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研究

2019-12-26 08:38马晓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师德辅导员评价

马晓南

(辽宁工业大学,辽宁锦州 121001)

辅导员是中国高校的特色之一,是党对大学生关怀重视的体现,是引领大学生走向政治成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的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种职业,要建立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队伍,必须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事业来研究,而师德建设又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重要保障。

1 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与自身所具备的道德品质的合一,它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个方面。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学生成长最为密切的群体,辅导员师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质量,一名具有学识涵养与人格魅力的辅导员教师,不仅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甚至未来道路的选择。对于辅导员来说,只有兼具师爱、品德与责任,在工作中秉承爱生知生的原则和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具体方法,才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对学生开展好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辅导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用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敬业的工作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为学生树立鲜活榜样,给学生以正能量的影响,通过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更好地去教育和感染学生。

2 辅导员师德建设中表现出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师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辅导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暂栖身”的思想,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较低,不能潜心研究学生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学生的思想问题;部分辅导员由于个人认知和环境影响,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不当,致使工作缺乏实效性;部分辅导员缺乏对制度的敬畏意识,执行制度不够严格,对个别学生管理束手无策,致使部分班集体没有形成积极上进的学习风气,影响学校学习和生活秩序以及学生个人成长;个别辅导员不认真执行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只做表面功夫;这些都是市场经济影响下,高校辅导员由于价值观失衡,师德失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而深究原因,都与辅导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高低有很大关联。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摸清辅导员素质状况、思想动态和师德水平,有针对性地提高辅导员的自信心、事业心、责任心和师德建设水平,以此从主观方面改正以上问题的出现,促进学生工作质量的提高。

3 辅导员加强师德建设的路径

3.1 制定明确的高校辅导员师德规范

要按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职业守则提出的: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明确的辅导员师德规范具体细则与评价标准,将师德建设与整体工作业绩结合起来,以教育部确定的九项工作范围和能力标准为依据,制定可操作性的评价项目,发挥评价在辅导员师德建设中的指挥棒作用。

3.2 增强对辅导员队伍重要性的认识

辅导员是中国高校的特色之一,是党对大学生关怀的体现,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和知心朋友,是学校稳定的基石。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必须要让辅导员认识到自身岗位与职务的重要性,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事业,辅导员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规律是自身使命。在师德建设的引导下,鼓励高校辅导员以创业的心态、拼搏的精神,把工作作为终身事业,展现自己的职业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栋梁,为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3.3 严把辅导员准入标准

高校领导要认识到辅导员是学生的管理干部,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师,是学生的亲人,要选拔出一批师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热爱学生工作、政治坚定、思政专业、本硕学历的共产党员担任辅导员,提高辅导员的准入标准,使选拔出的辅导员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符合能力标准要求,热爱学生工作,做到爱生知生,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进步成才。

3.4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

为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对辅导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一是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辅导员的政治认知。二是努力学习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规定的辅导员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及相关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文化功底。三是牢固树立“听党指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政治理念,提高辅导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四是要掌握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为人师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落实落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五是辅导员要认真研读学校校园文化,深入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内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自身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六是组织辅导员参加校内外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提升辅导员社会责任感。高校可利用寒、暑假期时间,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省内外党史馆,使辅导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七是开展双向互动,促进共同成长。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业务熟练的老辅导员对新辅导员进行“传、帮、带”。同时,实现老辅导员的理性实践经验与新辅导员的感性实践经验的有效补充,创造机会为他们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八是组织辅导员到同层次先进高校学习,汲取先进学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典型经验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学习教育方法,增长才干,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

3.5 开展师德建设经验交流

在辅导员队伍中选拔师德水平高、学生工作效果明显地树立师德模范,对其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案例进行宣传,并定期开展辅导员经验交流活动,拓宽学习路径,相互取长补短,发挥榜样带动作用,提升辅导员师德建设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加强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的保障措施

4.1 完善辅导员评价体系

4.1.1 辅导员评价体系制定原则

教育部公布的评价范围和标准,使高校对辅导员评价有了基本方向,高校要成立辅导员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研讨合理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辅导员评价体系促进辅导员队伍师德水平提高,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一是把师德水平与整体工作业绩结合起来评价。二是以教育部确定的九项工作范围和能力标准为依据,确定辅导员相关工作的几项能力,如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调研能力、思想转化能力、学风建设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掌控班级风清气正能力等。三是确定评价项目可操作性。四是公平公正的原则。五是实行百分制评价。六是把师德评价、学风建设、政治理念、遵纪守法和团队建设作为重点,增加其评价权重比例。

4.1.2 辅导员师德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在评价体系中,要将辅导员师德考评作为重要项目,制定评价细则,形成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师德考核内容的全面性与可操作性,辅导员师德考核可从德、能、勤、绩、廉入手,针对不同的项目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标准与权重;二是采取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方式,可探索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方式,如主管学生工作校领导评价、所在院系领导评价、辅导员自评、同行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机制,也可以探索网络评价手段,使考核更加透明、准确、客观、公正;三是考核结果的应用。为加强师德水平考核的效果,要把辅导员的师德考评结果与辅导员职务晋升、评优晋级、攻读学位等相挂钩,以奖惩手段有效激励辅导员注重自身师德建设水平,使优秀辅导员能享受到与优秀教师一样的待遇。

4.2 增加辅导员待遇作为师德提升的保障

4.2.1 认真核定辅导员工作量

教育部规定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的生师比是200:1,为减轻辅导员工作的压力,要将辅导员所带学生的生师比控制在文件规定范围内,使工作富有成效。

4.2.2 保障辅导员转正后的待遇

辅导员除享受正式职工的一切待遇之外,还应有特殊优惠的政策。比如,根据多劳多得的原则,可结合辅导员所带学生数给予补贴。二是根据优质优酬的原则,每年或每学期进行辅导员评优,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三是对辅导员工作外时间的额外工作量,给予相应报酬。四是实行对辅导员每学期不少于额定学时的业务培训制度,学校聘请省内专家授课,通过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鼓励辅导员考取博士学位,不断提升学历、职称水平。五是辅导员按教师和干部分别定级晋级,辅导员既享受职务津贴同时又享受责任津贴。通过多方面的激励与保障措施促进辅导员教师重视师德建设,把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更好地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猜你喜欢
师德辅导员评价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