(三)高校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氛围

高校校园文化可以对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产生无形的浸润及影响。由于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体制,导致学生缺乏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进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后,学校也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氛围,难以体现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影响作用。从高校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高校都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但鲜有高校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针对性课程,学生难以接受系统性的传统文化教育,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只能够用略知一二来形容,校园文化活动中也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全方位融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是无从谈起。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凝聚了诸多优秀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些内容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民俗文化、政治文化、道德思想及民族文化等多元的文化内容,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社会民众的精神命脉和文化基因。将这些优秀的基因内容激发出来,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3]。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内容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最本质的价值取向,其对人的性格、气质形成都会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过程可谓耳濡目染,也可谓潜移默化。高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性,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及内容应用于教育活动中,使其文化内涵以外在的表现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够具象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功能作用。通过实践活动等形式,触动学生的思想及内心,从而引导其思维方式及内容的改变,让大学生逐渐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性,促进其自觉提升文化自信[4]。

三、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相关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与内容,为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意识及举止行为的影响作用,高校在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需要重视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将其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的育人资源,针对大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征开展有效的文化教育活动。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不仅对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学习和求知欲望,对各种“潮流”事物也表现出较强的认知兴趣。学校可以以此为育人切入点和教育热点,在校园环境中营造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学习氛围,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校园的潮流,充分调动学生认知、了解、学习与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观能动意识。大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可谓责无旁贷,高校应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为学生提供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用传统文化内容武装自己的思想,高校需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以及价值观念形成的积极影响作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彰显文化自信

社会实践活动是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的重要途径,高校需要凸显自身在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衔接方面的优势,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传播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方非遗文化项目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相关成员在活动准备阶段便需要对非遗文化项目及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并准备相应的活动材料。在社区活动宣传和教育中,学生可以向社区民众讲解相应文化内容,进一步提升讲解内容的感染力和自信度。

(三)提升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危机意识

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得西方文化也进入了中国社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具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需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爱护。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政治文化、道德文化都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大学生需要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如鼓励大学生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穿着民族服装、在传统节日按照相应的节庆文化内容庆祝节日、自觉遵守及尊重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优秀内容。通过自觉性行为,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自身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一方面有助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优秀道德观念与正确价值观念的青年人[5]。同时,大学生需要正确看待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绝,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包容、兼收并蓄的结果,要进一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优势互补,同时避免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侵蚀或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传统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主要内容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