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老司城土司文化外宣翻译研究

2019-12-26 08:38周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土司目的论民俗文化

周莉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

湖南省永顺县老司城土司遗址是中国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土司遗址,见证了13—20世纪长达600年间中国土司制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其民俗文化包括大量的民间传说、古溪州民间小调、文人诗词和宗谱及地方志书,涉及老司城山水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老司城历史人物和古溪州重大历史事件[1]。自2015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老司城土司文化凭借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及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国外学者、专家和游人。因此,对老司城土司文化进行外宣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老司城土司文化外宣翻译存在着土司文化外宣资料不足、译者文化背景知识不够、外宣翻译文本存着明显的错译、漏译等问题[2]。这影响了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向外传播,也不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因此,运用合适的翻译理论对老司城土司文化外宣翻译进行指导势在必行。该文从德国功能派目的论出发,运用目的论三原则来分析土司文化外宣翻译,提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的一些建议。

1 目的论及其翻译原则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德国,是当今重要的翻译理论之一,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莱斯(Reiss)的翻译标准的功能分类,弗米尔(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曼塔里(Manttari)的翻译行为理论及诺德(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论。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由莱斯和弗米尔在两人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中首次提出。翻译目的论是的主要观点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3]。也就是说,翻译过程中的第一准则应是文本的目的。目的论强调“译文应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与其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即译者必须能够针对特定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4]。

在翻译实践中,目的论要求译者必须遵循三条原则: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以及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 翻译活动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译文所表达的目的。而连贯原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能使读者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接受翻译文本。忠实原则指译文在形式与内容上必须忠实于原文。翻译目的论的出现打破了20世纪语言学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给翻译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也更强调译文的社会效应和跨文化交际功能。

2 目的论视角下老司城土司文化外宣翻译

外宣翻译指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交际活动”[5]。由此可见,外宣翻译具有明确的目的:让世界了解中国,提升中国国际形象。而老司城土司遗址作为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代表,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有利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播及传承。目的论强调以受众为中心,强调翻译活动的目的,很适合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译这一目的性强的信息文本翻译。运用目的性三原则指导老司城土司文化外宣翻译具有充分的实际意义。

2.1 目的原则及土司文化外宣翻译

如前所述,目的论中最为主要的便是目的原则,它指在翻译过程中,译文的目的决定了译者应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翻译的目的。对于老司城土司文化外宣翻译而言,其目的就是把和土司文化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传达给外国读者,同时兼顾宣传,向世界输出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因此,在进行土司文化外宣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外国受众的文化背景及接受程度,不能进行硬译死译,要灵活变通,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

例1:从此,宋王朝对湘西地区仍实行“以蛮夷治蛮夷”政策,同时也加强对湘西地区的军事控制。

译文 1:From then on,the Song Dynasty carried out the autonomy policy and also strengthened the military control among minorities in Western Hunan area.

上述例子选自于《永顺县老司城景点介绍》,属于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其目的是向游客宣传老司城土司遗址,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土司文化。就例子中的“以蛮夷治蛮夷”而言,如采取直译法,则难免会造成外国读者的理解困难。从译文可以看出,译者考虑到外国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分析了原文的目的,将其意译为“autonomy policy”,符合目的原则,达到了让外国受众更了解土司文化的目的。

2.2 连贯原则及土司文化外宣翻译

连贯原则指译文与译文受众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译文必须符合译文受众语言的逻辑性、语法结构及表达习惯,这样才能使受众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译文。因此,从连贯原则出发,译者在进行老司城土司文化外宣翻译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受众的语言习惯,采用合适翻译策略,使得译文更加连贯流畅。

例2:更体现了古代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

译文 2:It furthermore bears a unique testimony to the wisdom of imperial China as a unified multi-ethnic country in administrating the southwest minorities regions with the approach of“Retain original ethnic livingmode and customs;introduce unified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etiquette.

此例子选自于老司城景区介绍词第二部分 《永顺土司寻踪》。原文用词简练,运用较为简单的句法结构,其中含有“齐政修教、因俗而治”这样的汉语四字格。但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忽略了受众的语言习惯,采用直译法,没有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使得译文略显繁复、啰唆,并存在语法错误,不符合连贯原则,没有考虑到译文的可接受性和可读性,影响了外国受众在参观过程中对土司文化的理解。

2.3 忠实原则与土司文化外宣翻译

目的论的第三条原则忠实原则依从于前两条原则,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尊重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译文首先应准确地反应原文的内涵,其次要体现原文的形式。因此,在土司文化外宣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客观地体现出原文的意思和内涵。

例3:上效中央,下抚民众。

译文 3:loyal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enient towards its people.

此例子同样选自于老司城景区介绍词,原文“上效中央,下抚民众”是典型的汉语四字格。译者在处理这句话时,将其译为具有相似结构的两个形容词词组,很好地遵循了原文的意思和形式,反映了原文的形式之美,符合目的论的忠实原则,也有利于外国受众理解译文,实现了中英文的语义转换。

3 结语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越发密切。我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华夏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代表,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外宣翻译有着充分的现实意义。老司城土司文化是湖南湘西地区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代表,其特色建筑、节日、庆典等都体现着这片土地的文化积淀。而就目前来看,土司文化外宣翻译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译者在进行老司城土司文化外宣翻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目的论,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及忠实原则,首先从译文的跨文化交际目的出发,考虑译文受众的文化背景、语言特征等,在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中灵活采用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等翻译策略,切实做好老司城土司文化外宣翻译的工作,为土司文化走向世界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土司目的论民俗文化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Fort Besieged
从土司到土司学:中国土司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李良品《中国土司学导论》读书札记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