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杰
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都非常关注中华文化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华民族文化事业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提高我国的文化自信摆到最为突出且重要的位置上。文化自信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引领社会、加速时代发展的重要价值,是一个时代鲜明的价值导向。文化自信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相关联的思想,它是引领中国走向更高领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文化产物。
文化是一个国家整体思想政治环境氛围的表现,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威望[1]。就文化自信思想而言,它不是单一性的,也不是基于虚无的视角产生的,而是综合中国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坚忍不拔的优秀革命文化和深深根植于中国基本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产生的。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悠久的历史文明不仅能够让中国在世界崭露头角,更能够让中国在当今时代快速发展中不失方向,牢牢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对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缕清历史发展脉络及抓住时代前进的方向至关重要。如今,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攻关期,站在历史的高度,纵观现在中国的发展国情、改革发展的步伐以及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这些都与中国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有关联,它是中国承载千年的发展智慧,是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根基。
中国整体的变革与发展离不开历史伟人的造就,离不开无数革命先驱和人民群众的支撑,更离不开中国爱党爱国人士的忠心守护,这是一种信仰,一种责任担当,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初心和使命。这种初心是亘古不变的,虽然有着历史的痕迹,却会随着历史的推进和时代的发展历久弥新。在数年的革命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伟人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敌人,不畏艰难险阻,突破了层层关卡和阻碍,最终带领人民群众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给广袤无垠的中国大地带来了和谐、宁静和幸福。今天经济发展、政治清风的环境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总结历史革命发展经验基础后提出来的。中国作出的宏观规划和战略部署也不是凭着满腔热血,而是高度涵盖了革命伟人的光辉成就,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上得出来的。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思熟虑,更离不开数十载的革命历史留下来的深厚价值理念,这是我们自信的泉源,也是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
道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从最初建党之日起,中国就果断选择了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指导理论,将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改革发展和未来中国必然坚持和选择的道路。这条道路指引着中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方向,引导着中国走向更加辉煌的历史未来。当今时代,中国在国际上将大国的风姿展现得淋漓尽致,自觉肩负起了大国的使命和责任,为世界上谋求更高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更多参考。对内,经济上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上注重营造清风正气的政治环境,文化上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对政治和经济的重要作用。这一切的源头正是社会主义文化,正是这份文化初心,引领着这个饱经风霜的国家一步步走向更高的辉煌。
民族性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正如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魅力,这种文化魅力在一个国家微观、中观和宏观方面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是社会和谐、民族发展和历史成就的保障,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治理理念、所遵循的价值观念和国家的发展道路三个方面。首先,在国家的治理理念上,不同的国家文化不同、国情不同,要在世界上展现的姿态就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一个国家的治理理念上。对中国而言,民族团结、民族和谐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其次,在遵循的价值观念上主要涵盖了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主要指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治理的首要着眼点,毫无疑问,这一首要着眼点无疑是人民群众,而在这一着眼点的背后,又是公平、公正、民主等价值观念的表现。对外,中国在国与国关系上主张主权平等、强调和谐发展,不称霸,不干涉他国内政,自觉肩负起大国的职责。最后,在国家发展道路上,民族性最鲜明的特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考虑中国的发展国情和各方面的发展背景,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这条基线,做出正确选择,并坚守这份道路,稳步前进,逐步探索。
文化自信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纵观我国的发展历史,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和谐美好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政策方针制定时最首要考察的事项[3]。在当今中国的发展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新的历史方位昭示着中国需要有新的调整和新的发展目标,尤其是在改革发展的攻关期,更要牢牢抓住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个最大的实际,不仅要提供更多的物质保障,还要提供充分的精神发展保障,让人民群众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化是属于历史的,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产物,这也说明了不同时代具有指导性的文化必然要与所处时代的国情相符合。文化自信思想正是充分考虑当今时代的发展国情而产生的,既传承了历史优秀的发展文化,又承接了新时代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将文化创新和融合的特点发挥到实处[4]。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在牢牢把握世情和实情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将文化自信思想与之前的“三个自信”高度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高度发展性和时代性的“四个自信”。“四个自信”体现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性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之上的创新和发展。与此同时,文化自信思想也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再一次发展,丰富和扩充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化内涵[5]。在理论上,旗帜鲜明地将人民性和民族性放到了首要且关键的位置上,在实践发展上,强调通过宏观调控、完善顶层设计的方式,将理论落到实处,贴近中国的国情和民生实际。文化自信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为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些年,中国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与国之间交往的过程中对文化的传输也日益密切。国际上,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在逐渐提高,日益得到各个国家的认可,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学习中文的群体越来越多,孔子学院也成为多个国家备受欢迎的文化产物,中国信奉的价值观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这不仅说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高,国际威望在增长,还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文化精神是实践的动力先驱,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和文化魅力感染,广大人民群众便有了更多的动力去拼搏,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自觉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价值,在平凡的事业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因此,文化自信思想发挥出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为国家更高水平的事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为在新时期宏观战略的完成起到了助推作用,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作出了精神上的贡献。
文化自信思想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理念,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本质要求,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国情,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必然性的产物。文化自信思想具有人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特征,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等重要领域起到极大的作用。随着中国各方面事业的发展进步,中国在世界的威望和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这种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自信不仅让更多国家看到了中国的身影,领略到了大国的风姿,更让中国这个大国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展示出更多的责任感,将大国的崛起和大国崛起后的担当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